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课时跟踪检测(四)河渠书(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039519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课时跟踪检测(四)河渠书(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课时跟踪检测(四)河渠书(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课时跟踪检测(四)河渠书(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课时跟踪检测(四)河渠书(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课时跟踪检测(四)河渠书(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课时跟踪检测(四)河渠书(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课时跟踪检测(四)河渠书(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渠书(时间:40分钟满分:57分) 一、基础知识(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A天子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作:造B而道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 道:同“导”C水颓以绝商颜 绝:渡,穿过D岁因以数不登 登:登上,攀上解析:选DD项,登:丰收。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陆行载车B毋令东伐C东南注巨野D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解析:选DD项,为使动用法,使肥沃。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在陆地上,向东,向东南。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B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度

2、六月而罢既罢,归国C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及孟津、洛汭,至于大邳D于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于是为发卒万余人穿渠解析:选AA项,“并”都是通“傍”,依靠、沿着的意思。B项,前一个“罢”是罢了,作罢。后一个“罢”是停止,结束。C项,前一个“至于”古今相同,后一个“至于”是“到了”,D项,前一个“于是”是“这时候”,后一个“于是”和今天相同。4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B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卤地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填决河C天子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天子既封禅巡祭山川D则还自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于河山东从沔无

3、限,便于砥柱之漕解析:选CA项,前一个“而”指的转折关系,后一个“而”是承接关系;B项,的前一个“以”是“来”,后一个“以”表示方位的界限;D项,前一个“于”表示“在”,后一个“于”表示“比”。5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A文章在记述春秋战国时期河渠开凿情况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利益时,简述了西门豹灌溉邺郡农田的事迹。B太史公的总结,交代了写河渠书的原因,抒发了“甚哉,水之为利害也”的感慨。C郑国修渠,旨在为韩,但渠成亦秦之利也,有一种利己利人的态度。而汉代的统治者田蚡则为自己封地,损人利己,破坏兴修水利的计划,并以天命、气数来作借口,而天子也因此放弃了利国利民的工程。D河渠

4、书的内容,在于对现有河渠作静态描述,就像水经注那样,分别记述某水系有某支流,发源某处,流经某地,沿途有何地形、地物、掌故,人于某川、某河、某海等。解析:选D河渠书不是“对现有河渠作静态描述”,而是通过记叙河道的开凿、治理过程,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3分)译文:_(2)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及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4分)译文:_(3)于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则还自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

5、军已下皆负薪填决河。(3分)译文:_参考答案:(1)禹以为黄河上游地势高,水流湍急汹涌,难以在平地上顺利通过,多次泛滥冲毁堤岸,于是分开两渠来疏引黄河水流。(2)韩国听说秦国喜欢兴办工程,想以此消耗它的国力,使它不能对山东诸国用兵,于是命水利工匠郑国做间谍游说秦国,要它凿穿泾水,从中山以西到瓠口,修一条水渠,沿着北山向东流入洛水,长三百余里,用来灌溉农田。(3)天子从万里沙祠祷神以后,回来时亲临黄河决口处,沉白马、玉璧到河中祭河神,命群臣及随从人员自将军以下都背负柴薪,填塞决口。二、文言文阅读(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

6、,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舜之道何弘也?纣之道何隘也?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

7、。”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

8、,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选自史记乐书,有删改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响:回声、回音B百姓不亲,天下畔之 畔:通“叛”,背叛C舜之道何弘也 弘:弘扬D即去之晋 去:离开解析:选CC项,弘:宽宏。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DA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B项,连词,于是/副词,竟然;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递进;D项,固定组合,表手段、方法、工具等。此都译为:“用来的”。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音

9、乐是源于人心的,晋平公爱好濮水之上的靡靡之音,司马迁认为他不是个有德之君。B师旷认为师涓所奏之乐为亡国之音,劝晋平公不要欣赏,可是平公没有采纳他的意见。C师涓、师旷同为乐师,但师旷能发现师涓琴声中的问题,可见师旷在琴艺上比师涓高一筹。D司马迁把国家兴亡和音乐联系起来,表面上谈的是音乐,其实谈的是仁、礼之类的治国之道。解析:选CC项,“师旷在琴艺上比师涓高一筹”无中生有,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3分)译文:_(2)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3分)译文:_(3)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

10、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4分)译文:_参考答案:(1)所有的音乐都是从人的心性上产生的,上天和人(的心性)有相通的地方,如同影子像(原来的)形体一样。(2)我记下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熟习,请允许我多留一晚练习这首曲子。(3)武王伐纣的时候,师延朝东逃跑,自投濮水而死,所以,你这支曲子一定是在濮水之上听到的,先听到这支曲子的,国家就要被削弱。参考译文:所有的音乐都是从人的心性上产生的,上天和人(的心性)有相通的地方,如同影子像(原来的)形体一样,回声和原来的声音相应和一样。所以,行善的人,上天自然会给予福祥的报偿,作恶的人,上天会给予灾祸的惩罚,这是自然的事。所以舜弹奏五弦之

11、琴,唱南风之诗,而天下升平;纣王制作朝歌北方鄙野的歌曲,结果是身死国亡。舜治理国家的方法为什么那样的宽宏?纣治理国家的方法为什么却又那样狭隘呢?大概就是因为南风之诗的主题是属于生长蕃息之音,舜非常爱好这种音乐,爱好与天地自然的心意相同,能得到天下万民的欢心拥戴,所以天下大治。至于朝歌,时间上就很不适合,而且“北”有败北的意思,“鄙”是粗鄙的意思,但是纣却非常喜欢这种音乐,与万国人民的心意不同,于是诸侯不愿附从,百姓不愿亲近,天下所有的人都背叛他,所以结果必然是身死国亡。在卫灵公的时候,他要去晋国,到了濮水的上游住宿。半夜时听到弹琴的声音,询问身旁的侍从,都回答说“没有听到”。于是就找来师涓说:

12、“我听到弹琴的声音,询问侍从,都说没有听到。这种情形好像鬼神(在弹奏),替我仔细听并记下来。”师涓说:“好的。”于是就端正地坐好,手抚在琴上,一面仔细听,一面写下来。第二天,回报卫灵公说:“我记下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熟习,请允许我多留一晚练习这首曲子。”卫灵公说:“行。”再住一晚。第二天,师涓说:“我弹熟了。”这才离开濮水去晋国,朝见晋平公。晋平公在施惠台摆酒为卫灵公接风。酒喝到痛快的时候,卫灵公说:“我来的路上,听到一支新曲子,请让我的乐工为您演奏它。”晋平公说:“行。”(于是)就叫师涓坐在师旷的旁边,拿来琴演奏起来。还没弹完,师旷就按住琴弦阻止他说:“这是亡国之声,不能再演奏了。”晋平公说:“有什么道理吗?”师旷说:“这是师延谱写的曲子。是为昏庸霸道的纣王谱写的靡靡之音,武王伐纣的时候,师延朝东逃跑,自投濮水而死,所以,你这支曲子一定是在濮水之上听到的,先听到这支曲子的,国家就要被削弱。”晋平公说:“我平生所好就是一个音乐,希望让我遂愿听完吧。”演奏第一乐章,就有白云从西北方面升起来;演奏第二乐章时,大风就来到了,大雨随后也到了,掀翻了门廊,揭开了房子上的瓦片,身旁随从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