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彩那天教学案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055859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彩那天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彩那天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彩那天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彩那天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彩那天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彩那天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彩那天教学案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彩那天教学案例情景说明:中彩那天讲的是一个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无意间抽中大奖,但是抽中了大奖的彩票却是代同事买的。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把大奖送给了同事。文本所传达了“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人文理念。案例的设计理念为:通过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自能读书,自主探究。在阅读过程的经历与生成中,师生共建学生的基础素质及核心竞争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片断1师: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中彩那天,请同学们自读自悟1、2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又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自由读文。)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大家的发现,共同探究同学们的疑问。生:我发现“我们家”生活很困难,因为课文中说“我

2、们家”六口人,只有父亲一个人工作。生:我也从这个句子中发现“我们家”很穷,因为课文中提到“父亲”“维持”生计,他们家肯定攒不到钱,可能有时候还要借钱度日,一年到头不欠一屁股债就不错了,这样才叫维持生计。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能够结合自身家庭的情况理解课文。用同样的方法再读这句话,看看你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再读第一句话)生:我发现课文中有一个“全”字,维持生计的重担只靠父亲一个人挑。生:他们家生活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很困难,因为文中讲“生活很拮据”。师:拮据是什么意思?生:经济情况不好,困窘。师:这是字典上的解释,你能想象一下他们家里拮据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情景吗?生:吃了上顿没下顿。生:一年到头

3、不能买新衣服,不能吃大鱼大肉。生:经常找别人借钱,到了还钱的日子一筹莫展。师:他们家庭生活非常艰辛,我们应该怎样朗读来表现他们一家度日如年的心情呢?(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师:家庭生活拮据的重担压在父亲一个人肩上,继续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生:我发现父亲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器重。生:我发现父亲工作努力,老板肯定很信任他,赏识他。生:我发现父亲很伟大,他这样卖力的工作,是想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生:我发现父亲是一个总想使家里人过上好日子的一家之主。生:我也发现父亲很伟大,他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男人。我看见周围一些同学家长下岗后,只记得打牌啦,喝酒啦,和家里人吵架啦,

4、买六合彩啦,对生活失去信心了。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课文中我的父亲还不是一样想,“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不就是想发一笔意外之财吗?师:我们暂时搁置争议,先来说说梦寐以求是什么意思。生:很想要。生:做梦的时候都想要。生:什么时候都想要,吃饭、走路、修汽车都想要,连做梦都想要,那才叫“梦寐以求”。师:有些词语要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更准确。你这样理解很有创意。父亲为什么梦寐以求的想拥有一辆汽车?生:他想有一辆汽车来养家糊口。生:他想有一辆汽车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生:他想拥有一辆汽车使一家人过上好日子。师:这样看来,父亲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父亲,他即使幻想天上掉馅饼也是为家里着想,我们也是

5、可以理解他的苦衷的。再说拥有一辆汽车,他做梦都想,可能也想出了许多办法,不见得只有碰运气这一条路。请同学们再读第二段,体会父亲的为人,然后请你来读读,让我们听听你是不是和父亲一样是个男子汉。(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师:继续读第2自然段,看看还有什么发现和疑问。生:我发现父亲在默默的承受家庭的压力。家里人也对我们家生活贫穷不满,这样母亲才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生:我发现母亲也很伟大,家里贫穷,她肯定很着急,但她还经常安慰家里人,她是一个好母亲,好妻子,好儿媳。生:我就不明白了,诚实守信为什么是一大笔财富。生:是啊,诚实守信,又不能当饭吃

6、,为什么说是一大笔财富呢?生:母亲这样安慰家里人,孩子们肯定也不理解她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所以她才常这样说。生:老师,课题是中彩那天,而这一、二自然段都是中彩前我们家境的介绍,这和课文有联系吗?师:做学问,须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在下文的学习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教学反思11,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多赢。教师是话题的提供者,学生见解的倾听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主导作用体现为:通过设计真实、复杂、挑战、开放的、与学生能产生共鸣的问题情景,构建学生分享阅读收获,交流疑问思索的平台,引导学生不断追问文本的核心价值取向。在给予学生机会的

7、同时促使学生跳起来摘桃子、扶着梯子上楼。要引导学生的思考不断深入,直达心灵深处,引起学生情感的体悟和精神上的共鸣,达到文我两忘,得意忘形的地步。在学生的阅读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时要释疑止争,拨乱反正,正本清源。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阅读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要体会水的滋味。学生只有畅饮之后才能谈出感受。因此学生要熟读精思,在联系个人的现有知识和个体生活经验之后生发文本意义,创造文本意义,体验人生意义。3,教学的双边互动要指向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打造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受到人生启迪,形成健全人格,成为一个具有丰厚人文底蕴的有教养的人。教学片段2师:自由读课文3

8、、4、5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些什么,又产生了什么疑问?生:我读懂了中彩时我的心情很激动,我是从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读出来的。师:谁来读给我们大家听听,看你是否象作者一样心情激动。(生:自由练习读,教师指名读句子。)师:如果有一天你中了个百万大奖,你会怎样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告诉给你的伙伴们呢?先自己在底下揣摩,然后我们来表演读这个句子。(生:表演读。)生:老师我发现一个疑问:我心情激动,而父亲却很奇怪,他开着车“缓缓驶过”“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票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车”。师:你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读第六段。(生

9、读课文)生:因为父亲正面临一个道德问题。师:针对你的答案,同学们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生:父亲面临怎样一个道德问题,为什么会面临这样一个道德难题?师:问得好,这是我们下文学习的重点,请同学们再读这一段,看还能否提出问题。生:母亲听说这事后,为什么说不象我那样高兴,又不像父亲那样严肃。师: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地方,我们课文学完后一并解决好吗?生:我的问题是和作者一样的,“我们中彩是不道德吗”?师:你的问题待解决了针对母亲一番话的疑问后就迎刃而解了。带着刚才的两个重点问题,研读第7、8自然段,谈一谈你有什么新发现,或者尝试解决问题。生:我发现父亲其实买了两张彩票,一张是为自己买的,一张是给库伯先生捎

10、的。生:我发现中彩的是库伯,不是父亲,因为中彩的那张彩票父亲做了一个记号,K代表库伯。师:再读一读课文,看有什么意外发现和疑问。生:我发现那张中彩的彩票K字非常淡,“我要仔细辨别才能找出不同”。生:“我看了又看”,好不容易从中发现不同,因为课文中有“终于”这个词。生:我想问,这个K字是父亲用铅笔作的记号,又是谁用橡皮擦过呢?生:那还用说吗?肯定是父亲做的。生:母亲也许知道这件事,因为只有她知道,她才在前面说父亲正面临一个道德的难题。师:我同意你的观点,可是我也不禁要问,父亲为什么做了记号,又把记号擦了呢?生:父亲可能想擦了这个记号,就表示这张彩票是我的,我就可以拥有那辆汽车呢。生:他可能想买彩

11、票这件事,库伯先生也忘了,即使擦掉,他也不会知道的。生:他可能想,这张彩票中的可是自已梦寐以求的汽车啊,可以极大地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师:同学们谈的都是父亲想留下这辆汽车的理由,可这怎么是道德上的难题呢,又有什么不好选择的呢?生:父亲留有道理,还也有道理。师:回过头来读全文,然后讨论留和还各自有什么道理。学生总结留的理由:1)、我们全家六口只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他们可以用这辆车改善生活;2)、父亲是汽车修理工,他梦想得到汽车;3)、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4)、库伯早就忘了买彩票的事,何况彩票是我父亲帮忙买的;5)、扩音器喊着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6)、家里人可能

12、也在知道此事后,主张留下来。学生总结还的理由有:1)、母亲常安慰家里人要诚实,有信用;2)、得到了汽车,丧失了诚实、信用;3)、不还,后半生将受到良心遣责,精神上的折磨;4)、不还,就是昧良心。5)虽然父亲可能做到人不知鬼不觉,但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师:面对留与还这样一个道德选择,父亲最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对父亲和母亲你有什么样的体会,请同学们再读全文。生:父亲选择了还,因为父亲开车回家后主动打电话告诉了库伯。生:父亲还车后,心情很高兴,他终于做到了诚信。生:父亲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深深地受到了母亲的影响,母亲真是我们家中的一个好老师。生: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我们失去了汽车,却是精神上最

13、富有的时刻。生: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师:人之一生,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坚守诚信,就是坚守做人的根本。活得诚实,有信用,就是要说到做到,克服再大的困难,再大的痛苦也要兑现对别人的承诺。祝同学们多一些诚实的面容,多一些守信的品质,堂堂正正地做人。教学反思21、读书须反复诵读,潜心涵咏,切己体察文本的形象感,情味感,意韵感。经典课文的诵读要深钻每个字词,发现作者的巧妙构思,体味文章的弦外之音,鉴赏作者的人文思想。游离于文本的阅读不是刻骨铭心的阅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阅读要沉得下心来品味赏玩,又要浮得上来感悟人生百味。2、文本的价值取向和追求要学生自己判断,

14、不能强加教师的意志。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在品读鉴赏、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只有学生心动了,才能引起共鸣,也才能根植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因彼时彼地的影响而动摇,为学生的核心人格奠基。教学片段3师:通过反复读书,与课文中的每个人物对话,老师也怦然心动,心灵受到了洗礼。我就领悟到:做为一个孩子的父亲,我要尽到一家之主的责任,努力工作,同时要以身作则,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影响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做为一个丈夫,妻子的良好建议要接受,不要怨天尤人,和妻子要目标一致向前看;要有健康的财富观: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人无信不立。就是说该得到的钱要得到,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待钱财一定要在诚信和金钱的天平上权衡利弊,要不丧失做人的根本-诚信。这些体会都是通过我反复读书,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得出来的。反复读书,看一看你们也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疑惑。(学生反复读书揣摩,合作探究。)生:我的体会是:诚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课文中的父母不仅说得到,而且做得到,因此我决定自己说到就要做到。生:我觉得文中的母亲真好,当“我”有疑问的时候,母亲摆事实讲道理,很有耐心,非常温柔,而且她是一贯这样做的,课文中说“常”安慰我,我要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妈妈看,我的妈妈有时候教育我的时候动不动就打。生:课文中作者迷惑不解地提出一个问题,“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吗”?我就想问:假如文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