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常用手法.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802561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治疗常用手法.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拿治疗常用手法手法的概念:用手或肢体其它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称推拿手法。手法形式有多种,包括用手指、手掌、腕部、肘以及肢体其它部位,直接在患者体表进行操作,通过功力的“深透”而产生治疗作用。因主要以手进行操作,故通称为手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推、拿、压、按、擦、捏等动作,这些仅是简单的随意动作,它没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不必讲究动作规范,所以不能与推拿手法相提并论。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伤有轻重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这是推拿前辈经过长期

2、临床实践经验的概括。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要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有力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根据病人体质、病证、部位等不同情况而增减。均匀指手法动作的节奏性和用力的平稳性。动作不能时快时慢,用力不能时轻时重。柔和指手法动作的稳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是软弱无力,也不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以上各点是有机联系着的,四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深透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刚柔相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手法持久

3、有力,均匀柔和,达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熟练掌握各种手法并能在临床上灵活运用,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手法练习和临床实践才能由生而熟,熟而生巧,乃至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达到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随手出。”的境界。一、扌衮法:扌衮法是滚法推拿学术流派的主要手法,由丁季峰所创。1、动作要领(1) 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肘关节屈曲120140度。(2) 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吸定点,小鱼际掌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上(掌背侧中、无名、小指部位)。(3) 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 2、操作要求:(1) 手法吸定部位要紧贴体表,不

4、能拖动、辗动或跳动。(2) 压力、频率、摆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3) 手法频率120160次/分。3、与滚法的区别 滚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中的辅助手法之一。操作时,腕部悬屈,掌握空拳,食中无名小四指的第一指间关节为着力点,腕部作往返均匀的摆动,随着腕部的摆动,四指的第一指间关节在施术部位上作缓慢移动,压力均匀,动作灵活,速度160次/分。4、临床应用:本法由于腕关节伸屈幅度较大,所以接触面较广,压力较大,掌背尺侧面着力柔和而舒适,故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地方。本法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 可用于

5、有些神经系统疾患,软组织损伤和运动系统疾患。 二、按法有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按法是最早应用于推拿治疗的手法之一,在内经多处提到按法的使用。由于本法动作较为简单,便于掌握,在临床运用中又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至今仍为各种推拿流派中的常用手法。1、动作要领用指端或指腹或用单掌或双掌,或双手重叠按压体表。2、操作要求:(1) 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2) 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3、临床应用:本法常与揉法结合使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和腹部。本法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等作用,常用于头痛,胃脘痛,腰痛,肢体痠痛麻木等症。三、揉

6、法:吸附于一定部位或穴,作轻柔缓和回旋揉动,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称为揉法。揉法分为掌揉,指揉两种。1、动作要领:(1) 用手掌大鱼际或手指罗纹面或掌跟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2) 腕部放松。(3) 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做轻柔回旋揉动。2、操作要求:(1) 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2) 频率120次/分。3、临床运用: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身各部,老幼皆宜。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脘腹胀痛,胸闷胁痛,便秘泄泻等胃肠道疾患,以及因外伤引起的红肿疼痛等。四、搓法:1、动作要领:用双手掌面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时做

7、上下往返移动,揉搓法。2、操作要求: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3、临床应用:搓法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最为常用,一般作为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的作用。放松肌肉。五、抖法1、 动作要领:用双手或单手(一般都是双手)握住患肢远端,用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2、操作要求:颤动幅度要小,频率要高。3、临床应用:本法可用于四肢部,以上肢部最为多用,具有疏松脉络,滑利关节等作用。常与搓法配合,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常作为治疗肩、肘关节的功能障碍和腰腿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的结束手法。六、拿法1、动作要领:用大拇指或食中二指,或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部

8、位和穴位上进行节律性的提捏。2、操作要求:用劲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边贯性。3、临床应用:拿法的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应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头痛、项强、四肢关节及肌肉痠痛等症状。临床应用时,拿后常继以揉摩,以缓和刺激。七、运动关节类手法对关节作被动性活动的一类手法称为运动关节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摇法、背法、扳法、拔伸法等。(一)摇法使关节作被动的环转活动的称摇法。摇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常用来防治各部关节痠痛或运动功能障碍等症。肩关节摇法:根据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程度,操作方法有三种:1、托肘摇:病人坐位,肩部放松,屈

9、肘。医者站于一侧,上身稍为前俯,用一手扶其肩关节上部,另一手托起患肢肘部(使患手搭在医者肘上部),作缓缓的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运转。2、握手摇:同上势,患肢自然下垂。医者一手扶住其肩关节上部,另一手与患手相握,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缓运转。3、大幅度摇法:病人坐位,患肢自然下垂。医者站于侧,丁字步,用一手松松握住病人腕部,另一手相对以掌背将其慢慢向上托起,在上托到140160度时,随即反掌握住患者腕部,原握腕之手向下滑移至患肩关节上部按住,此时要停顿一下,两手协调用力,按肩之手下压,握腕之手上拉,使肩关节充分伸展,随即向后使肩关节作大幅度转动。如此周而复始,两手交替上下协调动作,使患肢作连续

10、环转活动。在由后向前作环转时则两手相反动作。一般向前后各摇转35次。4、临床应用:前两种摇法适用于肩关节痠痛较甚,活动功能明显障碍的病人。第三种摇法适用于肩关节疼痛较轻,活动功能障碍不明显的病人。(二)拔伸法:拔伸即牵拉、牵引的意思。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牵拉另一端的方法,称为拔伸法。 拔伸法操作时,用力要均匀而持久,动作要缓和。不可用一次突发的猛力,要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情,适当控制拔伸的力量和牵拉的方向,如果运用不当,不伸影响治疗效果,甚至造成不良后果。肩关节拔伸法:患者坐位,患肢放松。医生用双手握住其腕或肘部,逐渐用力牵拉,嘱患者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有一助手帮助固定患者身体),与牵拉之力对

11、抗。(也可向上牵拉),常用于肩关节功能障碍。漏 肩 风一、概述:又称为“五十肩”“冻结肩”“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肩肱连动征”等,本病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肩袖,韧带等的退行性炎症性(无菌性)改变,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疾病。对本病,文献报道甚多,本病为劳损性,退行性疾病,病变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活动。二、病因病理: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邪及外伤劳损有关。本病多因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筋骨失于濡养,加之劳损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使气血凝滞,脉络不通,

12、筋失所养,而致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气血不足 筋失所养外感风寒湿邪 气血凝滞 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外伤筋骨劳损 脉络不通现代医学认识:肩部活动范围大,肩部肌腱韧带经常受到上肢重力和肩关节大活动范围的牵拉,较易劳损而发生变性。因此本病往往在肱二头肌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肌腱炎等软组织劳损性炎性病变造成肩关节长期固定不动或外伤、受寒的基础上而发病。上述诸因素造成韧带、肌腱、关节囊充血,水肿,增厚等。局部软组织肌肉痉挛,影响血液循环,炎性细胞浸润等,使局部组织营养障碍等导致无菌性炎症改变,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病人因疼痛而不敢活动,进而关节滑膜萎缩,变粗糙,分泌滑液减少,局部光滑度减小,关节粘连

13、,甚至腱袖钙化,影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同时患肩的保护性活动限制或长期固定,促进了粘连的形成,最终导致肩关节功能活动丧失。三、临床表现:1、疼痛:早期患肩局部发痛,可呈阵发性,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发作。以后逐渐发展成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患侧侧卧,熟睡中常痛醒。(静止痛) 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可以向肘部及颈部放射。2、肩关节周围有广泛压痛,常见的压痛为:(1) 肩上压痛点:在喙突与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为临床常见压痛点。(肩内陵)(2) 肩上压痛点:在肩峰下缘和三角肌深部。(肩髃)(3) 肩后压痛点:在大小圆肌处和腋后缝上.(肩贞)(4) 肩胛内缘压痛点:

14、在肩胛骨内侧与脊柱之间.(5) 肩胛骨内上角压痛点。3、功能活动受限:由于关节囊与肌肉的粘连,肩关节各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梳头,穿衣服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亦受限,屈肘时手不能摸肩。4、肌肉萎缩:病程日久者,三角肌等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臂上举不便,后伸欠利等症状。四、诊断:1、多见于50岁以上之老年人。2、可有肩部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的病史。3、疼痛。4、功能障碍。5、X线片:一般无异常,后期可出现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以及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等。五、治疗:1、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

15、连,滑利关节。2、治疗步骤:(1) 前期准备阶段:放松肌肉,缓解痉挛,减轻疼痛,如点穴镇痛,清除病因所致的肌紧张。(2) 被动分筋手法:松解肌腱粘连及筋膜挛缩,如摇等被动运动手法。(3)按摩舒筋:被动分筋手法后,患者往往看一个刺激反应过程,按摩舒筋可使紧张的肢节放松,局部血流畅通,加快新陈代谢,加速无菌性炎症,吸收,驱散风寒,从而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3、手法:扌衮,按,揉,拿,拔伸,摇,搓抖法等。4、操作:(1) 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医生站患侧,用扌衮法施于患侧肩前部及上臂内侧,往返数次,配合患肢被动外展,外旋活动。(2) 健侧卧位或俯卧位,医者一手握住患肢肘部,另一手在肩外侧和腋后部用扌衮法,配合按拿肩髃,肩贞,并作患肢上举,内收等被动活动。(3) 患者坐位,点按合谷,曲池,缺盆,肩髃,肩贞,肩井,天宗等穴位。(4) 摇肩关节,托肘摇或大幅度摇,然后医者一手托起前臂,使患者屈肘,患臂内收,患侧之手搭在健侧肩上,再由健肩绕过头顶到患肩,反复57次,在此同时掌捏患肩。(5) 医者站患侧稍前方,一手握住患侧腕部,并以肩部顶住病人患侧肩前部,握腕之后将患臂由前方扳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