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课文复习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046997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册课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三册课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三册课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三册课文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三册课文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册课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册课文复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册一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一、常识贾平凹 (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 人。著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自传体长篇 我是农民、散文集心 迹、爱的踪迹 、 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等。他于 1988 年以长篇 小说浮躁获美国飞马文学奖。 1 997年以长篇小说 废都 获法国女评委外国文学奖。二、鉴赏A 由情入理,通过回忆表现兄妹情深。B 现身说法,通过自己的经验显示观点的可信性。三、素材:读书的人生境界一一 A、安于贫困;B、位卑未敢忘忧国, 读书要有益于社会;C、珍惜光阴读书之道一一A、读书万万不能狭窄;B、读书在于精读, 注意寻觅大家的踪迹; C 、要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

2、皮毛。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 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二获得教养的途径一、常识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德国作家。 人们称黑塞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 。著有长篇小 说克努尔普、德米尔、席特哈尔塔、荒原狼等。 1946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二、鉴赏 层进式的思路:是什么? 真正的修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 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途径。为什么? 世界文学经典有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留 在作品中的思想、 经验、 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精神财富, 只有深入到书籍之中,才能一步步去发现这个世界广大恢宏 和气象万千,一切

3、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怎样做? 培养自身的个性或人格;阅读世界文学杰 作;反复研读。三、素材:读书的意义获得教养。陶渊明说: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黑塞说:在一些个突然 彻悟的瞬间, 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 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 颜。三 幼学纪事鉴赏:语言的幽默 作用:反映生活的艰辛,人情的温暖,表达豁 达的心境。 参见第一册 最后一片常春藤叶 阿 Q 正传 语言鉴赏点方法:故作轻松、故作庄重、对比反差 四、白莽作孩儿塔序一、常识(见第一册相关课文)二、鉴赏:A 内容与思路这是一篇序文, 但与一般序文不同的是, 并不介绍

4、白莽诗 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和他的革命经历, 而是以散文的形式和 笔法, 表达对亡友的怀念与尊重, 热情赞扬白莽的革命精 神。“捏着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形象地表达了 鲁迅先生迫切希望将牺牲战友的诗文尽快付梓的内心情 感。B 白描(外貌)C 比喻、排比 ( 博喻 )。三、素材。鲁迅对青年的帮助。 (参见第二册为了忘却的记念素 材点)四、名句积累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 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 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五 无韵之离骚一、常识:关于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

5、、文学家、思想家。早年遍 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因为李 陵败降匈奴事有所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发愤完成所著 史籍,即史记 ,开创纪传体史书形式,对后世史学和文 学都有深远的影响。鲁迅称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西汉司马迁撰。我国第一 部纪传体通史,总括上起轩辕,下及汉武的三千余年历史。 共一百三十篇,计十表,八书,本纪十二,世家三十,列传 七十。史记既是一部历史巨著,又是一部文学杰作。二、鉴赏A 构思:文眼“奇气”史记笔法之奇: 以极其简洁、凝练的文字囊括了广袤的空间和绵远的时间 纵横万里,上下千年; 生动刻画了数以百计的文臣、武将、帝王、游侠

6、、骚 人、处士,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以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感情和强烈的爱 憎。通篇没有雕琢的形容词,也极少激昂慷慨的议论,而 在那貌似平淡的叙事之中,却蕴藏着极大的感染力; 在孝武本纪中,他是以独特的省略来表达他对汉 武帝的怨怼; 为项羽立 本纪,把当朝开国皇帝手下败将写成悲壮 的英雄。B 选材 详略结合(李广和汉武帝) 引用与转述结合。三、素材:坚持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 人们可以同意或不同意司马迁的观点。但是,至少,他虽身遭刑戮,却丝毫没有 “臣罪当诛兮天皇圣明” 那种精神状态。 他不加回避地写了大量本朝历史,始终坚持对刘家天下的独 立见解。”晋陶渊明不为

7、五斗米折腰。明方孝孺坚持不肯为篡位的燕王书写诏书,被诛杀十族。孔子游历列国,处处碰壁而不改变自己仁礼的政治主张。 苏格拉底拒绝承认自己观点是错误的,坦然接受游街和 死刑。六密室的生活素材:A 乐观、顽强、感恩安妮在密室中坚持记录生活点滴, 坚持学习,感激上帝所给的写作的天份。B 困境中人类的互助“爸爸说如果能力所及,我们得再 救其他人。”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中苏艾、琼珊和老贝尔曼的关爱 互助老王中杨绛和老王的互相尊重和帮助。七爱因斯坦与艺术内容和素材:本文的写作主旨,是通过爱因斯坦作为一个科学大师在 艺术上的追求和造诣的介绍,从哲学、美学,以及社会文化 背景的角度来揭示科学和艺术的内在联系。艺术素

8、养的重要性。 “音乐、绘画和文学诚然不会直接 教你如何去解微分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 你的想象力,提高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 为爱因斯坦。”十想北平一、常识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长篇小说老张的哲 学是第一部作品, 骆驼样子 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 话剧茶馆。二、鉴赏A 类比手法爱北平 /爱母亲B 主观色彩强烈的对比手法北平与巴黎等四大古都C 描写细致生动D 京味儿的语言,明白如话,表现平民意识。文质相称。三、素材:偏见老舍因为生长于北平,与北平融为血肉一体,而认为北 平胜过四大“历史的都城”故都的秋郁达夫因为喜欢清、静、悲凉,喜欢极致 的美感,认为北国的秋

9、胜过江南的秋。十一、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一、素材: 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 为学术而学术,不为做官而学术的学习境界。 春风化雨的教育方法超乎事务,萧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二、鉴赏: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十四诸子喻山水一、常识: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中国最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 是“仁”,即“爱人” 。教育思想,注重“学”与“思”的结 合,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涉及哲学、 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方面,在表达上,语言精炼而形 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朱熹把它

10、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 家的重要经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艺”:五经加上乐经)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世称“亚圣”。主要施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提出“性善论”、“王道”。孟子为四书之一。老子,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楚国人。春 秋时代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道德经)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其核心是“道”,“道”构成万物的基础和规律,旨义深邃,文笔简净,既是哲学著作,又有一 定的文学价值。辩证思想。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古代著名军事 家。孙子兵法十三篇,是我国现

11、存最古老的兵书,论述 了战争与政治、经济、自然条件的关系,提示了战争的重要 规律,饱含相互的唯物论思想和辩证法观点。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因助齐桓公成为“五霸”之一,被称为“仲父”。托名管仲所作的管子一书,内容丰富,涉及经济、政治、军事、 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学术著作。韩非,韩国贵族,荀子的学生,生活于战国末期。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该书构筑了一整套极端专制主 义的、严厉控制人的方法和理论,但善于运用大量的譬喻和 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二、思想与素材论语子罕以“为山”为喻,从反、正两个方面,说 明事物的成败在于人的作

12、为。韩非子大体以“太山”、“江海”为喻,揭示了一个 道理:君主要有大气魄,广胸怀,才能民富国强,达到大治。管子形式解以“海”、“山”为喻,说明治国、治学 应有兼容并包的气度。论语雍也着眼于人的天性与自然物性的对应关系, 以山、水喻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论语子罕以河水为喻,揭示时光易逝、一去不返的 慨叹,勉励人们珍惜时间,努力进德修业。孟子离娄下孟子借回答弟子的提问, 以水喻人品学 识,强调务本求实,反对名不副实。孟子尽心上以“登山” “观海”为喻,表达为人、 治学立场那高远,胸襟要开阔;说明治学还要循序渐进的道 理。老子第八章,以“水”喻上善之德,引申出“上善之 人”的七种美德。老子六

13、十六章,从水性“柔弱”与“威猛”并存的角 度,揭示水性的两重性,表达了老子为政“贵柔”的主张。孙子虚实篇以水形喻兵形,强调了用兵因势而变的 重要。三、鉴赏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 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深奥的哲理 浅显化,入情入理,耐人寻味。四、名句积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 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 ?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 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 故能成其高; 江海不择小助, 故能成其富。(韩非子 ?大体 )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 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 ?形式解 )子曰:“知者乐水,仁

14、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 乐,仁者寿。” (论语 ?雍也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论语?子 罕)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孟子 ?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孟 子?尽心上)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第六十六章)写作素材: 去看山观水吧!山水里有思想、有文化、有哲学。王安石说:古人之观于 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苏轼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人还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是与不是

15、的变化是哲学思考的升华。在 诸子的眼中,山水是博大精深的。十五秋水一、常识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人,著名思想家、哲学、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并称“老庄”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 。庄子三十三篇,由“内篇” 、“外篇”、“杂篇”组成。其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二、内容素材全文两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以河伯的小却自以为大与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对比,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第二自然段立足首段,借北海若之口强调个人的作用和作为是有限的。可分四层: 1、说明人的认识受环境的制约; 2、“大 理”之一:北海与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