托里县生态三期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8083326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托里县生态三期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托里县生态三期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托里县生态三期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托里县生态三期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托里县生态三期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托里县生态三期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托里县生态三期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托里县生态三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目 录1 总 论31.1项目概况31.2项目背景3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1.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72 项目区基本概况92.1自然地理概况92.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42.3生态环境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143规划编制依据154 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目标任务164.1指导思想164.2基本原则174.3规划目标184.4规划任务:195项目建设的总体方案195.1生态工程总体布局195.2建设规模及内容205.2.2项目分区建设方案205.5典型设计226供水平衡分析236.1用水量计算236.2供水量计算256.3 水土平衡计算34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67.1

2、估算依据367.1.1 主要依据和有关规定367.1.2 基础单价367.2投资估算:387.3资金筹措388 效益分析398.1生态效益分析398.2社会效益408.3 经济效益419 环境影响评价4210 规划保障措施4310.1 政策保障4310.2 组织保障4410.3 科技保障47托里县生态三期工程规划1 总 论1.1项目概况1.1.1规划名称:托里县生态三期工程1.1.2建设规模:30000亩,其中阿合别里斗乡9500亩,库甫乡6000亩,托里镇3000亩,铁厂沟镇3000亩,多拉特乡8500亩1.1.3项目地点:阿合别斗乡、库甫乡、托里镇、铁厂沟镇、多拉特乡1.1.4项目总投资:

3、2523.67万元 1.1.5建设单位:托里县生态三期工程建设管理站1.1.6项目责任人:谢强(县委书记)1.1.7建设年限:5年 (2006年-2010年)1.2项目背景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国家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的就是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促进西部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和发展。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了彻底改变西部地区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再造西部秀美山川,党中央、国务院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工作的

4、重中之重,加强生态环境是为西部大开发创造基础条件,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要求。依据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精神,根据地区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托里县实际,县委、政府把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专门机构。在托里县开展了以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1993年以来实施的老风口防风阻雪工程、1999年、2000年实施的老风口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一、二期工程已初见成效,共计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8833.25亩,打井配套32眼,架设高压输电线路10.7公里,防渗渠15.2公里,道路12.6公里,形成了“乔灌草结合、带片网一体”的

5、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治理经营模式,为生态三期工程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全县风蚀区域广阔,生态环境的恶化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特别是冬春秋季形成的贯穿托里谷地的老风口主风道,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达到50次。暴风雪、干热风、倒春寒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偏东大风和西风交错影响,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耕地和草场风蚀沙化十分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建设结构合理的林地植被体系,将使恶化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土地,并与蓄水保土、荒山荒地造林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经济

6、和社会协调发展,发挥样板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托里县整体经济发展,为西部大开发、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1项目的建设,是托里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托里县是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牧业县。由于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十几年来,县域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加之森林资源稀少,植被覆盖率低,致使土壤风蚀严重,大风灾害频繁,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生态环境的恶化已严重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因此加快托里县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县委、政府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而艰巨任务,也是托里县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托里县生态三期工

7、程是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的延续,是全县生态环境建设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工程的实施将对改善塔城地区的生态环境、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起到巨大作用。1.3.2工程的建设,是全面、彻底改善塔城盆地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的需要。托里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区,塔城盆地南缘,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南高北低,三面环山向西北开口,极易受冷空气入侵,受大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风口,加之途径之处森林植被稀少,防风能力差,造成这里气候干旱,风灾不断,生态系统脆弱,气候干旱、寒冷、多风,受大风、干热风危害、水土流失严重,草场退化,土壤风蚀严重,干热风灾害频繁,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严重的影响着整个地区农牧业生产效益和人

8、民生产生活环境的质量。通过十余年生态工程建设,以老风口为重点的风区上下游风口重灾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局部区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风雪灾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从总体上看,县域内广大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还不容乐观,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已经危及到周边区域,如不及时治理,土地沙漠化的趋势将逐步蔓延。1.3.3工程的建设,是实现全县农牧民致富奔小康,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托里县是一个以牧为主的国定贫困县,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2%。由于农牧业生产受恶劣的生态环境制约,发展速度缓慢,特别是全县大部分牧民仍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生产生活条件极差。受大风的危害,地表

9、土层厚度不断减少,形成砾幕;优质草场面积逐年减少,草场草质退化严重,土壤肥力降低,产草量大幅度下降,草原优质草场亩均载畜降至不到一只;项目区每年67月份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常遭干热风危害,轻则农作物减产2050%,重则农作物全部绝收;致使项目区农牧民纯收入呈负增长,给农牧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在项目区进行综合性生态治理,发展农区畜牧业,可减少自然草场载畜量,恢复草场植被,改善自然环境,可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脆弱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抵御自然灾害,有效地改善全县各族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同时积极发展经济种植、人工草场建设,有针

10、对性地组织农牧民进行种养殖,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将生态环境建设同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和特色经济,促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1.3.4项目的建设,是治理风雪灾害、保证交通畅通的需要托里县地处塔额盆地北四县(市)一师南部,是地区北四县(市)东出的交通枢纽和门户。S221线和即将建成的S318线(和丰阿拉山口口岸段)省道及克铁公路贯穿并交汇于境内。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状况,每到冬季风雪交加,气候寒冷,交通阻塞,严重影响了来往货运和客运发展。近年来,老风口区域经过几年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已有了很大的改善,在项目

11、区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不仅是保证公路营运畅通无阻建设安全“绿色通道”的需要,也是改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的迫切需要。1.3.5项目的建设,是建设生态型小城镇的需要结合小城镇建设,将托里镇和铁厂沟镇作为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示范,提高城镇林地的覆盖率,充分发挥林地、草地生态调节作用,调节热量平衡,减少地表蒸发量,增加大气降水以及降低风速,减少干热风危害等,不断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打造良好的生态平台,使县城镇绿化率在“十一五”末达到35%的目标。1.3.6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边防巩固托里县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农牧民生产

12、生活条件较差,只有彻底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进一步维护边疆社会政治稳定,该项目的建设对改变项目区面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深远的意义。1.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4.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世纪之初,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重大决策,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提出了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重点抓好生态建设的要求,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具有长期指导作用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国家林业部也正在抓紧实施以

13、退耕还林、“三北”四期、速生丰产林等六项治理工程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水土保持法、防沙治沙法等项法律法规,自治区、地区也相应出台了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规划和实施方案,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1.4.2该项目的建设,有成功的、可供借鉴的治理模式和管理经验近几年,县委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在植树造林、种草治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老风口防风阻雪工程、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的成功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也总结了以生态治理为主的水利设施配套、治理风雪灾害、荒漠化

14、、水土流失方面的经验,摸索出了以项目法人为管理主体,以地养林、滚动发展的运行管理机制,为该项目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治理模式和管理经验。1.4.3项目的建设,具有坚实的组织保证和良好的群众基础项目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引起了托里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的生态环境建设,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广大农牧民由于饱受风雪灾害和土壤沙化、草场退化等恶劣环境的磨难,改变生存环境的愿望不断增强,积极踊跃投工投劳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各族群众绿化意识进一步增强,广大农牧民种树、种草积极性较高,对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奠定

15、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另外经过几年的环境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逐步改变了农牧民的思想观念,调动了农牧民参与植树造林、改变生态环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保障。1.4.4项目区资源条件较好,建设条件成熟本项目实施区分布在各乡镇光热资源丰富、土质较好、电力资源充沛的区域,建设条件成熟。部分地块已建设完成了机电井、道路、输变线路、防渗渠等基础设施,为本项目实施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 项目区基本概况2.1自然地理概况2.1.1自然地理位置托里县位于准噶尔盆地的西北缘,塔城盆地地域辽阔,地理位置:东经82288523,北纬45584624。北接托里县,东与克拉玛依市相壤,东北与和丰县相邻,南接乌苏、博乐,西与裕民县毗邻,西南有30公里边界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托里县海拔在2002600米之间,东西宽159.3公里,南北长221.6公里,总面积21300平方公里。系托里镇政府所在地。托里县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区位于托里县阿合别斗乡、多拉特乡、库甫乡、托里镇和铁厂沟镇。阿合别斗乡属塔额盆地边缘,地形南高北低,平原旱作农业区,东与加尔巴斯农场、多拉特乡相邻,西与裕民县吉也克村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