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试题.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077352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选择题:1.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棵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指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

2、始出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4.我们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而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这体现了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D独自自主,自力更生5.一个民族的进步,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民族的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我们要促进哲学的繁荣发展,是因为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 B C D6.哲学家康德曾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3、A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认识并改造世界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现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B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C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D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质8.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9之所以说哲学能指导人们正

4、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因为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可以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A B C D10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思想被列宁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这一评价说明,赫拉克利特()A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地统一起来 C是现代唯物主义的创始人D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是科学的11任何

5、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社会变革的先导A. B. C. D. 12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正在寻找确定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称,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说明(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D、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13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 )A、闻鸡起舞B、张三早上5点起床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D、太阳东升西落14“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

6、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15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这说明( )A、存在决定着思维B、思维影响着存在C、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D、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16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 )A、哲学具有时代性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17之

7、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B、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C、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党的基本路线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A、B、C、D、19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这是因为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哲学社会科学能够为人们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案D哲学社会科学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20目前,专业迷信网站越来越多,网上迷

8、信活动日益猖獗,还有些网站利用迷信活动非法敛财,令人担忧。对于迷信思想,我们必须反对,这是因为A迷信思想和行为是脱离现实的B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C世界观就是哲学 D世界观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212008年3月20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但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材料说明A世界观支配方法论B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在于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C一切哲学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22“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

9、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这段话阐明了 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 B. C. D.23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24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 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 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 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

10、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 A. B. C. D.25孔子关于“民无信不立”“和而不同”等思想精华,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论述 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 体现了意识的决定作用 A. B. C. D.26“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恩格斯的话表明,哲学对社会变革可以发挥下列作用 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 .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A B C D27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

11、“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合理的思想唯心主义扩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A. B. C. D.二、非选择题:28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2)简要分析上述两种世界观。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C 3C 4B 5B 6B 7C 8A 9D 10A 11B 12D 13C 14C 15A 16C 17D 18B 19D 20B 21B 22A 23D 24A 25B 26C 27B二、非选择题28(1)材料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材料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它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错误的。材料二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科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