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011575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 代 文 阅 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南平剑津中学 张建芳中考现代文阅读一直是很多师生共同担忧的考查内容之一,冲刺复习期间,就中考现代文的考点和答题技巧与方法进行以下归纳。中考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把握结构、理清思路。2.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了解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对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能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写出阅读收获。2011年市纲:有效提高阅读效率和解答问题的准确性一是要注意文体的特点;二是要把题目带到文章中去(根据试题要求有目的地再看原文,寻找答案);三是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

2、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方法一、常见考点: 1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分析结构,理清思路。2赏析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意。3分析、评价人物形象。4拓展延伸,创意表达。 二、命题角度:一般从1整体感知概括故事情节2人物形象分析概括3语言品味4主旨把握5.作品感悟等方面命题。 三、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

3、要再读全文。 四、题型及答题方法:1.概括文章或某一段的主要内容或故事内容常用格式:(时间地点)人事(情况)。 (1)记叙类: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单位、集体或事物)事情(情况);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事件有最后结局也应概括在内。 注意点:这里的人通常指主要人物即主人公,因此要分清文章中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2)描写类:描写了什么景物什么的特征。(3)抒情类: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题例: 2010年我市中考试卷一盘牛肉第一题:选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4分)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方法运用:概括时要注意环境(特定背

4、景)、主要人物、事件、结局。(若是要求分点概括题则 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重点语段进行提炼)答案:家境贫困、相怜相爱的一对父子(主要人物)来小店环境(特定背景)吃面,“我”用善意的谎言赠送他们一盘牛肉(事件),他们善意接受却又各自悄悄买单(结局)的感人故事。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构成记叙文线索的常有:(1)以时间推移、空间的转换为线索:济南的冬天。(2)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背影。(3)以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阿长与山海经题例: 2010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卷上大学去第一题请围绕文“上大学去”,从文中摘录表现“我们”心理变化的句子。(6分) _思路分析:理清文章线索,

5、把握文章脉络。方法运用: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与我们有关的相应心理活动句子。从没有做过上大学的梦。我们有上大学的命吗?想上大学!3品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人物性格;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命题角度:(1)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1)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及作用答题方法:外貌描写(包括神态):交代人物身份、 地位、 处

6、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 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对话)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2)概括人物性格或评价:根据人物身份、职业分类理解,比如:农民,勤劳、朴实、善良、憨厚等。根据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分析。方法运用:性格情趣思想品质身份(职业、职务)模式:我觉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至少要从不同角度答两点)。如果要求摆出理由和举例,就从原文中概括例子来证明。题例:2010年我市中考试卷一盘牛肉第2题:这是一篇闪耀人性光辉的作品,文中哪一个人物最

7、能打动你,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性格。 (6分)思路分析:能正确判断评价人物时的典型事例和所用的描写手法方法运用: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并结合典型事例分析。 示例:文中男青年最能打动我,因为 他孝顺、懂事。搀扶父亲到小店吃面,先为父亲摘下头上的旧毡帽,又帮父亲脱棉大衣;为了让父亲能坦然吃牛肉面,假装叫了两碗牛肉面,自己却悄悄要了一碗“白水面”;把父亲夹来的一块块牛肉悄悄送回父亲的碗里;考完研无论如何也要回家看望父母。 男青年读书刻苦、生活节俭。为了考研认真学习,同时为了节省路费五年没有回家。4.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或揣摩)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题例:2010年湖北襄樊中考

8、卷雪中小卓玛 第21题:下面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根据这句话的具体语境,揣摩此时小卓玛的心理活动。(2分) 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示例:花花绿绿,包装精致的食品让小卓玛心生惊喜,一瞬间,她想接受“我”的馈送,但转念之间想到还有人比她更需要这些食品,马上就拒绝了。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方法运用:学会角色转换,体验情境。联系前后文,将自己转化为文中人物(事物),置身于选文的情景中,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并注意答题时的人称角度。5环境描写作用(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环境特点渲染 气氛烘托人物 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社会环境:为 (人物活动、故事发

9、展)设置了背景。预示人物 命运。题例: 2010年莆田市中考卷草是风的一面旗帜第3题:文中划线处的景物描写反映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3分)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自然景物及其作用。方法运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答案:烘托了主人公黯淡(悲观、悲凉、忧伤)的心理。6.语言品味与赏析命题角度(1)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2)词语用法(动词、副词、形容词)(3)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等)(4)内容上:人生哲理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1)辨析句子

10、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答题方法: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对象特点比喻:形象生动地写了人物(事物)特点。拟人:赋予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更形象地写出了人物(事物)特点。 排比:增强语势,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强调了 夸张:突出人物(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提高阅读兴趣,强调了 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题例: 2010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试卷你并不是个坏孩子第二题: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面句子的妙处。(2分) 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思路分析:本题考查语言品味的能力。概括时要注意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方法运用:用了

11、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了(人物)事物特点。答案: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学生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2)句子的描写手法及作用 答题方法:写出人物(对象)性格(事物)特征题例:2010年我市中考试卷一盘牛肉第20题:作批注是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方法,请参照示例,从文中任选一个句子点评。(4分)示例 句子:男青年的喉结一鼓一缩,眼圈红了。思路分析:本题考查语言品味的能力。方法运用: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写了人物(事物)特点。 答案:运用“一鼓一缩”、“红”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男青年被父母的爱子之情感动了,同时也为自己没有去看望父母而自责、难过。 (3)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考点:同一词语在文中不

12、同的意义;反映具体语境意义;反映深层含义的;带有比喻意义的;有一定强调作用的;有一定指代意义的;对文章结构起连接照应作用的;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答题方法:词语本意句子内容(语境)写出人物(事物)什么性格(特点)。 动词、形容词:这个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或物的精神、品质)反复强调的词语:突出强调了。感情色彩变化的词语:贬词褒用(褒词贬用),表达作者的感情。题例:2010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试卷从教第一课 第12题: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加点的两个“憋”字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例句:为此,他郁闷不平,心头总是憋着一口气。 我受够了。我憋着一口气说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同一词语在文中不

13、同的意义。方法运用:联系上下文,体会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答案:他郁闷不平,不希望像他的父亲一样在工厂的流水生产线上作牛作马,累死累活地过一辈子。或他郁闷不平,不甘于受命运的安排。 “我”屡次尝试后受挫的生气与不快,以及不信说服不了迪龙的心理。 7重点句子内涵考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 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分析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或思想、或人物的个性特征)答题方法: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1)哲理句:这个句子告诉了的道理(或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

14、情感)(2)主旨句,抒情议论句,全文总结句:这个句子起到了点题、总结全文、首尾照应+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的作用。(3)过渡句:这个句子起到了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推动情节)的作用。题例: 2010年江苏连云港中考试卷母亲石 第23题:试分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在文章中作用的理解 。概括时要注意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方法运用:结构上(引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首尾呼应、点题、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答案: 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深化文章的主旨,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更多关爱母亲。 8.把握主旨(概括中心思想)答题方法:(1)从题目入手(有的题目也是线索、本身也起到点题作用)(2)从关键句子入手(从开头、结尾、过渡、抒情、议论句里找)(3)概括中心:文章记叙(描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