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及解决方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8030127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及解决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及解决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及解决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及解决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及解决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及解决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及解决方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本科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财政学论文题目: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姓 名:学 号:专 业:年 级:班 级:任课教师:2014年3月内容摘要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来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深刻认

2、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关键字:收入分配;城乡差距;原因;解决措施目 录一、引言2二、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情况3三、造成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5(一)资源禀赋的制约和要素市场化的要求。5(二)市场竞争机制和效率优先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5(三)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5(四)城乡、区域、群体的发展不平

3、衡。6(五)体制机制不合理。61.财税体制不完善。62.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63.公共服务不均等。64.行业垄断问题和企业分配机制缺陷依然存在。7四、化解收入分配不公的基本原则7(一)基本思路:收入分配差距的结构性调整7(二) 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的对策措施81.大力营造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82.构建以就业政策为积极手段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83.形成有序渠道的城市进入机制。8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其功能。85.强化再分配的调节作用。9总结:9参考文献:9II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及解决方案一、引言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当前内需不足主要根源是居民收入偏低,分配制度不够合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4、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关系到如何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据测算,我国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1996年为0.424,1998年为0.457,2000年继续上升为0.458。根据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在0.4以上表示绝对不平均。按此标准来判断,我国早就进入绝对不平等区间。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贫富悬殊差距已越来越严重,最高和最低收入相差33倍。因此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就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情况进行了讨论,对现阶段我国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进行了探究以及如何缩小这种分配不公造成的差距。二、我国目前的

5、收入分配情况年份2012201120102009200820072006200520042003居民消费水平(元) 14,09812,57010,5229,2838,4307,3106,2995,5965,0324,475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元) 6,5155,8704,7004,1633,9013,3472,9502,6572,3192,103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元) 21,12019,10816,54614,90413,65312,13010,6189,5938,9128,060居民消费水平差距14,60513,23811,84610,7419,7528,7837,6686,9366,5935

6、,957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上年=100) 109.4110.3108.2110.3109110.9109.8108.2108.1107.1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上年=100) 108113108108109107108111104100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上年=100) 108107106109107110108105107107居民消费水平指数1978=100) 1,3341,2201,1061,022926850766698645597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1978=100)838.6777.4690.3639.3593.5546.8511.6472.8426.7409.5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7、指数(1978=100)866803748707648606553512488463注:以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图表年份是从2012年到2003年。国民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就是说,国民收入水平高,相应的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就高。相反的,国民收入水平低,居民消费水平也就低。分析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从2003年到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在不断地增校长,但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的同时,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从2003年相差5000元到2012年相差15000元,差距明显扩大,更加证明了我国收入分配的不公。三、造成我国收入

8、分配不公的原因(一)资源禀赋的制约和要素市场化的要求。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模式和收入分配格局有着深刻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供给始终处于过剩状态,城镇就业形势严峻,农村隐性失业问题没有根本缓解,而资本、资源、技术和管理的供给则处于偏紧状态。这些矛盾在计划经济时期没有充分暴露,转入市场经济之后,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直接导致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向有管理能力的经营者倾斜。(二)市场竞争机制和效率优先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三资、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参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类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明显分化,个人收入与企

9、业盈利能力的关系更加紧密。二是劳动力市场得以发展,劳动力价值经历了一个再发现的过程,不同教育水平、不同能力劳动力的价格出现明显差异,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价格差异扩大;三是管理的价值得以体现,经营者对企业决策过程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扩大,知识产权逐步得到认可;四是资本市场取得长足发展,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通过期权、股权等方式得以实现,居民也可以通过投资和财产经营获得收入。(三)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的阶段,依托自然资源和资本优势的重工业发展明显快于轻工业,更快于第三产业,而政府和企业在重工业的收入分配中占有天然优势。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企业的盈利状况相应有很大改善。通

10、过对利润的支配权,企业在收入分配中也占据了相对有利的位置。居民收入则主要受工资收入刚性的影响,增速低于国家、企业的收入增速,占比相应下降。(四)城乡、区域、群体的发展不平衡。当前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地区发展不平衡也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人才、产业集聚效应,经济发展快,收入水平提高得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收入增长相对较慢。财富聚集具有的“马太效应”推动财产性收入向收入水平较高的少数人集中,进一步加大了居民收入差距。(五)体制机制不合理。体制不合理,不利于收入分配合理化,甚至起着“逆向调节作用”。1.财税体制不完善。税收收入以间接

11、税为主,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较弱。财政支出中公共服务项目的支出比重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2.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全面建立,保障水平比较低,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缓慢。由于配套制度不健全和执行上的偏差,财政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再分配手段产生逆向调节效应。3.公共服务不均等。在城乡之间、国有单位与非国有单位之间,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人们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就业等方面执行不同的政策,享受不均等的公共服务,不仅拉大了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还造成了起点不公平、机会不公平的问题,成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起因。4.行业垄断问题和企业分配机制缺陷依然存在。垄断

12、行业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利润,并转化为经营者和职工的高收入,同质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明显偏高,导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在企业内部,一方面,处理劳资双方关系的机制不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到位;另一方面,经营者约束机制不健全,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管理者收入偏高。四、化解收入分配不公的基本原则(一)基本思路:收入分配差距的结构性调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带来的二元结构程度减弱,将对收入分配产生两种同时存在的效应:一方面,市场化不足的收入分配将进一步发展到位,从而对收入分配差距呈扩大化影响;另一方面,非市场化和非法收入分配将逐步缩减,从而收入分配差

13、距呈缩小化影响。从发展前景来看,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变动将呈现结构性调整趋势。因此,当前完善收入分配并不是简单地调整收入分配差距,而是要在完善和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方式的基础上结构性地调整收入分配差距。在这当中,首要的任务是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方式。在这一调整过程中,市场化导向的收入分配要加以遏制,尽可能缩小其差距。但对于各种非市场化导向的收入分配方式,则要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运行机制和健全法制环境的基础上使其尽快消亡。因此,要全面解决市场秩序混乱及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分配秩序混乱是当前社会不满的主要根源,也是导致收入悬殊的重要原因。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只能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及规则,积极营造公平、

14、规范的竞争环境,最大限度地体现收入与贡献的对等。(二) 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的对策措施1.大力营造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在坚持市场化导向驱动的收入分配方向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机制,最大限度地体现收入与贡献的对等。特别是要适应人才争夺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推动知识产权的货币化和资本化,强化股权、期权激励,逐步使人力资本价格与国际接轨,提升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竞争力。2.构建以就业政策为积极手段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调节,不仅仅是二次分配的问题,首先应该在一次分配上就予以调节,主要是增加就业。如果不能实现更多的就业,在二次分配中实行的收入差距调节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 ,就业政策应该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效的工具。3.形成有序渠道的城市进入机制。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依靠农业收益来改善其收入水平的潜力也不大,惟一的现实途径是通过城市化的大规模转移,改变农民的身份,进入城市的非农业产业部门。因此,加大城市化力度(其中有可能包括土地政策调整),打破人口流动壁垒,实现大规模的农业过剩劳动力的转移,是控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最有效途径。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其功能。一是建立法制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把反贫困纳入法制的轨道。二是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保障的范围应该逐渐扩大,由公有经济部门向非公有经济部门延伸,由城镇向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