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8035472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新民二小 边翻晓一、说教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又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针对以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会背诵这首诗。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二、说教法 设计学生读书、自学、质疑、教师释疑的环节,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反复品味。(这一教法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习惯。)三、说学法 回忆

2、学习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古诗应掌握的一些知识。(意在激活学生的记忆信息为古诗的自学提供思路)并鼓励他们采取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突出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例如:弄懂诗句的意思,串词成句,串句成篇。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训练中学会体会诗的感情。)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了。四、说教学程序1解诗题、知诗人,了解时代背景。(1)首先从检查学生的预习导入,问学生谁了解杜甫?谁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找学生说。不过课上还是要强调一下诗人、写作背景介绍诗人: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个人享有“诗圣”之称。家乡是洛阳。(这里

3、有必要让学生回忆“朝代歌”,“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以此让学生对诗所反映朝代有所感知。对朝代有个时间概念,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与营养。) 时代背景;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失地相继被收复,诗人听到这一喜讯后写下了这首诗。因为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让诗人流落四川的剑外,无时无刻不盼望早日结束战乱,结束背井离乡之苦,回洛阳安居。(2)进而解诗题,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题目的意思是听到唐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以上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弄懂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会

4、如此喜欲狂的原因,为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作下了一个很好铺垫。)2抓字眼,明诗意。(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通过查读,完成教学任务,重点指导个别字的读音 。(2)再读古诗,弄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用笔圈点批注的自能读书的习惯。)这里针对学生的质疑重点明确两个问题:A诗中表示地点的有六个词语:剑外、蓟北、八峡、巫峡、襄阳、洛阳。表示地区的有两个词语:河南、河北。学生对这些地名没有空间概念。利用地图直观地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地理位置,(介绍时我指着地图这样说:安史之乱时,叛军占领了这里:河南、河北。而诗人也由老家洛阳流落到四川的剑外。当唐王朝军队平定叛乱,相继收复河

5、南河北的消息传到四川的剑外时,诗人是欣喜若狂,心中早已计划好回乡的路线,那就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如此介绍学生便有了空间的概念,明了了这几个表示地名词语之间的关系了。有助于对诗文的深入理解。) B古今异义的词: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孩子。今义是男子的配偶。 青春:古义是明媚的春光。今义是青年时期。(这里的设计意图是:一为学生自学古诗扫清了障碍,为“放手”让学生自学作了铺垫。二为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3)理解诗的句意及全诗的诗意句诗扫清文字、词语的障碍之后,引导学生串词成句,说句意,串句成篇,说诗意。(这里的设计只是对诗的意境的初步体验,犹如蜻蜓点水。要使

6、头脑中对诗的意境体验更具体、更丰富,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悟诗情。)4想意境,悟诗情 这一环节教学设计的问题是:诗中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这种心情?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为了顺利解题,我设计了让学生边听配乐范读,便展开想象,走近作者,完成问题) 4诵诗句,品诗味 “好诗不厌百回读”,为了使学生读出味来,读出感受来,我分为三点进行教学:尝试读,让学生自己标上停顿、重音记号,有感情地朗读;示范读,准确地标出停顿、重音带读,要求学生读出喜悦心情来;反复练读,采取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最后熟读成诵,达到诗中情,作者情,学生情三情和谐

7、的共鸣,受到感情的熏陶。 5扩展延伸。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这首古诗后,可提问: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如课内我们学过的绝句,江畔独步寻花,课外可向学生推荐读杜甫的名诗,如望岳、春望、恨别等,从课内到课外延伸,增加学习的积累,拓展学习的范围。6板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欲狂 爱国情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新民二小 边翻晓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会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教学过程:一、解诗题、知诗人,了解时代背景。1首先从检查学生的预习导入,问学生谁了解杜甫

8、?谁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找学生说。不过课上还是要强调一下诗人、写作背景介绍诗人: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个人享有“诗圣”之称。家乡是洛阳。(这里有必要让学生回忆“朝代歌”,“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以此让学生对诗所反映朝代有所感知。对朝代有个时间概念,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与营养。) 时代背景;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失地相继被收复,诗人听到这一喜讯后写下了这首诗。因为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让诗人流落四川的剑外,无时无刻不盼望早日结束战乱

9、,结束背井离乡之苦,回洛阳安居。2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题目的意思是听到唐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以上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弄懂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会如此喜欲狂的原因,为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作下了一个很好铺垫。)二、抓字眼,明诗意。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通过查读,完成教学任务,重点指导个别字的读音 。2再读古诗,弄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用笔圈点批注的自能读书的习惯。)这里针对学生的质疑重点明确两个问题:A诗中表示地点的有六个词语:剑外、蓟北、八峡、巫峡、襄阳、洛阳。表示地区的有两个词语:河南、

10、河北。学生对这些地名没有空间概念。利用地图直观地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地理位置,(介绍时我指着地图这样说:安史之乱时,叛军占领了这里:河南、河北。而诗人也由老家洛阳流落到四川的剑外。当唐王朝军队平定叛乱,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传到四川的剑外时,诗人是欣喜若狂,心中早已计划好回乡的路线,那就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如此介绍学生便有了空间的概念,明了了这几个表示地名词语之间的关系了。有助于对诗文的深入理解。) B古今异义的词: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孩子。今义是男子的配偶。 青春:古义是明媚的春光。今义是青年时期。(这里的设计意图是:一为学生自学古诗扫清了障碍,为“放手”让

11、学生自学作了铺垫。二为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3)理解诗的句意及全诗的诗意句诗扫清文字、词语的障碍之后,引导学生串词成句,说句意,串句成篇,说诗意。(这里的设计只是对诗的意境的初步体验,犹如蜻蜓点水。要使头脑中对诗的意境体验更具体、更丰富,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悟诗情。)三、想意境,悟诗情这一环节教学设计的问题是:诗中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这种心情?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为了顺利解题,我设计了让学生边听配乐范读,便展开想象,走近作者,完成问题) 四、诵诗句,品诗味 “好诗不厌百回读”,为了使学生读出味来,读出感受来,我分为三点进行教学:尝试读,让学生自己标上停顿、重音记号,有感情地朗读;示范读,准确地标出停顿、重音带读,要求学生读出喜悦心情来;反复练读,采取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最后熟读成诵,达到诗中情,作者情,学生情三情和谐的共鸣,受到感情的熏陶。五、扩展延伸。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这首古诗后,可提问: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如课内我们学过的绝句,江畔独步寻花,课外可向学生推荐读杜甫的名诗,如望岳、春望、恨别等,从课内到课外延伸,增加学习的积累,拓展学习的范围。六、板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欲狂 爱国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