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柯彩红).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04841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柯彩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文: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柯彩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文: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柯彩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文: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柯彩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文: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柯彩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柯彩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柯彩红).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造创新教育,建立“自由音乐空间”摘 要 本文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以 “自由音乐、自主使用、自愿参与”为原则,想给学生自由喜欢的音乐和音乐话题,在“自由音乐”和“教材音乐”之间寻找切合点,引导自由,建立关联,让学生在自得其所中学会聆听、拓展视野、学习尊重、培养能力。通过教学效果检测,说明了这种教学模式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意识、协作探索与创新精神。关键词 创新;自由;评价 一位评论家曾说过,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有两种,即科学的认识和借助艺术的认识。音乐能以特殊的艺术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一首好的乐曲,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它不仅能够陶冶情操

2、,提高素养和审美情趣,而且有助于智力的开发,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中学生其实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他们每天的生活无时无刻不被音乐包围着,他们热爱音乐。从本质上讲,学生们个个都是音乐爱好者,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相反,音乐课一直以来都被学生们公认为学校课程中唯一一节“睡觉课”。这正是因为传统的中学音乐教育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却以传统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常处于被动地位,创新的意识和热爱受到极大的抑制,有的甚至产生了厌烦情绪,最终干脆放弃学习。我认为兴趣是一

3、个人学习的基础,也是成功一件事情的保证。根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中心思想,应当建立一种以主体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方法、评价等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它的生命和活力。目前,我国大多数音乐教师都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识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在某些人看来,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这节课学生掌握了多少乐理知识,唱会了多少歌谱,而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

4、培养。而事实上,课程改革目标下的音乐课应当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为主要目的。让他们在音乐中陶冶情操,开阔眼界,更加全面地接受世界各地的各种形式的音乐文化,使他们在若干年步入社会以后,还能够受益于中学时代的这些音乐课程。应当说,这才是真正学习的意义所在。音乐教材里是学生“应该学”的音乐,但学生更有许多教材里没有的“我喜欢”的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是形成“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情形原因之一。 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急剧增强,情感更加丰富多彩,自我意识逐渐成熟,趋向深刻而稳定。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高中学生的个性更鲜明

5、,主见更多,能力也更强。自我从事教学以来,不断尝试在高中音乐课堂建立“自由音乐空间”,以“自由音乐、自主使用、自愿参与”为原则,想给学生自由喜欢的音乐或音乐话题,在“自由音乐”和“教材音乐”之间寻找切合点,引导自由,建立关联,让学生在自得其所中学会聆听、拓展视野、学习尊重、培养能力。具体有以下一些做法: 一、小组合作,共同承担 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是对现代人品质的要求之一。“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自由音乐空间”的使用时间为新授课前10分钟,以展示及交流音乐为主要内容,过程相当于上一节微型的音乐课或进行一个节目表演。 既然是“上课”或“表演”,就必然涉及到“备课”或“排

6、练”的问题:包括音乐资料收集、内容确定、课件制作、语言组织、形式安排、熟练和配合等等。准备中,要求组员共同设定目标、内容和展示形式,并根据个人的能力、专长进行明确分工,共同完成。 高一(12)班某小组为展示肖邦的音乐作品夜曲时做了以下的分工:A同学负责收集和筛选音视频资料,同时负责作品介绍;B同学提供图片及文字资料;擅长美工的C同学负责课件制作;而会弹钢琴的D同学被分配去练习夜曲的钢琴演奏作为展示时的背景音乐;展示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由全组共同确定。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实施“自由音乐空间”,让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和责任参与表现,相互支持,共同承担,得到很好的锻炼。 小组一般建议以3-6人为一个小组,人少

7、了,势单力薄,形成不了合力;人多了,部分组员会产生依赖心理,能力得不到培养,也增加组长的管理难度。3-6人/组,一学期18个教学周计算,一般每班会有10-12个小组,除去开学初两周的准备及“黄金周”的冲击,能保证每学期每组的展示时间,亦能保证给予弱势小组重新展示的机会。 二、引导自由,建立关联 “自由音乐空间”推出后,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和踊跃参与。但实施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自由音乐不够自由”-学生多以展示流行歌曲为主(听流行歌,唱流行曲,谈流行歌手),类型相对单一;展示过程也比较呆板:满满几版面的文字,几张歌手的照片,读完后听歌曲 流行音乐以其明快的节奏,显浅的内容,丰富的配器、

8、青春的形象、张扬的个性在广大中学生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强行要求学生展示其他类型的音乐是不明智的-违背了“自主使用”的初衷,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但任由学生只展示流行歌曲也更不明智-音乐的内涵会变得狭隘,制约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视野。 那么,如何平衡这两者关系,丰富展示过程,又能促进课堂教学呢?我的办法是:引导自由,建立关联。 1、运用音乐的语言,引导学生寻找音乐的独特之“美” 交流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认识相对浅薄,多停留在“喜欢”的表层,未能更深入地阐述“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在学生推介流行歌曲时,我会和学生们一起认真聆听,细心捕捉每首作品里的一点“独特之处”与学生分享:比

9、如歌手光良的童话,尾声的“二度上行转调”使情绪变得更激动;周杰伦的东风破中民族乐器音色的穿行,让时空倒流;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高潮部分大跳的旋律行进,流露出对自由的渴望;电视剧大长今的主题曲希望源自于典型的朝鲜民谣通过一点点的渗透,渐渐地,学生谈作品时也会关注作品的音色、节奏、和声、风格、背景等与作品相关的音乐元素,越说越有门道了。 2、巧用对比,引入经典 其实在流行歌曲中,引用和借鉴经典的音乐素材或主题的例子屡见不鲜。如:孙燕姿的天黑黑引用了台湾民歌天乌乌,陶喆的苏三说灵感来自京剧苏三起解,刘欢的好汉歌从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中发展壮大,来自草原的吉祥三宝与法国电影蝴蝶的主题曲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港台

10、,不少红歌星的歌曲是买下英文歌曲版权再重新填词,甚至连百年前的古典音乐也一并借鉴了进来。如:台湾歌手S.H.E的波斯猫选用了凯尔比特著名的波斯市场的旋律部分,不想长大选用了莫扎特40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题 经过聆听和对比,学生对“经典的传统音乐是作曲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开始对原本感觉“太高雅”或“太土”的音乐感兴趣,与中外经典音乐的距离逐步拉近,愿意主动去接触、了解和介绍“流行音乐”以外的其它音乐。 3、鼓励支持,百花齐放 “自由”有“不受限制、不受约束”的含义,我支持和鼓励学生在“自由音乐空间”里“百花齐放”。 鼓励选择“特别”的音乐:可以是作品中的某处(音色、和声、音乐处理

11、等)特别;可以是作品的背后的特别故事;可以是别人没听过的(古典的、最新的、异国风情的、特殊乐器的);可以是与时事紧密结合的(世界杯、奥运会、海啸、金钟奖等)鼓励“特别”的展示:可以演讲与欣赏结合,可以加入唱、奏表演,可以模仿,可以创作,可以一人担纲,可以众人配合总之,有一处亮点,有一点新意。鼓励“特别”的感受:表达的词语和他人不同,大胆发挥想象,分享触动心灵的一瞬间 我“支持”的做法通常有:尊重每一个小组的展示,积极肯定有“特别”表现的小组,热情向“求援”的学生施助,虚心向学生请教不了解的问题等。 就这样,经过一个月、一学期、一学年,学生的听觉逐渐敏锐,思维变得活跃,视野也更加开阔;“自由音乐

12、空间”呈现出“多样的音乐、多种的形式和多方的感受”的“自由状态”,这种“自由状态”影响了学生对“音乐教材”内容的学习-不再拒绝陌生的音乐,不满足于“人云亦云”,学会安静地聆听,愿意积极地参与 三、制订规则,落实评价 为规范操作,明确学习“自由音乐空间”的目的,我和学生一起制订了自由音乐空间实施细则,包括展示时间和使用要求,展示内容和形式,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等四方面的内容。 有了规则,效果的体现关键在于落实,而落实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评价,有效的评价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首先应了解“评什么”。在“评价标准”中,我们明确了评价的方向和权重:主题和内容(20%),展示过程(50%),效果与创意(3

13、0%);每个项目都具体表明了优秀的标准和要求。这样,“有据可依”令学生不再茫然。 2、其次是知道“怎样评”。不懂得“怎样评”会出现评价时词语匮乏、表述不当、重点把握不准等问题。老师通过给提示、巧补充、勤鼓励等方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音乐语言和规范的表述、抓住关键点,进行具体的、指向性较强的评价,避免了评价的简单、模糊和不负责任。 3、最后是评价结果要合理可信。在评价的方式上,我们采用了“自评、互评、教师评”三者结合:先由一位“自评代表”进行评价,再由“互评代表”(每次抽选两个小组成员各1人)评价,最后是音乐教师的评价;要求“代表”应综合本组意见,三方评价者都应参照“评价标准”,简明扼要说明得分

14、理由,客观、负责地评出得分;三方的平均分为小组的最后得分。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评价方式和结果普遍认可,认为比较公正、合理。 通过制订规则,落实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收获知识,得到启发,受到鼓舞,乐于改进,也保障了“自由音乐空间”的有效实施。 虽然只是每节课短短的10分钟时间,“自由音乐空间”在我校高中音乐课堂的实施,已积极影响了学生的音乐课堂,延伸了课外的音乐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增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表现欲,培养审美能力;乐于合作,和谐同学关系;拉近距离,师生更加亲密;拓展视野,明白学习音乐的意义。 总而言之, 我们新课改下的音乐课就是要不断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最大限度的唤

15、起学生和创新热情,让学生们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力的成功乐趣,而“自由音乐空间”就是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当中的“自由音乐”如同涓涓细流,我们相信,只要不停地向前奔涌,终有一天,小溪会汇入江河、融进浩瀚的大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2、教育部基础教育组织、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3、曹理、何工著,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 。4、金亚文主编,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5、朱则平、廖应文主编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6、走进新课程一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中音乐教学论文】营造创新教育,建立“自由音乐空间” 单位:茂名市第一中学 姓名:柯彩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