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雪绒花.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014658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课雪绒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课雪绒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课雪绒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课雪绒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课雪绒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课雪绒花.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雪绒花音乐喜剧又名音乐剧。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由喜歌剧及小歌剧演变而成。它熔戏剧、音乐、歌舞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及喜剧色彩,音乐通俗易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音乐剧盛行于纽约的百老汇,故又称百老汇音乐剧或美国歌舞剧。其内容偏重于谈情说爱及幽默风趣,音乐轻松愉快。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美国作曲家理查德 罗杰斯和剧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第二于1959年完成的,1965年改编成同名电影。同年,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音乐之声中的插曲多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等十分著名。雪绒花是一首抒情的男声吉他弹唱,这首歌的蓝本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歌,曲调非常朴实感人,通过对奥地利国花“雪绒花”的赞美,象征着人民渴望幸福

2、、安宁的生活。这首歌在片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上校家中,男主人公借此曲表达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对女家庭教师的接纳,第二次是在演唱会上,以此曲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其音乐在影片中多次出现。歌曲为两段体结构(A+B)。教学目标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雪绒花,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对音乐剧产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剧的表演活动。教学重点:歌曲情感的表现。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用“lu”唱雪绒花A段第二声部。学生模唱。师生合唱导入新课:老师唱A段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课后反思:学生很熟悉歌曲雪绒花的主旋律,教师选择用第二声部学唱来导入,是让学生先入为主,加深印象,便于后面的合唱教学

3、。用“lu”听唱,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唱歌教学揭示课题师:刚才我们合唱的歌曲片段的名称是什么?选自什么地方?生:歌曲的名称是雪绒花,选自音乐之声。师: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美国作曲家于1959年完成的,1965年改编成同名电影。同年,影片获五项奥斯卡金像奖。其中的插曲多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等十分著名。学唱歌曲分声部: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嗓音情况自由选择一、二声部。分声部学唱歌谱。学唱中文歌词。出现的问题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分辨:课后反思学生嗓音的差异较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嗓音情况自由选择声部,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对比是学生清楚发现问题的好方法。按节奏朗读英文歌词有较大难度,但能尽快解决学生在演

4、唱英文歌曲时的发音问题。曲式分析及歌曲处理提问这首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首歌曲通过对奥地利国花“雪绒花”的赞美,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歌曲为两段体A+B结构。A段节奏舒缓,旋律起伏不大。用柔和、抒情的声音来演唱。B段开头出现了休止,旋律出现大跳,较A段相比,用激动、热情的声音来演唱,力度相对加强。设计演唱方案并演唱。学生1:A段一人领唱,B段合唱。学生2:A段女声合唱,B段合唱。(四)学生自我评价。课后反思1通过分析,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音乐剧音乐之声片段的再创作及表演创设情景雪绒花在影片中出现了两

5、遍。第一次是在特拉普上校家里,男主人公借此曲表达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对女家庭教师的接纳,氛围温馨而愉悦。第二次是全家在逃离祖国之前的音乐节上,满怀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深情而激动。学生根据剧情设计演唱方案A场景:歌曲共唱两遍。第一遍由特拉普上校领唱,第二遍由特拉普上校与大女儿的二重唱。B场景:歌曲共唱两遍。第一遍由两个特拉普上校重唱,第二遍在第一乐句后,由两个玛丽亚重唱,B段由全家及观众合唱。2、学生课外音乐剧小组导演建议:B场景演唱前,加入台词:“我亲爱的奥地利同胞们,或许我再也见不到你们,请允许我再为你们演唱一首爱的歌曲。”(三)师生表演(背景为电影的五个消声场景提示) 1、特拉普上校用训练军队的办法训练孩子。2、多来咪。3、孤独的牧羊人。4、雪绒花。5、音乐节上的雪绒花。教学思路:在学生们理解和感受歌曲情绪和内涵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性的教学,音乐剧的创作与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们在课外成立了音乐剧小组,通读了音乐之声的剧本,还自创了小剧本,并和老师一起排练了三个片段,虽然这有难度,但从学生们的欢歌笑语中,我知道这不仅开阔了他们的音乐视野,而是深深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小结、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