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沪科版物理教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5.51KB
约15页
文档ID:548051114
沪科版物理教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_第1页
1/15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重庆市江津区广兴学校 谭后洪第一节 动与静要求:1、知道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2、了解人们以多种形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1词语和诗句3、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重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难点:参照物的选择课时:1课时器材:过程:一、运动的世界世界上的一切物体(不论时间、位置、状态、大小、看得见否……)都在永不停歇的运动二、运动的描述:语言家、文学家——词汇、诗歌等等画家——色彩、图案音乐家——悦耳的声乐……科学家——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实验方法三、运动的初步认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1)、概念中:“一个物体”(前者)——研究对象“另一个物体”(后者)——标准物体、参考对象(称为“参照物”,有的资料上给予的名称是“参考物”“参考体”等等)(2)、概念中:“位置的改变”——包含运动的快慢、方位、远近的改变(3)、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也是运动的最简单形式2、参照物的选择规则: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设它静止不动。

2)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是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参照物的选取应以研究问题方便为准,一般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3、机械运动的描述: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在研究机械运动时,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做机械运动的描述就可能不同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方向相同时,这两个物体间就处于相对静止四、课堂练习:1. 一个人站在正在下降的电梯里,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电梯里的乘客是运动的;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电梯里的乘客又是静止的卡车紧跟在收割机后面缓慢的前进,以地面为参照物, 收割机是__________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__________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通讯卫星是__________的2. 一位宇航员在描述航天飞机的景象时说:“发射后数秒钟内,机组人员看到的是大海和海洋在他们头上打旋……”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以地面为参照物,大地和海洋是静止的,而在发射数秒钟内,航天飞机会翻转,宇航员在航天飞机内,以航天飞机为参照物,就会感到大地和海洋在打旋五、作业:1. 课后练习1、22. 关于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是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讨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B. 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C. 只有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说法是正确的D. 只有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说法是正确的3. 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大街上行使。

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于乙车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路边树木向北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使的方向,以下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车必定向南行使B. 乙车必定向北行使C. 丙车可能向北行使D. 三辆车行使的方向可能是相同的…………………………………………………………………………………………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基本要求: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3、能用生活中已知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算4、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重点:测量难点:单位的换算课时:1课时器材:过程:一、 测量单位:1. 古人用自己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如:身高、臂长、手长、指节长)作为长度单位;以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单位2.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制3.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4. SI制中,常用单位还有:1) 常用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方法:1千米(km)=1000米(m)=103米(m)1米(m)=千米(km)=10-3千米(km) (请反推以下换算式子)1米(m)=10分米(dm)1分米(dm)=10厘米(cm)1厘米(cm)=10毫米(mm)1毫米(mm)=1000微米(μm)=103微米(μm)1微米(μm)=1000纳米(nm)=103纳米(nm)记忆方法:千(米)、零(米)、毫(米)、微(米)、纳(米)1尺=10寸=米=0.333米另外还有:海里、英里、码(0.91米)、光年(光一年走过的路程)…2) 时间年(y)、月(m)、日(d)、小时(h)、分钟(min)、秒钟(s)、毫秒(ms)、微秒(μs)换算方法:1天(d)=24小时(h)1小时(h)=60分钟(min)1分钟(min)=60秒钟(s)1秒钟(s)=1000毫秒(ms)=103毫秒(ms)1毫秒(ms)=1000微秒(μs)=103微秒(μs)二、 测量活动:1. 长度的测量:1) 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2) 使用之前注意观察:零刻度线、单位、量程、分度值(最小刻度值——指的是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之间所表示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3) 使用:A. 估测:首先要估计所测量长度的大小,确定所需要测量的准确程度B. 选择刻度尺:选择一把约大于估计值大小的、符合所需要的准确程度的刻度尺;C. 放置:将刻度尺零刻度线(零刻度线已经磨损的,从清晰的某一个整刻度开始)对齐起始边沿,并沿被测长度正放,不能歪斜;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长度)D. 读数: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刻度尺面垂直;不但要读出被测长度所占刻度尺的刻度数——准确值,还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作为估计值E. 记录:除了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测量的数值外,还要记录下长度单位F. 整理:收拾存放好测量工具,并整理测量的桌面或者场地,不要留下垃圾等4) 注意事项:A. 刻度尺的热胀:当刻度尺受热膨胀时,它本身的长度变长,但尺面上面的刻度数量没有变化,使分度值的真实值变大,用它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时,读数会变小。

同样的还有“将刻度尺拉伸”B. 刻度尺的冷缩:当刻度尺遇冷时,刻度尺本身的长度会变小,但是上面的刻度数量没有变化,使分度值的真实值变小,用它测量其他物体时,读数会变大5) 特殊测量方法:A. 累积法:如果要测量一页纸的厚度,将一本书拿来测量,用读数除以页数就得到了一页纸的厚度B. 以直代曲(微分法):将弯曲的弧形长度等分为若干份(使每一份相当于直线),测量出一份的长度,再乘以份数就得到了总长度C. 化曲为直法:要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用一条细线或细绳沿着曲线放置,再拿起细线或细绳用刻度尺进行测量读数D. 滚轮法:测量一条公路的长度,先将一辆车的车轮进行周长的测量,再乘以车行进过程中计下的车轮转数就得到了车程(即所需要的长度)E. 移位法:测量油桶的内部最长的对角线,先将油桶的位置定下并作好记号,再搬开油桶到与原来的位置圆相切的地方,直接测量原来位置圆到油桶的最远处与油桶的相切、最高处的距离即为最长对角线的长度最长对角线F. 辅助工具法: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将硬币平放在桌面上,下方放上刻度尺,用两个三角板一条直角边对齐刻度尺,另一条直角边紧贴硬币,即可测量出来6) 测量误差:A. 物体的真实长度叫真实值,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可以避免,但是误差不能避免只能想方设法把它减少。

C. 减少误差的常用方法:多测几次求平均值;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2. 使用计时器测时间1)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计时器2) 学校常用的工具:停表(秒表)——使用规则听课堂老师讲解3) 计时要求:准确4) 计时中常出现的问题:a、延迟计时:读数变小;b、提前计时:读数变大三、 作业:1. 课堂练习:1) 测量一棵大树的直径(工具、步骤、结果表达式)2. 课后练习:1) (打印作业)2) 《尖子生》3) 《金四导》…………………………………………………………………………………………第三节 快与慢要求: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状态重点:速度公式及其关系的物理意义难点:v-t图、s-t图的相应直、曲线所代表的物理量及意义课时:1课时器材:过程: 一、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1. 生活中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1) 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2) 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 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1) 公式(计算式):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符号表达式v =2) 注意:A. 速度的单位是合成单位——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合成——米/秒(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B. 单位的物理意义:如某物体运动速度是5m/s,它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C. 公式中的v、s、t必须是指同一运动时段,同一研究对象D. 单位的换算:请换算:72km/h= m/s;10m/s= km/h1m/s==3.6km/h1km/h==E. 解题步骤:1. 认真阅读题目,分析题意,列出已知条件,单位不统一的,要在已知条件中统一,多个对象相同的物理量,在该物理量表示字母右下角加标号(简称“角标”),如:t1、t2、t3、v1、v2、v3、s1、s2、s3等。

2. 找出要求的物理量,用准确的字母符号表示3. 认真思考解题方法,选择相应的公式,单位要带入计算,准确计算结果,不作要求时,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4. 最后写上答,解答要对应,叙述要准确F. 解题时注意:l 格式要规范,写法上包括“已知、求、解、答”四大步骤l 统一单位为米、秒或者千米、小时l 计算时带上单位——单位作为字母也可以参与运算l 公式带入后,要首先带入原始数据,然后可以直接得出结果也可以一步一步计算l 公式可以变形为t =和s=vt4. 实验探究: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1) 实验器材:卷尺、电动小车、秒表2) 实验步骤:二、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一). 运动分类:运 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一般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一般变速运动匀加速运动匀减速运动(二). 匀速直线运动1. 定义:物体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2. 相关理解:不能说“一个已知速度的匀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因为它的速度不变3. 速度——时间坐标图(v-t图):1) 坐标图v(m/s)0t(s)AB根据上图可以看出:VA〈VB2) 根据v-t图求路程:v(。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