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紫荆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8062202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海市紫荆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珠海市紫荆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珠海市紫荆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珠海市紫荆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市紫荆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珠海市紫荆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第二次模拟考试初三年级 语文试题出题人:蔡莺 审核人:赵庆生说明:1. 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 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 考

2、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 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1分)(2) ?悠悠。(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分)(3)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1分)(4)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展现诗人悠然自得、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的千古名句是:,。(2分)(5) 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4分),。,。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lin y。(2)一切都是shn x,一切都将会过去。(3)从那以后,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mng s xi xing,遨游

3、在美妙的梦境中。(4)不愧是法律界的zhng li d zh。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等到小鸟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B.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C.进入九年级以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苦心孤诣地学习,很多同学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D.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初中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了。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学校教学设备的进一步完善,我校将成为众多莘莘学子读书的理想之地。(把“完善”改为“改善”) B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能够明白许多做

4、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去掉“在”和“中”) C同学们写作文,要仔细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把“切忌”改为“切记”)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倡议下的亚洲区域合作又迈出坚决的一步。(把“坚决”改为“坚实”)5 阅读冰心的诗,请另选两个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符合该事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4分)原作: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二、(46分)(一)(10分)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

5、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解释下列加

6、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蹴尔而与之( ) (3)是亦不可以已乎(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赞扬的是舍生取义的人,批评的是见利忘义的人。B“非独贤者有是心”中的“是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C第二段中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D文章多次使用对比手法,如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古与今对比等。(二)(9分) 问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

7、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选自刘开孟涂文集)9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非学无以致疑 (致疑:提出疑难) B非问无以广识 (广识:增加知识)C其奚决焉( 奚:何,怎么样) D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有道:有方法) 10用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等 于 己 者 问 焉 以 资 切 磋 所 谓 交 相 问 难 审 问 而 明 辨 之

8、也11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3分) (三)(10分) 浪漫去哪儿了聚焦转型期社会的“过度现实”刘维涛中国人不懂浪漫,似乎已是被坐实的事情。打开搜索,输入“中国人+浪漫”,结果大多是“中国人天生不浪漫”、“中国人为什么不浪漫”中国人之所以给人“不浪漫”的印象,愿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文化性格,一个民旅的文化性格只能从大概上说,身体里流淌着儒家文化血脉的中国人,含蓄内敛不张扬,讲究“发乎情止乎礼”。如果进一步,把“浪漫”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那么说中国人不浪漫,更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样子。当“压力山大”成为网络流行词

9、,折射出的是一种普遍社会心态。不只是“80后”“90后”年轻人,整个国家都处在负重爬坡的状态,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转型发展,接踵而至的变化让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成为普遍情绪。因此,尽管物质生活已大大改善,生活方式却并未有太大的改观。很多人还只是延续以前的习惯“过日子”。如果为我们的生活找些关键词,“忙”“急”“快”“躁”之类的词入选的几率应该很高。“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这些词背后的生活态度,恰恰是浪漫的死敌。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视野中,秉持现代生活方式的人是一群不懂浪漫为何物的“可怜虫”:他们对生存事实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过度迷恋,对征服自然有着痴迷的兴趣,以为掌握着生活的真理,却总

10、是视缺乏创意,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当下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乏市场。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少国人有“补课”意识和“赶超”意识。于是,尽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却令发达国家望尘莫及,甚至有奢侈品品牌分析报告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土豪”一词,应运而生。与此相映照,是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忽视。极低的国民阅读率徘徊不前,便是最好的证明。在这样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人被物化的隐忧。要重拾浪漫,必先超越现在的生活方式,找回自我。途径无非两种,一是赓续传统,一是开拓新路。中国人真的不浪漫吗?尽管“浪漫”一词基本是外来语,但实际上,“浪漫”作为一个固定的词语搭配,

11、早已被中国古代的文人使用过,苏东坡有诗云:“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只是在古人那里,词义略有不同,更强调与自然相亲和心灵的自由。事实上,不管是文人还是民间,中国人的古典生活中都充满着浪漫情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天人合一的朴素信仰,让中国人的生活充满惊奇与灵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万物皆有生命,组成一个顾盼神飞的有机世界,精神故乡与现实故乡合二为一,人们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开拓新路,则必须引入诗性与创意,来对抗功利和平庸。因此,对年轻人中流行的“小清新”“小确幸”不妨以宽容的心态待之,毕竟是他们反抗物质主义、冲破整

12、齐划一,追求更有意义生活的一种姿态,尽管他们仍然缺少一种更为广大的情怀。有一种看似非常“理性”的人,这种人在甘地那里被描述为:心肠刚硬、想象力匮乏、同情心萎缩,受过良好的理性教育,“就像用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他们具有显微镜般精细的特点,然而一遇到大事就变得呆若木鸡”有学者犀利地指出:“这种毫无灵性,感性匮乏的两脚书橱,注定与浪漫无缘。”(选自2014年5月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2下列分析,不符合作者的观点的一项是( )(3分)A.“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的生活态度是浪漫的死敌。B. 部分国人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能帮助其拥有浪漫的生活方式。C. 要重拾浪漫,必先超越现在的生活方式,找回自我。D

13、重拾浪漫的途径之一是引入诗性与创意,来对抗功利和平庸。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B当下中国人不浪漫的原因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C“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也可放在第段作论据。D在第两段,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14请简要分析两段的论证思路及在文中的作用。(4分)(四)(17分)雪地里的迎春花我十岁那年,父亲终于决定外出谋生。他说,他得出去挣点钱,以后让我进城念好的学校。他说话时,母亲正倚在门上,用破旧的头巾扑打着身上的灰尘。 父亲走的这天,母亲没有出门送他。我以为,母亲并不在乎父亲的走与留。殊不

14、知,我却在午后的玩耍中,偶然看到了蹲坐在玉米地埂上的母亲。正独自默默流泪,面前的母亲和一个时辰前与父亲欢笑着告别的母亲俨然判若两人。 父亲回来的那天,隔壁邻居都过来看了。母亲一直不说话,父亲从兜里掏出一枚精致的黄色发卡。我认识,那是一朵多么漂亮的迎春花啊!黄色的蕊,黄色的瓣,如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父亲将它插入母亲的发隙中,用手指一按,“啪”一声,别在了头上。母亲于是欢喜地进了厨房,只剩我和父亲在门前嬉闹。 没过几天,父亲又回到城里去了。其间,他给家里写过两封信,说自己在一家公司里做搬运工,货物虽不重,可都是高档货,很能赚些钱,叫我和母亲不要担心。那两封简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而她每听完一遍,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间。 春节前,母亲收到了父亲的汇款。经过一夜的深思,母亲最终决定带我去城里添置些东西,好给父亲一个惊喜。母亲买了一条羊毛围巾、两张年画和一个偌大的二手衣柜。母亲说,这种衣柜,放在家里够气派。 衣柜有了,可搬运成了问题。我们只得花一点工钱,去桥头上雇个搬运工。 桥头的工人可真多啊,密密麻麻地聚集了一地。前头的几个老练的小工一看到我和母亲,便迅速起身围了过来。 寻思间,一个声音粗犷的男人对着密集的小工打趣:“嘿,是不是又来老板了?找我啊,我力气可大着呢,庄稼人!不偷懒儿!” 母亲迅速拨开人群,循声望去。不远处的空地上,坐着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