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保健.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800088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卫生保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幼儿卫生保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幼儿卫生保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幼儿卫生保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幼儿卫生保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卫生保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卫生保健.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旅游商务学校教 案课程名称: 幼儿卫生保健 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 班 级: 任课教师: 20132014第二学期课 题第一章 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课 时8日 期2月20日3月5日周次1、2周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得基本形态及基本机构,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重点与难点1、奇妙的人体。2、幼儿各大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法、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与 环 节 第1节 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人体从出生到成熟,从生理方面有很多明显的变化,人体的基本形态,人体的基本结构,人体的基本的生理特征。人体的各大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软骨、关节和骨骼肌等构

2、成。起支架、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神经元组成,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而组成。在体内起主导作用;一方面它控制和调节个器官、系统的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神经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使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达到人体环境的统一。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多种腺体组成。通过分泌不同的激素(雄性、雌性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对整个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生殖起到调节作用。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淋巴管组成。它将消化系统的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吸收的氧送到全身器官的组织和细胞,同时将他们的代谢产物及CO2运送到肾、肺、皮肤排出体外。以保证人体的新陈代谢不断。

3、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吸入新鲜空气,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血液得到氧并排除Co2。 消化系统:有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等组成。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供人体所需要的书屋和能量。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组成。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及代谢产物或毒素。 生殖系统:产生生殖细胞,繁殖后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新生儿指的是从出生到天的小婴儿。新生儿刚刚离开母体开始独立生活,周围环境骤然改变,迫使新生儿必须适应新的,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体重是克,平均身高为厘米。()婴儿期的生理特点婴儿是指周岁以内的孩子。婴儿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

4、的阶段。体重可以达到出生时的倍,约为克。幼儿各大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1、保证营养,防止贫血2、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3、组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4、幼儿的衣着要宽大舒适5、要预防传染病6、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7、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地,使幼儿保持愉快的心情。作业:1. 幼儿骨骼为什么容易弯曲变形?如何培养幼儿正确的坐、立、行姿势。2. 幼儿呼吸系统有哪些特点?应采取哪些相应的卫生措施?课 题第四章幼儿常见疾病课 时8日 期4月3日4月16日周次89周教学目的知道幼儿常见有什么传染性疾病了解幼儿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预防重点与难点幼儿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幼儿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预防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法教 学 内

5、 容 及 过 程 与 环 节 第四章幼儿常见的疾病一、传染病的概念1、疾病分为非传染性和传染性两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衣原体、立克次体等)和寄生虫(包括原虫、蠕虫)两大类2、传染病与流行性:是指生物性的病原体进入人体,破坏机体的平衡,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有强有弱,传染期有长有短呼吸道传染通过:空气 飞沫等传播胃肠道传染:水 食物手苍蝇3、病程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1)潜伏期(2)前驱期(3)症状明显期(4)恢复期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1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主要传播途径有

6、:(1) 空气传播(2) 饮食传播(3) 虫媒传播(4) 接触传播(5) 水源传播 (6) 医源性传播 (7) 母婴传播 3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1) 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无发热及淋巴结肿大;皮肤、咽喉及精神状态、睡眠及大小便等(2) 切断传播途径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用具、餐具的消毒(3) 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合理营养;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四)免疫预防接种:1)自动免疫。生后23个月起,开始接种百日咳菌苗。目前应用的是白百破三

7、联制剂,即注射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三联针。连续肌肉注射3次,1年后注射1次作强化, 46岁时第二次强化 ,以求保持长期较稳定的免疫力。 (2)被动免疲。没有接受过自动免疫的体弱幼婴,可肌注百日咳高价免疫蛋白,方法同前。 (3)药物预防。有与百日咳患儿密切接触的易感儿,可口服红霉素或复方新诺明710天。 (4)患儿隔离。从发病起计算40天,从痉咳出现30天为隔离期,10岁以下的易感儿与传染源有密切接触后,应检疫21天,检疫期满,即应开始做全程的百日咳菌苗接种。 预防接种是用于预防百日咳的好方法,为了使孩子健康成长,请一定注意按顺序定期给孩子进行现有的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幼儿常见

8、的几种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潜伏期:数小时至4天,一般为1-3天。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后1-7天均有传染性,以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对同型的免疫力可维持较久,对同一亚型的变种间也有交叉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 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喷嚏、流涕、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

9、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潜伏期:为6-21天,平均10天左右。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眼结膜、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风疹 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多见于冬春季节,可造成流行。临床经过良好,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良好,可不经治疗而自愈,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

10、。 传染源:病人。 传播途径: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也可通过患儿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接触者。 人群易感性:好发于1 5岁小儿。 水痘 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水痘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般12天内出疹。皮疹首先见于躯干,为35mm的斑疹,约1224小时左右经皮疹发展成为水疱疹,皮疹一般是成批出现,免疫缺陷的人患此症时症状较严重,常有继发细菌感染及合并各种并发症:如肺炎、水痘脑炎、水痘肝炎等。皮疹经23天后干燥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在发病35天内,皮疹陆续分批发生,故同时可见丘疹、水疱、结痂等不同时期的皮损,本病呈自限

11、性,病程约23周。 潜伏期:10-24天,以14-16天为多见。 传染源: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从发病前1天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 手足口病: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

12、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传染源: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易感性: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

13、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 流行特征: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 手足口病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 (1)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2)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 例及以上病

14、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3)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4)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5)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6)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7)托幼机构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小结:应掌握幼儿躯体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预防,并对数种非传染病常见病的病因、症状、护理了解。应具备查找幼儿园的一些安全隐患意识,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作业:(1)试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什么?怎样预防传染病。课 题第二章幼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课 时8日 期3月6日3月19日课 节45周教学目的1 通过授课认识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有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幼儿的身心发展。2 懂得幼儿各年龄阶段特点,由量到质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