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江苏13市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声现象.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06948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江苏13市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声现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08江苏13市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声现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08江苏13市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声现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8江苏13市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声现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江苏13市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声现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江苏13市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声现象班级:_ 姓名_ 学号_ 分数_一、选择题(共6,每题 分)1)( 08江苏常州)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 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2)(08江苏连云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

2、了声音的音色不同3)08江苏南京)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4)(08江苏泰州)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右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A蝙蝠B海豚C猫D大象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蝙蝠1000Hz120000Hz海豚150Hz150000Hz猫60Hz65000Hz大象1Hz20000H

3、z5)(08江苏无锡)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6)(08江苏盐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二、填空题(共6,每题 分)1)( 08江苏常州)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 传播的

4、(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 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 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 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 的 (人射角反射角)此时耳 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能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 (强弱)于玻璃板2)(08江苏淮安)手机是通过_传递信息的,用手机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这是根 据声音的_判断的,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 增大了声音的_,若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有害

5、健康3)(08江苏南京)如图19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l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 传递到人耳4)(08江苏南通)我们听到的锣鼓声是通过_传入耳中,我们主要是根据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来辨别锣声和鼓声的5)(08江苏泰州)如图8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6)(08江苏扬州)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我们能分别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声音的 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