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课中经历成长.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08206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磨课中经历成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磨课中经历成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磨课中经历成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磨课中经历成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磨课中经历成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磨课中经历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磨课中经历成长.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一课三磨”中经历成长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王至辉 李小平甘肃省兰州师范附属小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是王至辉老师在“2016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的一节阅读课。“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回忆这节课“一课三磨”的历程,就像蚕儿蜕皮蝶变一样,经历痛苦,也经历新生。从最初林海音回忆性散文语言的破解到“序言”教学的尝试,最后到“单元整组备课”及批判性阅读的挑战,对“教什么”的迷茫终于“磨”出一种醍醐灌顶的明朗,终于领悟到诗人陶渊明所描述的那种“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之境界。林海音的这篇散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第二篇课文,本组

2、教材以“难忘童年”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它又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也是作家“苦恋北平”组歌中的一个小小的乐章。细读之后,发现“可教点”很多,而如何筛选适宜的教学内容,又如沙中拣金、蚌中取珠,于是开始一场艰辛的磨课历程:一、 初磨试图上出“这一篇”散文独有的味道这篇散文选取老北京冬阳下的骆驼队这一带有鲜明地域色彩的生活画面,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这四个场景。这些看似渺小,却很有童趣的往事,像一个一个慢镜头,随着作者娓娓的叙述,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林海音在文中大量运用叠词、

3、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无限想象等方法拉长了语言节奏, 长短句相间、“舒缓”而有韵味。在这种淡淡的、“舒缓”的回忆中表达对童年、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这既是行文特色,也是语言特色,更是情感特色,这是课文的主旋律,更是林海音语言的“密码”。基于这样的解读,我们尝试破译林海音回忆性散文的语言密码,将教学的重点聚焦在“语言表达的舒缓之美”上。尝试通过个性化的语句章法以及叠词运用对语言节奏影响的妙处,品悟林海音回忆性散文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而引导学生感悟“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的独特经验链接,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触摸作者的心境、心怀及情思,进而体认作者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在文本“舒缓的表达、深深地怀念”中,让学

4、生产生一种“悠然心会,文本秘妙难与君说”的阅读体验,从而上出林海音“这一篇”散文独有的味道。 然而在多次试讲之后,发现目标定位远远超越了五年级学生的积累和理解,教学设计过分诗意和文学化,从品悟和欣赏入手,对学生要求过高,而且这样处理也脱离单元、课文教学目标和要求。于是,毅然走出言语形式的“舒缓”,尝试和一种新的挑战。二、再磨尝试用“序言”来一个华丽的转身否定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超越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现场听课教师一半赞成上“散文”,一半赞成上“序言”的两难境地,我觉得我的课堂不妨来个美丽的转身,尝试一种更具挑战的教学,上“序言”。因为城南旧事与这篇课文无论就语言风格、还是事例选取,都具有创

5、作的血缘,体现出互文的本性,在互为比较的迁移阅读中,学生会更深入理解教材选文的特点,从而提高阅读品位,让学生在多个相关文本的交互比照、诠释补遗中走向丰富和深刻。更重要的,让文本语言形式的感悟以及表达运用在互文的过程中更加凸显,让名家名篇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文化资源。我们尝试用“序言”这种文体来处理,重点是找到“这一篇”与“这一本”的嫁接点,激发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读书的策略,将学生引入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但是,在课堂诊断的过程之中,这种教学的弊端也慢慢浮出水面:本篇文章在有些版本中是序言,但在有些版本中是后记,而且序言和书的关系很复杂,有的序言跟书完全扯不上关系。这篇序言对城南旧事的写作到底起到了

6、什么作用,无从考证, 而且如果试图拉通本文与城南旧事,则会弱化文本的教学,所以这种方式仍不可取。听课教师及专家们你一言、我一语发表着各自的真知灼见,恰恰是这种近乎“体无完肤”的评课,才为后来课堂的蝶变重生积蓄了勇气和力量。三、 最后磨以“单元整组”及批判阅读破茧重生历经两次艰难的磨课之后,离最后上课期限越来越近,我们只能以一种“归零”的心态重新研读教材,以“归零”的心态重新设计备课,以“归零”的心态从头开始。于是再次回到本组课文的选编: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我”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

7、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当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而“口语交际”、“习作”中也反复提及“仔细观察、具体描写”,此要求直指运用与表达,是本组课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目标制定的指南针。再次琢磨作者编排这组教材的意图: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再次研读“这一篇”与“这一组”的关联:冬阳童年骆驼队与本组其它课文同处“怀念童年”这一专题,除此之外,

8、每篇课文在表达方式上亦有相似之处,即细致地观察,具体地描写。以一篇带一组,在相互参照的迁移阅读中,学生会更深入理解教材选文的特点,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更重要的,让学生对文本语言形式的感悟以及表达运用在“这一组”的阅读过程中更加凸显。真是“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至此,本课教学“去哪里”(教什么)的目标及“怎么去”(教学策略)的备课思路终于显山见水:拉通单元整组备课,一篇带一组,辅以批判阅读、读中带写。 由此确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 熟读背诵本组课文所选的文学(诗歌,散文)作品,回味享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2.感悟作者观察仔细、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并运用这一写作方法说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9、 通过单元整体备课,准确地定位本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并以此为线索去研究每篇课文与它的对接点,形成教学主线,从而保证教学的整体性和高效性,避免单篇孤授、面面俱到,对实际教学却无较大指导作用的弊端,使单打独斗的各课教学能前后照应,形成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语言教学的整体。 基于此,再确立本课教学目标为: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3个生字,回味童年生活的乐趣。2.背诵课文描写骆驼的相关段落,在教师引导的复述中感悟作者观察仔细、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林海音的童年有宋妈、有八角梅,有驴打滚儿,但在本篇课文中,作者借骆驼书写自己的童年情趣和对童年的深深怀念。她写童年,实际上在写骆驼队,作者喜爱骆驼,所以从不同

10、方面刻画了骆驼,她仔细看骆驼的吃相、看垂在它肚子下面的毛皮,她听到了驼铃清脆悠长的回响,想到了骆驼行走在茫茫沙漠中的安静和从容。所以本篇课文重在让学生领会作者写了什么(骆驼队),又是如何写得具体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王荣生在写作教学教什么中强调:描写的核心实际上是两件事情,一件是把瞬间发生的事展开来,另一件事是把综合性的事情分解开来。本课教学首先从“看到、听到、想到”这样视角教会学生如何仔细观察,具体描写,让文中的主要事件显山露水,在“潜心会文”中“浸润式”地感知由文字、声音唤起的形象和情感,在具体化的感知中,初步体验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具体地描写写出童年和骆驼队相遇的种种经历。再植入

11、“添加剂”,再有意指向“读中带写”,开拓“本单元”相关的阅读补充材料,阅读本单元“观察仔细、描写具体”的句段,促进前面教学环节所获阅读策略的运用和转化,不仅领悟“这一篇”到“这一组”的特有的表达方式,也为叙说、书写自己的童年趣事奠定“语用”的根基。最后,教学内容指向“学练结合”。课后建议学生读童年、说童年、写童年,不仅从这一篇到这一组,还可以到整本书。内化吸收是为了更好地外化表达,读写联动既关注“单元整组教学”的特色与优势,又是落实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保证。反思就是静静的成长。在此番“一课三磨”的历程中,我们反思很多,也收获很多:磨课就是一种发现,每一次的新的出发都是基带着前一次的发现;磨课过程就是和智者对话的过程,每一次创新思维的火花都是在和同伴、专家的理念撞击中擦燃出来的;磨课过程更“舍新弃异,求实求简”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永远都是一个过程。“教什么”(教学内容)比“怎么教”(教学技巧、方法)重要得多,筛选和建构合适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伴随我们职业生涯始终的长久过程。愿每个走在磨课中的人,都能够磨出课堂的精彩,磨出人生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