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财政建设调研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072664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3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基层财政建设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我国基层财政建设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我国基层财政建设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我国基层财政建设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我国基层财政建设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基层财政建设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基层财政建设调研报告(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层财政建设调研报告根据区财政局的部署,为全面了解基层财政建设现状,探讨解决基层财政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提升基层财政建设水平。就当前基层财政职能、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存在的主要困难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乡镇财政管理的基本情况乡镇财政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各项社会经济职能的财力保障。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推进,乡镇财政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职能,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发挥乡镇财政的监督作用,现将具体情况简报如下:1、乡镇财政职能、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的演变过程。一是税费改革前的财政。乡镇财政是基本完整的一级财政,

2、特别是1994年预算法的颁布实施,乡镇的财权和支出范围扩大,保障能力增强,乡镇财政相对独立的编制财政预决算,管理预算内、外资金,财政管理职能显著增强。但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行,也给乡镇财政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分税制”后形成了一级政府一级财政,财政“分灶吃饭”的格局,一级管一级,财力向上集中,乡镇财政只能听命于上级,乡镇财政成为众矢之的。同时,乡镇财政管理受税收征管体制影响较大,财政职能作用被局限于收收支支的框架内,资金监管和服务职能得不到发挥,乡镇财政基本建设处于停滞局面。二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的乡镇财政。2002年开始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各种税费,调整了财政体制与分

3、配关系。税费改革后,随着三提五统、农业税、农业特产税逐步取消,乡镇财政所组织财政收入这一主要任务大大减轻,仅剩耕地占用税税种。乡镇财政重要职能就是保证乡镇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通过规范的预算编制、合理的资金分配,优先保障干部职工工资发放和单位的公用经费,以维持最低层次的社会管理需要。随着国家支持“三农”力度的加大和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通过乡镇财政下达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各项直接针对农民的补贴逐年增多,乡镇财政不可替代的承担了这些资金的兑付落实工作。面对面服务群众、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成为新时期乡镇财政工作的显著特征。二、乡镇财政管理的经验和做法1、一卡通情况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办财政

4、补贴农民资金“一卡通”发放278.24万元,惠及21921农户,补贴项目达9项补贴。从发放补贴资金总额来看,我办一卡通”发放278.24万元,占全区发放第一。从发放补贴资金种类来看,共9项补贴通过“一卡通”发放。补贴种类个数最多。从主管部门管理的补贴项目分布看,财政补贴农民资金项目涉及2个主管部门。其中:财政涉及补贴种类4类、民政4类、农业1类。从财政内部业务科室拨付补贴资金结构看,财政补贴农民资金拨付涉及2个业务科室。其中:社会保障科、经济贸易科拨付补贴资金种类高居榜首。从金融机构代理补贴发放业务结构看,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通”发放业务由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代理,代理发放的补贴金额为278.2

5、4万元。 我办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一卡通”发放主要特点一是补贴资金发放增长较快,补贴种类不断增多。全办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通”发放逐月递增,各类补贴进一步提标扩面,民生工程由应急解难逐步向建立长效机制转变。通过“一卡通”发放的补贴种类从起初的1项增至9项,新增8项。 二是有效遏制了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补贴资金现象的发生。由于原来补贴资金发放来源多、渠道乱,缺乏监管,导致补贴资金虚报、冒领、挤占、挪用等情况屡屡发生。实施“一卡通”后,一是对补贴对象基础信息通过入户普查、集中录入、银行联网核查等程序,保证身份的唯一性,数据的统一性,为“一卡通”发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形成了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

6、理新格局。三是建立了严格的补贴对象基础信息准入制度,坚持公示制度、公开资金运行,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单一监督为互相监督,确保了基础环节的“阳光”操作。三是决策支持能力进一步增强,财政改革不断延伸。通过“一卡通”系统,可以及时监控补贴资金发放进度,并能够按行政区划、补贴项目、受益范围、主管部门、财政归口科室等多角度、多层面统计分析补贴发放数据,及时归并整理不同部门发放数据,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实时、准确、权威的数据。能够及时准确掌握补贴资金支出进度,使绩效考评成为现实,并极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四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特别是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基层财政面临的困难和暴露的

7、问题更加突出。近年来,国家出台强农惠农政策越来越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绝大多数都要落实到户到人,农户一般可得到多项补贴,如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家电下乡补贴、汽车下摩托车下乡、低保五保补贴、奶牛补贴等等。这些最终都要靠财政所来落实,经财政所审核、填报后,由银行直接代发农户。存在人少事多,工作量大问题。随着一卡通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长,需要的办公经费开支也相应增长,如惠农政策业务培训、电脑等办公设备更新、办公易耗品、下乡所需的交通工具开支、需要打刷大量的农户补贴清册、通知书、公示表等等,没有经费问题直接影响工作效率与工作实效。2、三资代理府城街道办事处位于焦作市西部,面积24.47平方公里,农业人口

8、21000余人,辖12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我们在坚持“村(组)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不变”、“民主理财”、“严格财经纪律”、“政务公开”四项原则的前提下,全面推行了“三资”代理服务制度。“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作为具体的工作部门,以“三资”代理服务为主,融监督和管理于服务之中;实行服务承诺制,对外公布服务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2006年5月份,我们在体现集体理财、民主监督前提下,对收入实行了合同(协议)备案制;对支出实行了“四表三单两级”会审制。10月份,在实行村(组)资金代理服务的基础上,推行了村(组)集体资产、

9、资源代理服务,实行资产资源台账式管理。对各村(组)的集体资产、资源进行摸底排查、复审、公示后,由“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各村(组)集体资产、资源建立台账,严格资产、资源报批备案制度。各村(组)集体资产的增加或减少、集体资源的使用除履行村里的有关程序外,须报办事处“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审批,同时 报“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在实行“三资”代理服务过程中,我们严格实行“重大事项代表会、财务收支联签审、一般事务两委会”等一系列制度,强化了对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顺应了民意,取得了初步成效;村级集体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优化;消除了组级资金管理空白点,解决了组级财务管理混乱,组级干部难以管理

10、的难题;提高了村(组)财务工作的透明度,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杜绝了因财务问题引发的信访问题;实现了“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制度民主”向“程序民主”转变“暗箱操作”向“阳光工程”转变、“人管人”向“科学管人”转变、“干部定事”向“群众定事”转变的“五个转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农村的稳定与发展。3、涉农资金监管情况加强涉农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是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经过近些年的摸索,涉农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已经进入一个建章立制、不断提高质量的新阶段。但由于某些规范或制度不健全,监管工作未能有效配套,导致涉农资金在这一新阶段里,出现了良

11、好态势与问题并存的矛盾状况。突出环节程序的规范与问题并存。为保证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都突出了环节程序的规范和管理,包括涉农资金的分配、拨付和发放,所有资金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和实施项目进行分配。其中涉及农民个人的种粮补贴、农资增支综合补贴等,大力推行“一折通”发放,及时、完整,减少了中间环节。而对于涉农项目资金的规范和管理,对项目资金拨付实行财政报账制,实行涉农资金跟踪检查制度等等。 但不容忽视的是,具体管理使用中问题还是频繁发生,如配套资金少或不到位等等。问题根源不可忽视,涉农资金监管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涉农资金管理部门的职能交叉重

12、叠。从目前情况看,涉及政府、财政部门、计划管理部门等;行业主管部门又涉及农业、畜牧、民政等部门。这些部门对同一类型资金或项目实行多头管理,如果协调不好、缺乏科学统筹,就成了“都管都不管”的空白地带,造成资金投入分散、难以集中办大事,影响使用效果。 二是地方财政困难,农业投入力量不足。目前,大多数农业专项资金都规定了各级财政配套资金的比例,而基层财政,运转困难,难有财力配套。 三是资金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由于政府管理部门自身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都依赖于上级财力。没有建立严格的资金或项目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缺乏一整套全程的监控措施。三、基层财政存在主要的困难与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3、和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财政所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 1、工作量加大,工作难度增加。乡镇财政处于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面广,服务项目多,补贴兑付工作程序和标准要求较高,致使任务十分繁重,增加了乡镇财政人员的工作量。相对于改革前,业务量反而越来越大了。同时,会计核算业务也大量增加,造成工作难度的增大。人员缺乏,造成干部兼职较多。 2、干部队伍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一部分是半路出来,业务上不能说一窍不通,只能说是略知一二。2004年,区财政局对乡镇财所人员的编制问题进行了改革。乡镇财政人员编制上划区财政局,乡镇的财政干部人员的工资待遇很低。 3、目前乡镇财政职能基本状

14、况及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财政所主要是承担乡镇一般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国有(集体)资产管理、财政补贴资金发放与信息化管理、执行财政监督、参与农村综合改革、协助税收征管等。与取消农业税前相比,主要表现为“三个转变”:一是由过去向农民收钱的“征管型”向现在给农民发钱的“服务型”转变。二是过去抓收入为主的“收入型”向现在管理财政收支的“收支并重型”转变。由于中央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涉农补贴和支农项目越来越多。三是由过去“单纯业务型”向现在“综合协调型”转变。目前,乡镇财政逐步承担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组织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等多项任务,其综合协调的功能明显增强。4、如何

15、规范乡镇财政职能,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从预算编制看。有的收支项目还没有纳入到财政预算管理范围,预算执行和管理也不严格,约束力不强。二是从收入来源看。税源匮乏,无税可收问题严重。但乡镇政府为了确保年年递增的年度财税收入任务的完成,年年都在关键的时候采取非常措施,人为抬高了税收征收成本,降低了本级可用财力,并且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取消农业税后,加上农村地区的耕地占用税税源十分有限,使得乡镇财政固定税收收入大幅减少,日常运转和社会事业支出主要依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5、涉农资金监管中存在着矛盾表现形式不尽相同,解决的方法和对策应着力强化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思想认识,确立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基础地位。涉农专项资金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解决“三农”问题、实施强农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做好涉农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确保涉农资金切实发挥效益和安全运行,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经济问题,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政治问题。这就要求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涉农资金,严格按照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立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基础地位。 二是强化前瞻性,填补涉农资金监管的“空白”地带。在涉农资金分配制约关系和涉农项目审批监督制约关系的,必须开展延伸监管。要从涉农资金分配拨付的源头查起,或从资金使用的基层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