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12].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8056185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1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栏目,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这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

2、,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二、重点难点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上展示了一幅题为一位农民的“足迹”的图片,提问:这位农民的脚印发生了什么变化?它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这位农民朋友的足迹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脚印皮鞋印自行车轮印汽车轮印。这个脚印的变化,印证了农民走向富裕,展现了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么,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契机是什么呢?(二)学习新课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书上的内容,找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较早出现的地

3、点和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是: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较早出现:安徽凤阳小岗村。为什么会出现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呢?多媒体展示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嫁出,不见新娘进凤阳。从中大家看到了凤阳的什么景象?确实,这段词中句句唱出了凤阳的贫穷和落后。为此安徽曾被称为“乞丐大省”贫穷落后的安徽如何摆脱贫穷,小岗村村民迈出了探索的关键一步,之后安徽凤阳的贫穷有没有变化呢?多媒体展示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数据说明了粮食产量显著提高,也体现了家

4、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是: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多媒体展示:图片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图片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体现凤阳县人民喜悦的心情,也反映出农民热烈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展示新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这段凤阳花鼓词展示的不是贫穷,而是凤阳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因此,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广开来,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1984年,全国

5、粮食产量有了显著增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那么请大家思考:改革开放前农村的生产关系先后进行了哪些改革呢?前后共经历了三次:一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展的土地改革,二是在三大改造时进行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三是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几次改革的实践充分说明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2.乡镇企业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屏幕上展示的这些大家非常熟悉的标志,就是当时出现的乡镇企业品牌代表,当然还有很多。这些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多媒体展示图片江苏无锡华西村江苏无锡江阴的华西村也抓住时机,推

6、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使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天下第一村”。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华西村的经验再次证明改革在农村是成功的,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浪潮很快从农村涌向城市,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那么,当时的城市经济又呈现出怎样的弊端呢?我们通过两个事例来分析:事例一: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第一面“商业红旗”,得到过很多荣誉称号,是当时著名的国营企业。后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商场开始寻找新的出路。那个时候的商场,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

7、拨款,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事例二: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企业不论经营好坏,盈利还是亏损,工资照发;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即在企业内部,职工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工资都是平均分配。事例一说明北京天桥百货商场的情况说明了企业没有自主权;而第二个事例说明了“大锅饭”的种种弊端,尤其突出的是职工积极性不高。正因为企业没有自主权,职工积极性又不高,而这些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失去了活力,所以如何增强企业活力成为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那么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呢?内容有三个方面:(1)所有制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大中型企

8、业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2)经营方式方面: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增强了企业活力。(3)分配方式方面: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劳多得,调动了职工积极性。经过这些改革之后,我们把目光再次转向北京天桥百货商场,多媒体展示材料: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就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商场经过了股份制改革,商场的效益大幅提高,这就充分说明了城市经

9、济体制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书上的内容,判断屏幕上的两句话是否正确。(1)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第1句错误,应该把十五大改成十四大。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据此判断第2句正确。(三)课堂小结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企业活力增强,大大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充分表明我国的对内改革是成功的,那么,对外开放又呈现怎样的景象呢?我们在下节课中一起学习。四、板书设计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内容:(二)安徽凤阳:(三)作用: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中心环节:(二)内容:1.所有制:2.经营方式:3.分配方式: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