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重大政策机遇 全力打造中心城市.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070234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抢抓重大政策机遇 全力打造中心城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抢抓重大政策机遇 全力打造中心城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抢抓重大政策机遇 全力打造中心城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抢抓重大政策机遇 全力打造中心城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抢抓重大政策机遇 全力打造中心城市.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抢抓重大政策机遇 全力打造中心城市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思考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正喜2011年8月20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苏发201123号),从省级层面确立了淮安的发展定位,为淮安新一轮科学发展、跨越追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如何抓住用好重大政策机遇,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淮安在苏北快速崛起的各项关键举措,加快推动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这一宏伟目标尽快由梦想变为现实,是摆在我们面前最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一、中心城市的内涵与淮安的现实基础中心城市,是指在国家、省级或一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并起到枢纽作

2、用的大中城市。 淮安地处苏北几何中心,历史上的淮安府曾管辖苏北大片区域,明清时期淮安是全国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储运中心和淮北食盐集散中心,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社会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坚定不移地推进大交通、大产业、大流通、大文化、大旅游等“五大建设”,全市综合实力得以持续显著提高,在历史古城、文化名城、生态水城、工业新城“四城合一”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台资集聚新高地、江北花园城市等个性化特色。“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总量、人均GDP和财政收入

3、分别突破1000亿元、4000美元和300亿元大关,2011年全市实现GDP 1690亿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超过400亿元、200亿元,主要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同时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0平方公里,人口150万,在苏北五市均居于第二位,城市化率达到52%。无论在经济总量还是城市建设、人口集聚等方面,初步显现出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实力和巨大潜力。今年3月通过国家审查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又将淮安确定为全省新兴增长极,在全省发展战略中的定位首次超越了苏北层面,为淮安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二、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框架“十二五”期间

4、,淮安要围绕“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发展目标,着力构建中心城市八大支撑体系,即:形成四大中心,凸显四大特色。主要包括:在长三角北部形成“交通运输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四大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凸显“江北台资集聚高地、中国新盐都、中国声谷、东方美食之都”四大特色。1长三角北部交通运输中心。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形成高速公路网,提升全国公路运输枢纽功能;加快新长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建成宿宿淮铁路,加快连淮扬镇、徐宿淮盐沪、宁淮等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启动步伐,形成“米”字型架构,打造苏北铁路枢纽。完成盐河五改三工程,启动淮河入江、入海通道五改二工程,提升通江达海运力;开放航空一类口岸,

5、实施机场扩建工程,建成苏北一流航空港,从而形成“公铁水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长三角北部先进制造业中心。加快全市电子、盐化工、特钢、食品、节能环保五大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努力将其打造成五大千亿元产业,同时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运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将具有基础和地方特色的机械、纺织、轻工、建材等列为重点改造的行业,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具有淮安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3长三角北部商贸物流中心。加快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着力打造长三角北部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商品批发及物流集散中心,打造苏北地区最大的会展、金融及区域总部等商务活动集聚区。4长三角北部综合服务中心。以高教园区、软

6、件园区为主要载体,集聚名校名师名企,打造苏北科技人才服务高地;弘扬淮医文化,建设和引进高等级医院,打造苏北医疗服务高地;发挥淮中、清中等名校优势,培育区域现代化教育品牌,打造苏北教育服务高地;发挥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形成辐射周边地域的公共文化服务高地。以名城、名人、名菜、名湖等特色资源为基础,加快发展旅游业,努力把淮安打造成为以伟人故里、河湖风光、地域文化为特色的中国知名休闲、度假、康体、旅游服务高地。5江北台资集聚高地。围绕提升台资总量和质量,加快台资服务载体建设和水平的提升,使台资在淮加速集聚,规模达到江北第一,真正形成“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局面,推

7、动台资高地全面崛起。6中国新盐都。围绕岩盐储量世界第一的独特优势,在扩大盐的生产能力的同时,拉长产业链,加快发展盐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开发盐煤化工,延伸高端产业链,努力把淮安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内最大的盐化工生产基地。7中国声谷。以高标准加快中国移动淮安呼叫中心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引进保险等其他以增值服务为主的呼叫中心在淮集聚,加快形成规模达15万人的现代信息服务业集聚区。8东方美食之都。以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淮安“淮扬菜集团”为标志,提升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的内涵,弘扬并积极推广淮扬菜、龙虾、湖鲜等餐饮特色,大力培育品牌连锁餐饮企业集团、全国百强餐饮企业,恢复本地老字号餐饮企业,培育国

8、家级、省级烹饪大师名师。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路径(一)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在转型升级中变“后发劣势”为“后发优势”。一是加快产业集聚步伐。实施五大千亿元主导产业培育、四大新兴产业倍增和四大传统产业提升计划,强化龙头企业招引培育和中小企业扶持,做大做强一批“旗舰”型、“小巨人”企业,加快打造国家级的IT、盐化工新材料和特钢产业基地,努力建成具有淮安自身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二是提升突破县乡工业。立足本地资源特色,加快培育县(区)百亿元工业主导产业,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力的特色经济板块;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型小城镇。三是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加快留创园、软件园等载体建设

9、,努力打造“中国新盐都”、特钢产业园、凹土产业园等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基地,建立健全重点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龙头企业。(二)强化人才引领作用,在创新发展中由“慢步跟跑”变为“奋力追赶”。一是实施人才战略。推行“项目人才”模式,不断集聚海内外各类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推进“大院名校”政产学研合作计划,努力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高地。二是加强人才合作。积极与科教人才集聚地区开展合作,才为我用,借“梯”攀高,实现跨越发展。三是优化发展环境。抓紧研究出台激励政策和专门政策,确保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三)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在开放合作中由“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一是深化对外

10、经贸合作。发挥台资集聚高地优势,提升台商论坛层次,密切淮台交流,推动产业升级,争取设立国家级台资产业转移集聚示范区;瞄准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加强与欧美和“金砖”国家的联系联络,力争在重大经贸合作项目上有新的突破。二是积极开展区域协作。抓住长三角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和沿海大开发的有利条件,积极争取上海、苏南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服务辐射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苏南、苏中、苏北的产业对接和城市功能衔接;以浙江、福建为内资招商主阵地,努力形成浙资、闽资等民资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淮河通海航运,争取“淮河生态经济走廊”早日进入国家战略。三是提升载体平台层次。加快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步伐

11、,高标准推进淮安工业园区、盐化工园区和县区开发区建设;运用创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和开放一类航空口岸,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步伐。(四)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在功能完善中从“几何中心”变为“辐射中心”。一是拓展对外通道。加快“通江达海”步伐,重点推进盐河、淮河等入海通道建设,实现“海港内移”;加快淮扬镇、徐宿淮盐沪、宁淮等快速铁路规划建设,促进苏北腹地与上海、南京铁路干线的无缝对接;加快涟水机场提档升级,全力打造苏北航空枢纽和货运中心。二是优化空间布局。实施“拓展东部、完善中部、提升南北、优化西部”发展战略,加快生态新城建设,加速五区融合发展;强化县城和重点镇的核心作用,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构建“一轴两翼

12、”市域城镇空间格局。三是提升功能品位。突出历史古城、文化名城、生态水城和工业新城特点,完善城市功能,加快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和古城保护项目实施,抓好“四河八岸”和主干道景观提升,加强白马湖生态保护,积极开展国家生态市和低碳试点城市创建。(五)增强服务发展能力,在优化环境中由“公共资源大市”升级为“综合服务强市”。一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省级现代服务集聚区建设,推动物流、会展、工业设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引进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淮设点,加快筹建立足本地、服务苏北的股份制苏北银行,加快培育龙头市场、中心商贸区、中央商务区和物流基地等载体,努力打造苏北最大的会展、金融中心及总部经济集聚区;

13、借中国移动呼叫中心落户淮安机遇,加快建设全国性信息交换服务中心,努力打造“中国声谷”乃至“世界声谷”。二是积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尝试建立旅游投资公司,高标准规划和建设西游记主题公园、河下古镇、白马湖、铁山寺等核心景区,打造中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三是发挥社会事业优势。实施教育现代化创建、职教品牌建设、高等教育提升等工程,精心打造“学在淮安”品牌;做强做优淮医品牌,加快打造区域性医疗卫生强市,努力提供覆盖苏北的多层次、多样化、高水平医疗服务;借举办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机遇,建成淮安体育中心,积极承办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六)进一步挖掘政策支持潜力,在发展环境上由政策“洼地”变成发展“高地”。一是用足

14、用好现有政策。充分发挥现有政策的“叠加”效应,把省里的各项政策逐一对接落实,进一步提高政策落实的效果。二是积极尝试政策创新。在鼓励改革的政策层面,谋划改革创新举措,细化改革方案,努力在解决中心城市资源要素集聚、发展瓶颈制约、服务功能提升等问题方面有新的突破。三是扩大政策的宣传。做到政府部门掌握要义,客商企业得到实惠,对外宣传扩大影响。(七)深度挖掘伟人效应,在扩大影响中将“对外名片”变成“金字招牌”。一是弘扬总理亲民爱民理念。通过扎实开展“三进三帮”、“三解三促”活动,推进亲民文化建设,打造执政为民的政府形象。二是开展总理纪念系列活动。以纪念总理的各类活动为契机,广泛宣传淮安改革开放新成就,树立淮安作为伟人故里的标志形象。三是做好红色旅游大文章。聘请国内外知名专业策划机构,对总理家乡相关景点建设、线路设计和宣介推广进行全方位设计包装,全面提升伟人故里红色旅游的层次和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