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能力培养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799961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题能力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审题能力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审题能力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审题能力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审题能力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题能力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题能力培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因 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 题能力的培养。为叙述方便,本文分小学数学应用题、计算题 、文字题就如何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作一探讨。应用题应用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 审题过程就是要审 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 ,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 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 问题及其关系在 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 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 提条件。具体 说来要做到:“、土”一、

2、“读” 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 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 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一年级教师 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不读错字,不读 断句。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 默读理解题意 的习惯。二、“敲” 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语言文字是应用题各种关系的 纽带,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 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 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首先,对应用题表述中的数学术语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倍数”应用题 “倍”的含

3、义、行程问题“相向 而行”、“相背而行”的行走情景,学生对这些 术语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无法理解题意,进而防碍数量关系的 确立。其次,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 理解它的真实含义, 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同 学们修补图书。 五年级修补 127 本,比四年级多 修补 28 本。四年级修补多少本?” 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 不出五年级修补 的多还是四年级修补的多,这就要抓住“比四年级多修补 28 本”这个关键句, 联系前后内容把 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即“比四 年级多修补 28 本”,就是“五年级比四年级多修 补 28 本”,也就是“ 127 本比 四年级

4、修的多 28 本”, 这样不难判断出五年级修补的多,四年级修补的少,问 题 便迎刃而解了。* a、亠”三、“述” 述,就是复述题意,进入情境,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能促进学生进一步 分析清楚应用题的情节, 使题目 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 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 如“小明家养了 35只鸡, 28 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 13千 克蛋,每只鸭 一年可以产 12 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可以产多少千克蛋?”学生若能这 样复述:“小明家 养了 35只鸡,每只鸡一年能产 13千克蛋,还养了 28 只鸭, 每只鸭一年可产 12 千克蛋。小明家养的这些鸡和鸭一 年总共能产多少千克 蛋?”这就说明学生对题意

5、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 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从而提高审题能力。四、“拟” 拟,就是模拟情景,展示数量关系,有些题目可通过指导学生列表、画图 等方法模拟应用题的情景,使应 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 面前,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1. 列表。如“某粮食加工厂有 3 台磨面机, 4 小时可磨面粉 2184 千克,现 在要增加同样的 5 台磨面机, 7 小时 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审题时把条件和 问题用表格表示出来,通过列表整理,题目中的条件、问题及其数量 关系便一 目了然。 台数 时间 千克数 3 4 2184

6、 3+5 7 ?又如:“某农场种水稻 600公亩,小麦 180 公亩,玉米比小麦多种 300公 亩,农场共种三种农作物多少公亩? ”厂n丨水稻600公亩丨小麦 180公亩 共种?公亩丨玉米比小麦(180公亩)多300公亩丨L这样列表条理清楚,不至于搞错数量间的关系2. 画图。如:“五(1)班一是男生,已知这个班的女生有 24人,7求男生的人数。”依题意可画出线段图:(附图 图)4从图中可清楚地看出“ 24人”与“一”无直接关系,但从图中,可74看出其对应分率应是“ 1-一”,这一点的突破就是审题的关键。7或者利用上图,指导学生通过转换观察角度,将会发现:1 1(1) 以女生人数为“1”,男生人

7、数是它的1倍。列式是24X 1-03 33 3(2) 以男生人数为“1”,女生人数相当于它的一。列式是 24十一。4 4(3) 数出男女生人数各占的格数,列式会更简便:24- 3X 4o此外,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 以培 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 审题的能力。计算题 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也是学生出错率最高的题型之一。因此,四则混合运算的审题教 学,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一、“看”“看”,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 会有几种运算符号; 再看一看 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内在联系。 如 405 X(30762980)2136 -89

8、。看的结果应是:有5个数;有4种运算;含有小 括号;是一道 带有小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又如3.68X 1-( 2.1-2.09) + 0.6。看 的结果应是 含有5个数;有4种运算;含有中括号;是一道带有中括 号的小数四则混合式题。二、“定” “定”,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确定运算顺序。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后算什么。可采用画线标序的 方法,如:405 X( 3076 2980)+ 2136-89丨I 1I11I1II I111 I“想”,就是分析题中的数值特征和运算间的联系,联想到有关运算定律、 运算性质,然后进行运算。女口: 405 X( 3076 2980 )+ 2136-89。

9、这道题 虽不存在简算问题,但括号部分与除法可同时计算,即同时 算出 3076 2980 的差与2136-89的商。有时候,根据数据特点,通过“想”将原式结构进行分解、组合等1 5 1变形,达到简算。如4+ 2.375+ 5+ 7.75组合为(4一+ 7.75) + ( 24 8 45.375+ 5)。8计算题的审题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 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 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文字题 文字题是介于计算题与应用题之间的一种题型,是计算题的语言表达形式, 是应用题数量之间关系的概括 ,是沟通式题与应用题的桥梁。加强文字题的教 学,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

10、和数学术语的理解, 牢固掌握四则 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解答应用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有些文字题数量关系复杂, 不仅层次多, 而 且一些表达 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经常造成解 题差错。因此要强化文字题的审题教学, 教 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提高解题的正确性。一、“扣” “扣”就是紧扣关键词。文字题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是由题中的一些关键 词决定的。常用的关键词有“乘”“乘以”、“被乘”、“用去乘”、“除”“除以”、“被除”、“用去除”等等。例如“用182除以13的商,去乘28与 1 4的差,积是多少? ”题中的关键词一个是 “除以”,一个是“乘”,根 据 题意,

11、其数量关系是“商”乘“差”,列式是(28 14)x( 182*13)。“乘”这个关键词,它决定着什 么量做被乘数,什么量做乘数,稍不慎就会把数量关 系弄错。又如“从 4000除以 25的商里减去 13与 12的积,差 是多少?”题中 的关键词一个是“除以” ,一个是“减去”,它们决定着本题的数量关系: “商” 减去“积” 列式是 4000*2513x12。二、“缩” “缩”就是抓主干缩句,即把题目骨架用关键词表示出来,再列式计算。例如:“750与 250的和比它们的 差多多少?”抓住其主干可缩减为: “和比 差多多少?”这就可先分别算出 750与 250的和与差,再算 “和”比“差” 多多少?

12、列式是( 750250) ( 750 250) 。三、“分” “分”就是抓关键分层次。即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清层次,把整道文 字题分解为几个小部分,就能化 繁为简,化难为易。例如“ 96 与 80 的和除以 96减去80的差,商是多少?”可用“把条件和问题分开,用“丨”把条件分为两层次,用”标出数学语言中的关键字词,即:96与80的和丨除以 96减去80的差,|商是 多少?这样,通过分层次,不难看出本题要求商,应 先求出“和与差”,最后再“和除以差” ,这样就很快列 出式子为( 9680)*( 96 80)。四、“索”索”就是执果索因如果文字题的问句中, 直接指出了最后求的是什么,就可以从问题入手,执“问题 ”这个“果”去索取解决问题的“因” 。例如:“从4500除以 25的商里减去 13与 12的积,差是多少?”从问题 出发,抓住“差” 是多少分析推理: 要求差, 就要知道被减数和减数。 但被减数与减数均未直接给 出,而要通 过已知数先分别求出商、积才能得到。引导学生列出: “被减数减 数”后,突出题中“商减去积,差是多少 ”,顺藤摸瓜,得被减数一减数商一(积)4500十 25( 13X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