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 开题报告(3).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8052463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成  开题报告(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成  开题报告(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成  开题报告(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黄成  开题报告(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黄成  开题报告(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成 开题报告(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成 开题报告(3).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课题来源本课题为天地方圆住宅小区住宅设计,该区有二十四栋多层单元式住宅楼,主体层高为6层,建筑面积10003000平方米,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楼面及屋面均采用现浇板。建筑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类建筑场地,地面粗糙度为C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2、毕业设计目的和意义2.1 目的2.1.1 总结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扩大、深入和系统化,学会使用现代化的计算工具、数据处理手段和计算机绘图方法。2.1.2 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建筑工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2.1.3 训练和提高编写工程报告、设计文件的水平,

2、掌握计算和绘制建筑工程图的能力和技巧、能采用天正、CAD软件绘制建筑工程图。2.1.4 提高学生独立钻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培养独立完成设计、施工任务的能力和优化设计的创新能力,培养与人的合作能力和团对精神。2.2 意义2.2.1 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设计(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

3、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2.2.2 毕业设计(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它总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一个人的能力与才华,向社会展示自身的价值。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在 学业生涯中是一件值得留恋的事情。在写作过程中所唤起的对科学研究的极大兴 趣,所激发的对科学事业的满腔热情,以及写作中辛勤的耕耘,导师的教诲和拿到学位证书时激动人心的场面等,都会变成美好的回忆,深藏在记亿中。2.2.3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如何收集、 整理和利用材料;如何观察、如何调查、作样本分析;如

4、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如何操作仪器等方法。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是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因为它不仅有教师的指导与传授,可以减少摸索中的一些失误,少走弯路,而且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2.2.4 通过毕业(论文)的过程,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撰写论文是结合科研课题,把学过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结合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接触实际的过程中,既可以印证学过的书本

5、知识,又可以学到许多课堂和书本里学不到的活生生的新知识。此外,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某一侧面和专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会培养学习的志趣,这对于他们今后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增强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大有裨益。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综述多层住宅指四层到六层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户型上下叠加而成的住宅。多层住 宅可以不设置电梯,楼梯往往作为多层住宅的主要上下楼通道。多层住宅一般一梯两户,每户都能实现南北自然通风,基本能实现每间居室的采光要求,一梯三 户或一梯三户以上则必须牺牲一户或多户的南北自然通风,不值得提倡。多层住宅一般采用单元式,共用面积很小,这有利于提高面积利用率,但是同时也限

6、制了邻里的交往。多层住宅的住户(除了一部分首层住户)由于没有自家花园,对土地的亲近感淡薄了很多。住宅楼主要是向着高效能化的水平发展。它的目标,是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为顺利达到这一目的,建筑物必须受益于可以完成一系列目标综合设计思路。这些住宅楼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有益健康,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节能环保。特别是通过运用生活周期分析,这些设计方案可以使建筑设计、系统选择、大楼建设这些先期投资发挥积极的作用。框架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基础为主框,加上楼板、填充墙、屋盖组成的结构形式。楼板和横梁连在一起,横梁和柱通过节点连接,形成承重 结构。使用时,楼面荷载传给板,板传给梁,梁

7、传给柱,再由柱传给基础,的传递路径比较明确。框架可以设计成等跨亦可设计成不等跨;可以各楼层等高,也可以各楼层不等高。有时因房屋布局和空间使用要求等原因,也可能在某层抽柱或者某跨抽梁,形成缺柱、缺梁的框架。框架结构中墙体是填充墙,仅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所以框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建筑物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应用范围很广,因此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这种结构形式虽然出现较早,但直到钢和钢筋混凝土出现后才得以迅速发展。根据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及纵横双向布置三种。横向布置是主梁沿建筑的横向布置,楼板和连系梁沿纵向布置,具有结构横向刚度好的优点,

8、实际采用较多。纵向布置同横向布置相反,横向刚度较差,应用较少。纵横双向布置是建筑的纵横向都布置承重框架,建筑的整体刚度好, 是地震设防区采用的主要方案之一。4、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技术路线、试验方案4.1 研究内容根据所给平面图,通过调查及搜集有关技术资料,确定建筑方案,如建筑整体的造型和尺寸的确定,不同功能房间的位置、面积、尺寸的确定,门窗位置的确定。再根据原始资料及建筑设计,通过分析比较,进行结构布置,选择结构截面尺寸及材料标号。根据计算结果及抗震设计要求,按照建筑和结构标准绘制施工图。4.2 采取的技术路线 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通过查阅设计资料和运用以前所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9、房屋建筑学等知识,观察与对照现实生活中建筑实物,遵循“适用、安全、美观”的设计原则,结合任务书要求,完成建筑方案和结构方案不能很好的统一协调。结构设计依照建筑方案合理进行结构选型和结构布置,并确定构件的截面尺寸,进行框架内力组合,完成柱和梁的所有控制截面的设计,参照结果进行配筋。4.3 试验方案结构设计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作用(荷载)对结构的整体进行作用(荷载)效应分析。通过PKPM软件对框架结构进行电算,在电算中要注意结构参数的输入。在计算中还应进行内力校核,设计应该根据所学知识用概念定性判断模型受力情况,并和软件结果相比较,对于差距比较

10、大的应该分析原因,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在配筋图出来以后,将其转化成CAD图的格式进行修改,以便出图能最大限度的接近施工的要求。5、研究基础在校期间主修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原理、土力学基础工程、砌体结构、结构抗震设计、AutoCAD2005、PKPM等专业课程,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并且上机进行了CAD绘图设计和利用PKPM进行过结构设计等,具备了毕业设计的理论基础及基本能力。另外根据有关设计规范和施工规定,查阅标准图集及有关参考资料,应遵循“适用、安全、美观”的设计原则。可依据的

11、资料有:1)湖北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相关设计规范和建筑图集。3)以前所学到的课本和课程设计。 6、预期达到的目标及进度安排1)总进度要求:毕业设计总周数为15周;2)具体进度要求:设计内容 时间(1)开题报告、外文翻译 2013年12月8日2013年12月14日(2)建筑图设计 2014年3月1日2014年3月14日(3)专业第一次毕业设计检查 2014年3月15日2014年3月31日(4)结构计算书 2014年4月1日2014年4月14日(5)专业第二次毕业设计检查 2014年4月15日2014年4月30日(6)完善毕业设计成果 2014年5月1日2014年5月14日(7)

12、指导评阅 2014年5月15日2014年5月31日(8)评阅 2014年6月1日2014年6月7日(9)答辩 2014年6月8日2014年6月15日7、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 1 蒋红英.土木工程制图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2 李必瑜.房屋建筑学M.第三版.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83 单辉祖.材料力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4 罗福午.建筑结构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15 沈养中.结构力学M.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56 陈晓平.土力学与地基基础M.第三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27 杨

13、志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手册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38 苏永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M. 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99 包世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 第二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10 侯治国.混凝土结构 M. 第三版.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5 11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12 GB500112002.建筑抗震规范S13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14 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15 03G1011.钢筋砼平面整体表示方法S16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17

14、王万江.房屋建筑学M.第一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18资料集编写组.建筑设计资料集(3)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19建工部北京工业设计院.建筑设计参考资料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20GB/T 50001-200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S. 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121GB/T 50103-2001.总图制图标准S. 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122GB/T 50104-2001.建筑制图标准S. 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002.3.123GBJ 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5.124GBJ 2-86.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S. 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