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全省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编.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027683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在全省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年在全省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1年在全省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1年在全省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1年在全省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在全省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在全省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编.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把最好的资料送给最好的自己!在全省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姓名:XXX时间:20XX年X月X日在全省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国家旅游局对发展全域旅游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先后在浙江桐庐和宁夏中卫召开会议,对推进全域旅游进行了全面部署。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国家旅游局召开的两次会议精神,全面部署全域旅游创建任务,加快推进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步伐,确保“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全域旅游创建目标,以此带动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把福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刚才,梁建勇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对做

2、好全域旅游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立说立行,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明确全域生态旅游省创建目标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我省依托生态优势,在全域旅游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创意提出要发展全域生态旅游,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这既是推进全域旅游工作的不断深化,也是我省优质生态旅游资源的良好体现。 今

3、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福建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全省要围绕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以优势生态资源为核心,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福建全省作为一个景区来打造,实现“省域即景区,景区即省域”。力争到20XX年,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初见成效,部分重点市、县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建成15家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5个国家级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到20XX年,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30家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10个国家级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在全域旅游建设和生态旅游发展方面创造一批典型经验,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既定的各项任务,加

4、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部署,目前,我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武夷山、泰宁等9个区、县列入第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厦门、永泰、尤溪等7个市、县正在积极申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单位,还有南靖、福鼎、邵武等8个县、市开展省级全域旅游试点工作,全省已有三分之一即24个市、县(区)开展全域旅游试点。对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要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既有实实在在的硬指标约束,又有体制机制创新任务,标准高、要求严、时间紧、难度较大。一是要建立党政统筹抓旅游的领导体制;二是要编制以旅游为引领的“多规

5、合一”全域旅游规划;三是要在旅游厕所革命方面走前列、作表率,达到国家标准;四是要形成安全文明旅游的良好氛围;五是要实现旅游业综合贡献大幅提升,旅游业对当地GDP和地方财政的综合贡献达到15%,旅游新增就业占当年新增就业的20%以上,区域内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区域内20%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旅游脱贫。各地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全力推进全域生态旅游建设。 二、努力实现创建八个突破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是我省旅游发展理念和旅游发展实践的一次深刻变革。面临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全省上下要对标导则和标准,紧盯目标,突出重点,挂图作战,力争在以下八个方面持续发力,取得突破。 (一)突出旅游规

6、划全域覆盖,在完善顶层设计上取得突破 以生态发展理念、全域发展理念编制旅游规划是实施全域生态旅游战略的关键,也是推进全域生态旅游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一要强化全域顶层设计。把全域生态旅游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景城一体、城乡一体、全域布局、产业互补”的思路,通过有机整合区域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社会共建共享,丰富旅游业的内涵和外延,放大旅游业的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统筹把握全域旅游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加强对生态资源的分级分类开发,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和旅游要素,实现设施、要素、功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 二要

7、优化全域发展布局。围绕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三带三核四片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加快福州、厦门、武夷山全域旅游建设,增强三大旅游核心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试点县建设促进蓝色滨海带、绿色生态带和红色旅游带的山海生态与多元文化的协同发展,带动福莆宁、厦漳泉、闽西北和闽西南四大旅游片区发展,着力构建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要素集聚、区域协作密切的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 三要促进全域“多规合一”。发挥规划在发展全域生态旅游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试点县,要把握旅游发展规律和地区实际,以旅游产业为引领,推进旅游产业、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多规合一,促

8、进生态旅游区、旅游服务城镇、城乡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确保全域生态旅游战略有序实施。 (二)突出产业链条全面延伸,在打造全天候差异化产品上取得突破 全产业、全天候、全方位、全感官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特征。各地要以生态为基、旅游为核、文化为魂,充分发挥“旅游+”跨界融合作用,持续推进“个十百千万”工程,着力构建以核心景区为基础,旅游休闲集镇、乡村旅游特色村为辅助,观光、休闲、度假、康养、研学、邮轮等各类产品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形成全产业和全天候“清新福建”产品体系,做足旺季、做旺淡季,缩小淡旺季差距,让“清新福建”全年精彩不断,让游客一年四季都

9、愿意来,一天到晚都有看的、有玩的。 一要打造清新生态旅游精品。全域生态旅游不是不抓景区建设,而是要进一步深度开发景区,把品牌景区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各地要重视品牌旅游景区的创新提升,打破传统景区发展理念,树立核心景区的品牌形象,加快景区及周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景区功能转型、产品创新和要素聚集。要引导风景区、森林公园等生态观光景区发展康养、运动、观鸟等特色旅游项目,丰富景区休闲度假功能,延长游客逗留时间。要加大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力度,继续抓好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休闲示范基地、康养基地、研学基地等各类型生态旅游品牌的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试点县,要力争建成3家以上4A级景区或其他国

10、家级品牌。尤其是在度假区建设方面,我省与浙江、广东等周边省市差距较大,起步较晚,休闲度假设施、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快速增长的休闲旅游需求。全省要争取在“十三五”期间能够形成一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3-5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二要大力拓展“旅游+”融合发展。“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方法和路径,可以发挥旅游业巨大的拉动能力、融合能力和整合能力。各地要以“旅游+”为抓手,促进旅游业与农业、城镇化、工业、文化、体育、贸易等领域全面融合,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面。通过旅游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休闲农业、文化体验、观光工厂、旅游购物、康养旅游、运动基地等旅游业态,形成特色化、多样化、全域化的

11、适应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促进经济和城乡的转型发展。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各地要积极探索全域旅游特色发展路子,避免“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要通过“旅游+”把自身的地域特色、产业特色突显出来,走“一县一品一特色”的差异化发展道路,打造百花齐放、特色各异的全域生态旅游目的地。 三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全域旅游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全省要继续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加大旅游精准扶贫力度,增强贫困地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能力,拓展旅游扶贫覆盖面,扩大旅游扶贫的受益面。持续推进“百镇千村”建设工程,积极发展农家乐、渔家乐、花家乐等生态休闲农业,着力完善乡村

12、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批要素齐全、业态丰富的乡村旅游特色村。要积极引导旅游特色村创建A级景区,有条件的还要创建3A、4A景区。要加大对民宿的培育,有机结合美丽乡村、古村落保护、新农村建设等,挖掘乡村特色文化与民俗,注重融入创意文化,打造适合不同消费者群体、多层次、多元化的乡村精品民宿。以永泰嵩口古镇建设为示范,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带动当地农户参与发展民宿。 (三)突出旅游要素全域配套,在丰富旅游业态上取得突破 在发展全域旅游背景下,加大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供给,是促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现代旅游市场消费需求的重要抓手。各地要加强旅游要素的供给,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13、。 一要促进旅游餐饮业态发展。引导开发以乡土特产作为主要食材的地方特色菜系,培育游客广泛接受的地方饮食品牌。推出100道福建名菜,扩大闽南小吃、客家美食等优势品牌的影响力。推动发展旅游特色餐饮街区,培育本土知名旅游餐饮企业。 二要促进旅游住宿业态发展。发展结构合理、类型多样、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住宿设施体系,鼓励发展主题酒店、度假酒店、乡村客栈、精品民宿、汽车营地等多元旅游住宿业态,打造茶、花、渔等系列主题生态农庄。 三要促进旅游购物业态发展。优化旅游购物业态场所的空间组织、景观营造和商品门类,确保形成“主客共享”的旅游购物吸引力。重点培育研发名茶香茗、雕艺美术、陶瓷工艺、海洋特产、绿色果蔬

14、、福建美食等系列生活型和文创型旅游商品,设计100种旅游创意纪念品,推出“清新福建”系列伴手礼。依托城市景区、成熟商圈建设集休闲、娱乐、购物、饮食于一体的城市旅游休闲街区,在全省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休闲街区。 四要促进旅游娱乐业态发展。挖掘地域文化特质,引导开发特色娱乐休闲项目,丰富休闲娱乐产品,建设一批能够满足市民日常需求和游客娱乐需求的大众休闲场所和文化娱乐项目,构建主客共享的旅游娱乐休闲产业。 (四)突出旅游设施全面提升,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上取得突破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是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的重点。各地必须按照基础设施全域配套、旅游要素全域保障的要求,更加注重旅游公共服务基础

15、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推进旅游要素和服务全域覆盖,构建随处可及的温馨便捷服务,形成适应大众旅游时代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要构建更加生态化的服务设施。大力推进旅游设施生态化,加快生态停车场、生态绿道以及各类休闲设施等生态设施建设,提升连接景区、度假区、主要乡村旅游点的公路等级,全面实现景区道路景观化。厕所革命进入关键时期,各地要持续推进“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旅游厕所商业化运作新模式,推进生态型旅游厕所建设。至20XX年,所有列入国家全域示范区和全域旅游示范试点县,要实现所有A级景区、乡村旅游点厕所达到1A级以上标准。 二要构建更加顺畅的旅游交通网络。各地要加快景区“最后一公里”建设,全面提高

16、旅游景区通达性,基本消除区域内旅游交通瓶颈。大力推进全省三级旅游集散中心体系建设,提升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功能,构建覆盖全省的旅游集散系统。到20XX年,实现各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试点县至少有一个旅游集散中心。提升旅游交通便捷服务,通过市场化运作,开通“旅游直通车”专线服务和发展旅游汽车租赁服务,实现景区、城镇与临近中心城市、机场和高铁站等交通枢纽的无缝接驳。重点推进生态营地建设,优先在以自然景观为主的4A级以上旅游景区布点建设自驾车旅游服务区、汽车旅馆、旅游全挂车营地和露营地,为日益增多的自驾游、自助游游客提供便利。 三要发展更加便捷的智慧旅游服务。全省正在推动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设和新型旅游体验产品开发,8月份推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