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忆江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 页《忆江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3.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音乐、诵读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意义;通过同学间的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充分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难点: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教学过程:一、赏名诗句导入新课1. 同学们,大屏幕上有三句诗歌,谁来吟诵?2. 同学们吟诵得非常有感情,吟诵完了你有什么发现?是啊,他们都是描写江南的诗句江南在什么地方?3. 屏幕出示中国地图,展示江南的具体位置江南风光秀丽,人杰地灵,(配乐出示江南美丽风光的图片)瞧,古镇村落、小桥流水、涟涟碧波、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这么美丽的风景给诗人白居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写下了——忆江南。
板书课题)4. 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二、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1. 练习读通读古诗词,首先要读通顺,请同学读两三遍,把词读顺,并注意它的节奏自读——指读——正音——齐读)2. 把句子读通还不够,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这首词很短,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将它划分为几个部分请大家好好读,用你的停顿,告诉老师,这首词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读后,说理由——再读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三、四两句有点特别请大家好好读,边读关注这两点,第一,字数;第二,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词语)(字数相等,上下相对)这样字数相等,相应位置词语对应的写作方法,叫对偶,古诗词中的对偶也叫对仗这样的对偶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注意这两句的节奏4. 练读对偶句5. 整首连起来读三、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1. 读得真不错,请大家轻轻地再读读词,借助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指名两个学生说,这个过程中注意“谙”和“蓝”的意思2. 这词啊,我们懂得了它的意思,就会越读越有味来,我们一起再读:师——江南好,生——风景旧曾谙师(加重语气)——江南好,生——风景旧曾谙。
3. 读着这个“好”字(板书),同学们会想起了哪些江南的美景?(这好字让我想起了⋯⋯学生说说关于江南的生活、风景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归纳)(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溪边浣洗、小桥流水、茶园风光、鱼米之乡、人杰地灵⋯⋯)读着这个”好”字, 你还会想起哪些歌咏江南的诗句?4. 道不完的江南美景, 诵不完的江南诗词⋯⋯白居易却只用一个“好”字来赞美!这个“好” 字,用得多妙啊! 有人说,中国的汉字,就是一幅画,更是一首诗诗词是汉字中的精华,更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啊!5. 好,再一次用朗读品味这两句(随机评价:好! 你读得豪迈洒脱;你的朗读中带着江南的柔美:这平平淡淡的声音中,一定藏着深深的情; 这好字中,流淌着款款情深⋯⋯)6. 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 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 的,究竟是什么呢?引出下面的两句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7. 好!谁来读这两句(指名1位),觉得能比他读得好的举手(学生读),你觉得哪些地方读得比他好,你为什么这样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后,再请1-2 名)8. 听同学们都读得那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音乐起⋯教师范读——范读后学生跟读两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学生读后,来到一学生身边)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教师请2-3 位学生将看到的画面,说出来,并结合句子朗读)预设与相机点拨:“我看到了太阳出来了”——怎样的太阳啊?(红红的,大大)来,你读,让人觉得这太阳的确很红很大这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吗?你再看得真切些,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升起来之后,江面又有哪些变化?(太阳慢慢升起⋯⋯江面上⋯⋯)你读!你把太阳的姿态、颜色都读出来了真棒! 来,我们一起分享这美丽的景象红胜火”——那是一团怎样的火啊?(远远望去,江面上一片橙色,分不清哪是江水,哪是朝霞,哪是倒影)——是啊,那是何等开阔而壮丽的景色啊! 读!“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 ——那是怎样的绿啊?来,就让绿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流淌读)是啊,那绿绿的水,悠悠地流淌,流淌⋯⋯怪不得,有一位诗人啊,用“蓝墨水”来形容江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请同学们再自己读读这两句,谁读得最美,一会儿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学生自读——配乐指读——配乐齐读)9. (学生读后,课件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明丽秀美的风景师:面对着这美丽的江南美景,再来沉醉地读这首词⋯⋯10. 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多美的画面啊! 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 ——学生接读⋯⋯能不忆江南?11. 板书“忆”,请同学再来读最后一句,特别关注标点符号12. 同学们,其实啊,在古代,所有的词都是没有标点的这标点,是现代人加的如果让你给这句词加合适的标点,你觉得应该加什么?为什么?(叹号! ——发自内心的一声长长的赞叹)省略号⋯⋯言尽而意无穷,仿佛看到了作者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反问和感叹连用?! 既是强烈的抒情,又是深深的赞美)13. 大家加得都有道理,但是,不少文学家和国学大师,给这句词加标点的时候,一致认为,加问号,是最合适的这是为什么呢?(最确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强烈的思念)14. 是啊,这小小标点里,也藏着一段深情啊!江南是如此值得他眷恋,怪不得白居易一开始便叹道:“江南好——(学生接读全诗)四、体悟景中深情1. 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江花,这江水,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啊,为什么白居易却如此深深地眷恋呢?我们看黑板上的这组词语忆江南江花江水你发现了什么吗?(三个词语都带有江字; 都和水有关)是啊,作者回忆江南,最先想到的就是江南的水(将”江花” / ”江水”擦掉, 换成”水” 字)。
水,是江南的象征江南,景因水而秀; 人因水而俊,土地因水而滋润水,江南的灵魂啊!因此,身处中原洛阳的白居易,才会觉得这江水和江花是如此美丽!再读这两句师:平常的江花与江水在白居易眼里如此美丽, 除了这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让我们走进白居易和他的江南屏幕出现——资料链接: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三年已满,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 首诗离开杭州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4 年,离开杭州已经整整10 年了,在北国洛阳,白居易写了一首寄往杭州的五言诗,说:“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又过去3 年,公元838 年,大诗人已经67 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直到离开人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白堤,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读后问:2. 这平常的江花和江水,为何让白居易如此眷恋呢?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炼,是啊这风景,是一段美丽的江南岁月! 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忆着⋯⋯(回读全词)这风景,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着⋯⋯(回读全词)这风景,还是一帮朋友,一方百姓啊; 因此,白居易痴痴地想念着(回读全词)学生读完后,教师马上紧接着合作读——(师)(生)(响而快)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慢而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轻而慢)日出江花红胜火(渐快,渐响)日出江花红胜火(更快,更响)日出江花红胜火——你看到了这团火了吗?(火)那是怎样的火啊?(熊熊燃烧的火,烈焰奔腾的火)那火焰中跳动着的是什么?(跳动着作者对江南热烈的想念啊!)继续合作往下读:师:生:(响而快)春来——江水绿如蓝(渐轻渐慢)春来——江水绿——如——蓝(很轻很慢)春- 来—江水——绿——如蓝——(反复最后一句一遍)(反复一遍)此刻,看到了那流淌着的江水吗?那是怎样的江水啊?(绿绿的江水!)那绿绿的江水中,流淌着的又是什么呢?(流淌着白居易对江南深沉的思念!)3. 小结升华: 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作者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寄情于水,情深似水这就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完善板书:(用粉笔将“景”与“情”圈起来,连成一个完整的大圆五、歌唱江南这首词写得如此美,表达的感情如此深,同学们这学期也学过这首诗,让我们用歌声把这种美这种情唱出来播放音乐,师生共唱)六、诗词拓展唐代诗人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最伟大的诗人,他的三首《忆江南》成为至今仍盛传不衰的千古绝唱。
其中第一首最为人知,虽然只是着意写了江景,但感染力却很强第二第三首是写了杭州和苏州,都赞美了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我们一起欣赏大屏幕出示另外两首《忆江南》)七、布置作业1. 能够默写这首词2. 收集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句《忆江南》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古诗词,也掌握了一些理解古诗词的方法,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古诗词的意思基本能理解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要求,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理解诗词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的导读,以读促悟,对话入情,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达到明意、入境,培养想象力和语感忆江南》效果分析《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课堂上,师生一道展开想象,想象“江花”、“江水”的样子,想象词人会对江南哪些景物“旧曾谙”,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当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主动学习理解“江花”的正确意思,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忆江南》教材分析《忆江南》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忆江南》《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