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的事例.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044722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态度的事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态度的事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态度的事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态度的事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态度的事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态度的事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态度的事例.docx(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态度的事例篇一:结合现实案例谈谈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结合现实案例谈谈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态度,什么是行为。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三方面的构成要素。激发态度中的任何一个表现要素,都会引发另外两个要素的相应反应,这也就是感受、情感和意向这三个要素的协调一致性。 行为,是指人们一切有目的的活动,它是由一系列简单动作构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动作。 那么,在现实中,态度和行为是怎样影响彼此的,它们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来看一

2、下下面这个例子,看看态度是如何影响行为的。 一位心理学家想知道人的心态对行为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于是他做了一个实验。 首先,他让10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皆成功地穿了过去。 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暗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子内的一切,都惊出一身冷汗。这间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十几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这座小木桥上走过去的。 心理学家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没有人回答。过了很久,有3个胆大的人站了出来。 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许多;另一个颤颤巍巍地踏上小木桥,

3、走到一半时,竟只能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第三个刚走几步就一下子爬下了,再也不敢不前移动半步。 心理学家又打开房内的另外9盏灯,灯光把房里照得如同白昼。这时,人们看见小木桥下方装有一张安全网,只由于网线颜色极浅,他们刚才根本没有看见。“现在,谁愿意通过这座小木桥呢?”心理学家问道。这次又有5个人站了出来。 “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心理学家问剩下的两个人。 “这张安全网牢固吗?”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反问。 很多时候,成功就像通过这座小木桥一样,失败恐怕不是力量薄弱、智力低下,而是周围环境的威慑面对险境,很多人早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慌了手脚,乱了方寸。 可见,当10试验者不知道大水池里面有鳄鱼时,都能成功

4、而且较快速地通过桥,但当他们知道有鳄鱼时,再次问他们谁还愿意穿过房子,结果是由3个大胆的人考虑了很久才出来,后来知道有安全网时,才有5个人愿意再站出来,其他人由于担心网的安全或其他原因而不敢走出来。 所以,态度对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一个人他对某件事很有兴趣或者很乐意去做,那么,他会显得很有动力,不会酿酿跄跄的。而当一个人很不愿意或者和很害怕某件事时,他会显得很畏缩,很不情愿去做。 事实上,不仅态度能够影响我们的行为,而行为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态度,这在现实生活中以及科学研究中都已经得到了证实。人们的行动可以改变先前的认识,感受和意向,特别是当人们觉得自己对该行动负有责任的时候。两个本来互

5、有偏见的.群体,一旦有了相互间的更多接触和沟通,原有的偏见就可能会有所改变。承担新的.角色,从事于该角色所规定的行为,也将使人们产生新的态度。 下面,来看一个行为是如何影响态度的例子。 1934年,美国.心理学家拉皮尔曾进行过一项著名的现场研究,他偕同一对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夫妇在美国西海岸旅行一万多英里,住宿过66家旅社,在184家餐馆用饭,受到很好的接待,其中多数甚至以比平常更关心的方式予以款待,只有一次遭到拒绝。当时的美国普遍存在着对黑人与对亚洲人的种族歧视,特别是在很少有东方人居住的地方更是如此,所以预计会遇到许多困难。但出现的情况使研究者感到非常意外,为此促使他继续作深入调查。六个月后,

6、他分别向上述光顾过的250家餐、旅馆分别寄去了两种问卷。问卷中都有如下问题:你是否愿意在你们的商店中把中国人作为顾客来加以接待?为了避免对方因接待过华人而生怀疑,以致作出不真实的回答,特给其中的一半餐馆、旅馆寄第二种掩护性问卷,其中除上述问题外又插入一些是否愿意接待德国人、法国人、日本人等的问题。同时,他给许多未光顾过的餐馆、旅馆也寄发了问卷,把它们当作控制组。 完成了信息搜集、选择之后,人们就将信息放在一起形成关于人和事的完整印象。这一步骤也不是象合理推理模式所说的那么逻辑、正确,它也会出现错误。第一,使用少量信息形成判断;第二,所运用的信息本身是错误的,这方面的错误一方面来源于上一阶段搜集

7、、选择信息的不足和错误,另一方面仍是由先前经验造成的。在信息整合之前,先前经验已影响其形成了某种印象;人在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便将那些不符合该印象的信息去掉,将那些模糊的信息解释为对印象的支持。 在形成判断的过程中,人们不可能运用理性推理模式。在多数时间里,.信息是不可靠、不完整、甚至是有偏差的。即便这些信息既可靠、完整、又无偏差,.知觉者本人也不能作到不出错误。不过,人的推理经常会发生变化,当现实反馈与推理不符合时,人们就要修改自己的判断。例如你认为某人很好交际、很外向,但你在另一些场合中却发现她沉默少语,或者一位更熟悉她的人告诉你她的确有些内向,你就要改变你的判断。人们在加工.信息时十分注重

8、效率,他们总想快刀斩乱麻,尽快完成信息加工,这就避免不了会发生许多错误。 由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知道,行为和态度并不是永远都保持一致,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个体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影响,而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态度行事,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强制性顺从。 假如一个一向比较懒散的人来到了军队中服役,他本身的生活习惯肯定与军队中要求的习惯是不相适的,可是军队严格的纪律使得他不得不按照军队中的习惯做事。那么问题出现了,在他强制改变自己行为的过程中,他对于不得不改变的事情的态度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我们对这个人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当他不得不做一件本身不情愿的事情时,他的内心会承受压力。在这个时候,他可能会寻找足够的理

9、由来支持自己的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一种情况是他找到了外部的理由并足以支撑他的行为,一种情况是他没有这样的外部理由或理由不够充分,无法使其内心的压力得以缓解。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对于前者,个体承担的压力被外界的理由消除,个体对于不一致行为的态度不会发生改变;而对于后者,压力无处释放,他对于不一致行为的态度将会发生改变。这可以理解为人们进化而来的一种保护机制。 我们的态度能够预测我们的行为:如果把“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小化;如果态度与预测的行为紧密相关,比如说投票;如果态度是强有力的,被某事提醒我们.这一点,或通过直接经验意识到这一点。这些情况下,我们所想所感与我们的行为会紧密相关。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10、就像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但有高于实践,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同时,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也就是理论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是:态度源于行为,高于行为,对于行为有指导作用。态度要接受行为的检验,也就是,态度要在行为过程中不断创新。也即:行为决定态度,态度反作用于行为。态度与行为这种“扑朔迷离”的关系能给我们很多启示。对于“好”的态度,赶紧去付之行动。例如说,当我们想在某个方面改变自己时,最好不要等待顿悟或灵感,去做就行了。对于“不好”的态度,我们只要付出一点努力就能克服它。如在一些真的需要我们做出行动的时候,写那篇论文、打那个电话、见那个人等等,尽管非常不情愿那么做,但

11、我们还是能克服自己。就实际应用来看而言,态度决定一切更有实际价值,良好的态度总是能带来良好的结局。这时我们就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工作态度,不断地纠正自己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而形成好的、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习惯、性格,使自己走向更大的成功。 有一句名言说:态度决定一切,其实不然,除了态度,还是有很多决定因素,就像行为,长久的一个行为会决定一个人的态度,一个人的态度也会让他做出相应的行为。生活中,态度和行为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只有调整好自己的态度,把控好自己的行为,才能做一个成功的人。篇二:关于学习态度的小故事 关于学习态度的小故事 故事1.1978年,75

1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

13、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那些科学家的话、培根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学习问题上,几乎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渴望有效地利用时间,如果你渴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那么,就请你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故事2砌墙工人的命运 三个工人在砌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 第二个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 第三个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

14、”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故事3: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答:糟透了!老人家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青年问同样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答:我的家乡很好.老人家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态度决定一切,就是要我们能够微笑着面对人生。 故事4:小张上中学和另一名同学上讲台

15、解答一道数学难题。小张很快考虑好解答步骤,并为表现才智很得意地用粉笔在黑板上三下五除二就摆弄好了,自豪将粉笔头一扔大摇大摆地回到座位。这个时候,另名同学还在凝神一笔一画地写着。结果小张和那位同学都答对了,但老师给小张的评语是:“看看,急急忙忙,潦潦草草,马马虎虎,但小张并不服气,心里想:我看重的是结果,而老师要的似乎还有过程。多年后,小张去应聘一个会计职位,竞争对手纷纷落马,只剩下一个其貌不扬的家伙与小张去迎接最后的面试。 单位会计主管拿出一堆账本,要他们两个人统计一下某个项目的年度收支情况。约一个小时左右,小张便完成任务了。10分钟后,竞争对手也收工了。结果令小张吃惊和恼火他没有被录用!原因

16、是对手比小张多做了月末统计、季度统计。单位主管说这反映了做会计的严谨态度。 同样的能力,在不同的态度下,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未来。态度也许是另一种能力,有时比能力更重要。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不重视工作的人。 故事5:在大外企月薪10K的雇员发出的短信: “投身外企英勇无畏,西装革履貌似高贵,其实生活极其琐碎,为了生计吃苦受累,鞍前马后终日疲惫,客户投诉招死陪罪,点头哈腰就差下跪,日不能息夜不能寐,老板一叫立即到位,一年到头加班受罪,劳动法规统统作废,身心憔悴暗自流泪,屁大点事反复开会,逢年过节家人难会,分分秒秒不敢离位。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工资不高自己交税,走亲访友还得破费,抛家舍业愧对长辈,身在其中方知其味,外企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