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基础知识资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7995990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基础知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气象基础知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气象基础知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气象基础知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气象基础知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象基础知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基础知识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象基础知识一,人工影响天气1. 概述2. 人工降水3. 人工消雾4. 人工防雹5. 人工消云三,大气科学6. 人工防霜冻1.概述2厄尔尼诺现象3. 什么是天气预报4. 什么是气象、天气和气候5. 天气学.天气图,畐H热带高压,天气.天气系统.气团.锋面, 温带气旋,温带反气旋,切变线,大气环流,大气动力学人工影响天气根据人们的意愿,通过人为干预,使某些局地天气现象朝有利于人们预定目的的方向转 化,以克服或减轻恶劣天气引发的灾害,这种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措施称人工影响 天气。 由于天气过程的能量十分巨大,一个10立方公里的云体,其含水量的凝结潜热相 当于10 万吨煤燃烧发出的热量,而一个台风的水

2、汽每分钟释放的潜热,便相当于20 个百 万吨级核 弹爆炸所释放的能量数。因此直接制造和消灭一个天气过程是不可能的,比较 现实的作法 是在云、降水和其他过程中某些关键环节,施放一些催化剂,因势利导,促使天气过程按预 定方向发展,以少量代价换取巨大经济效益。中国人从17 世纪至今的土炮、火炮消雹,便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例子。目前正在各国试 验的人工影响天气项目有:人工降水、人工消雾、人工防雹、人工削弱台风、人工消 云、 人工防霜冻、人工抑制雷电等。我国从50 年代开始,至今已在大多数省(自治区)开展了 人工影响天气试验。世界上第一次对自然云作人工催化试验则是1946年美国VJ.谢费尔等 进行的,从那时

3、起至今,全世界已有80 多国家与地区开展过人工影响天气试验。i)人工降水也称人工增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 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人工增雨常分为暧 云催化剂增雨与冷云催化剂增雨。欲要暧云(温度高于0C的云)降水,就得使云中半径大 于 0.04 毫米的大云滴有足够的数密度,让它们迅速与小云滴碰并增长,成为半径超过 1.0 毫米的雨滴形成降水,因此在那些大云滴数密度小而无法形成降雨的云中,用飞机、 炮弹 携带等方法,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使形成许多大云滴,便可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 欲要冷云降水, 就得使冷云上部的冰晶

4、数密度超过1 个/升,对那些冰晶数密 度不足的冷 云,用飞机等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便可产生大量冰晶,促成或增加 降水。为了弄 清楚人工催化剂的效果,弄清人工增雨量的多少,常常要进行检验。由于 云和降水过程十 分复杂,使人工降水和降水检验的方法措施还都很不完善,有待进一步 深入研究。ii) 人工消雾 大雾降低能见度、影响飞机起降、容易引发严重交通事故,人类希望能适时进行人 工 消雾。我们把用人工播撒催化剂、人工扰动空气混合或在雾区加热等方法,使雾消散, 称 为人工消雾。人工消雾分为人工消暧雾(雾区温度高于0C)和人工过冷雾(雾区气温高于 oc,雾滴为过冷却水滴等)。目前有三种消暧雾试验方法

5、:加热法:对小范围区域雾区 如机场跑道等,大量燃烧汽油等燃料、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吸湿法:播撒盐、尿 素等吸湿质粒作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在凝结核上凝结长成大水滴,雾滴会蒸发并 在大水滴上凝结,使雾消失。人工扰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搅拌空气,把雾 顶以上干燥空气驱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雾便消失。人工消过冷雾的方法是用飞机或地面设 备,将干冰、液化丙烷等催化剂播撒到雾 中,产生大量冰晶,它们通过贝吉龙冰水转化过 程,夺取原雾滴的水分、雾滴便蒸发 而冰晶不断长大降落地面,雾便消失。这种方法效果 显著,已能实际应用。iii)人工防雹用人工方法使雹云不能降冰雹,或减弱雹强度的措施,称

6、人工防雹或人工抑雹。 中国人很早以前就使用土炮防雹, 17 世纪末清代的“广阳杂记”对土炮防雹就有明确 记载。20世纪50年代以后,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展了防雹试验。通过气象雷达或有经验的 观测者目视,识别出冰雹云(比一般雷雨云发展更旺盛、 厚度更大、闪电更频繁等),然后 采用如下两类方法防雹:播催化剂法,用火箭、高炮、飞机等把碘化银播撒到雹云中, 产生大量冰核进而形成大量人工雹胚胎,它们 与云中原来的冰雹胚胎争夺水分,使大家都 不能长大成对人畜与作物产生危害的大雹块,在落出云底后还可能逐渐融化成雨滴。爆 炸法,用高射炮、土炮或火箭等,向雹云的中、下部轰击,往往亦可使雹云不降雹,或在下 风

7、向区降小雹,这样便能抑制 雹灾。这种方法在国内被较普遍采用,其防雹的物理机制尚 待进一步研究。iv)人工消云 用人工方法使局部区域云层消散的措施,称人工消云。大型运动会或某些航空活动等,有时 希望晴朗无云,便可进行人工消云试验。人工消云分为:人工消冷云和人工消暧云。人工消 冷云的方法是:播撒碘化银等人工冰核或播撒干冰等催化剂,产生大量冰晶,再通过贝吉龙 冰水转化过程,原云中的过冷却水滴(云滴)蒸发失,水份转移到冰晶上经凝华冻结,冰晶 长大成降水粒子,下降离开云体,使云消散。人工消暧云的方法是:向云中播散盐粉、尿素 等吸湿性粒子,这些吸湿性凝核吸收水汽凝结长大,然后与原来云滴碰并长大,降出云外,

8、 使云消散。此外,还试验过消除积云的方法:在积云顶部摇撒盐粒、水滴、沙子等质粒,有 时也观测到云消散,其原理尚 待研究。一般说来所有人工消云方法均不够完善,尚没有达 到实际应用阶段。v)人工防霜冻 用人工方法提高近地面气层和土壤表面温度,使作物和苗木等免受冻害的措施,称人工防霜 冻。常有五类方法: 烟雾法,用柴草或废柴油等燃烧产生烟雾,以抑制地表面长波辐射降冷,还使水汽在 烟粒上凝结而释放潜热,从而达到增温防霜冻。 扰动合法,晴夜的近地层常为逆温层,用吹风机吹风搅动,把上面暧空气搅动向下混 合,达到提高下层温度以防霜冻。 灌水法与洒水法:寒潮来临前,给作物灌水,可防霜冻。可在作物表面连续洒水,

9、使 作物表面一层水膜在结冰时释放潜热,以达到保护作物不受霜冻之害。 加热法,在果园或珍贵作物园,摆许多加热炉直接加热空气以防霜冻。此法成本较高。 覆盖法,用农用薄膜覆盖小区域作物,阻止长波辐射降冷,可防霜冻。vi) 播云(雾)催化剂 人工影响天气过程中,为改变云(雾)微结构与演变过程,向云(雾)中播撒的物质 称播云(雾)催化剂。选用催化剂必须考虑有效、经济、不污染环境、容易播撒、 安全无 毒害等。当今所用催化剂有三类:吸湿性巨核,包括盐(NaCl)、氯化钙、尿 素和液水 等,它们常用于对暧云的催化剂。致冷剂,包括干冰(固体C02)、液态丙烷、液氮、 液态空气等,它们常用于对冷云作催化。投入冷云

10、后,将使它们周围空气急 速降冷,产生 大量冰晶胚胎,并进一步生成冰晶。以干冰为例,实验室结果是:每1 克干 冰可产生 1万 亿个冰晶。人工冰核,包括碘化银fAgI)等无机冰核及介乙醛等有机冰核,其中以碘化银 最常用。它们常用于冷云增雨和防雹试验中,把它们播入云层,使云增加 大量冰核,进而 生成大量冰晶,造成增雨或消雹的效果。大气科学在地球表层有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生物圈五大部分,组成了一个综合的系 统。研究发生在大气圈中各种现象的演变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服务于人类的科学称为大气 科学。由于大气圈中发生的各种现象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不受限制,还 因地表的水圈、岩石圈、冰

11、雪圈、生物圈的影响,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 自然界最为突出 的,因此,大气科学的研究必然具有观测点高度分散(全球范围),观 测方法高度协调统一 (以利比较),观测资料高度集中(迅速交换集中),国际间高度 合作(任何一个地区、一 个国家都无法孤军作战,反过来世界气象工作也少不了任何一 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真诚合 作)的特点。大气科学在它的发展进程中已逐渐形成了若干分支,比较成熟的有大气探测学、大 气 物理学、天气动力学、气候学、农业气象学等。包围在地球外部的一层气体总称为大气或大气圈。大气圈以地球的水陆表面为其下 界, 称为大气层的下垫面。地球大气在重力场的作用下,保持在地球的外表面上,其密 度随高

12、 度升高呈指数递减,越向上越稀薄。大气上界约在1000-2000公里高度。大气的总质量为 5.14E8 千克,约为地球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大气质量的一半位于 500hPa 以下,平均约为 5.5公里,大气质量的99位于30公里以下,所以大气圈只是地球的一层簿壳,而天气变 化仅发生在大气底层十几公里范围内。大气分层:按大气温度的垂直结构,可把大气圈分为 对流层、平流层、中层和热层。对流层:地面以上大气的最低层称为对流层,对流层顶的气压约为200hPa,对流层顶的高度夏 季高于冬季,在赤道附近约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约10-12公里,高纬度为8- 9公里。 对流层对整个大气圈而言只是很浅薄的一层

13、,但它集中了大气质量的80以上, 几乎全部 水汽、云和降水,主要天气现象和过程如寒潮、台风、雷雨、闪电等都发生在 这一层。对 流层的主要特征是:i)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因为大气不能吸收太阳短波辐射,但地面能吸收太阳辐射 而升温并放出长波辐射,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和通过对流、湍流等方式 从地 面吸收热量才能升温,因而越接近地面的大气得到的热量越多,造成对流层的气温 随高度 升高而降低。ii) 有强烈的垂直混合。低层空气由于从地面得到热量使之受热上升,高层冷空气下沉, 从而造成对流层内存在强烈的垂直混合作用。热带地面温度高,垂直混合能到很高 高度, 对流层顶高度高;极地地面温度低,垂直

14、混合作用弱,对流层顶高度低。iii)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各地纬度和地表性质的差异,地面上空空气在水平 方向上具有不同物理属性,压、温、湿等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各种天气过 程和 天气变化。平流层:对流层顶向上到50公里左右为平流层。平流层顶的气压约lhPa。平流层下部温度随 高度变化很小,平流层上部因为存在臭氧层(2235公里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使大 气温度增加,这种下部冷上部热的逆温结构使平流层大气稳定,对流很弱,空气大 多作水 平运动,大气污染物如核爆炸残留碎片,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等,能在平流层内滞 留很长时 间。平流层中水汽和尘埃很少,也没有对流层中的云和天气现象。中

15、层:平流层顶到85公里左右称为中层。中层顶气压约O.OlhPa。中层大气中温度随高度递 减,水汽极少,有相当强的垂直混合, 60公里以上大气分子开始电离,电离层的底就 在中 层内。(4)热层: 中层顶以上的大气称为热层。这一层温度又随高度升高而增加。这是由于热层的 分子 氧和原子氧能吸收0.17微米的太阳紫外辐射和太阳微粒辐射。但由于热层很难有对流 运 动,大气的热量主要靠热传导,而且由于分子稀少,热传导率很小,造成巨大温度梯度 和 昼夜温差,白天太阳活动期温度高达2000k,夜间太阳宁静期仅500k。热层空气处于高 度的电离状态。热层上部由于空气稀薄,大气粒子很少互相碰撞,高速运动的空 气质

16、点可 能克服地球引力,向星际空间逃逸,又称逸散层。大气边界层:在对流层下部靠近地面的1.2-1.5公里范围内的薄层大气称为大气边界层或行星边界 层。因为贴近地面,空气运动受到地面摩擦作用影响,又称摩擦层。大气边界层内根据空气受下垫面影响不同又可分为:(1)紧贴地表面小于1厘米的气 层, 为粘性副层。此层以分子作用为主。 (2)50-100米以下气层(包括粘性副层)称为近 地面层。 这一层大气受下垫面不均匀影响,有明显的湍流特征。 (3)近地面层以上至1- 1.5公里为上 部摩擦层。这一层除了下垫面的湍流粘性力外,还有气压梯度力和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三力 量级相当。自由大气层: 大气边界层以上,地面摩擦影响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只受气压梯度力和科里奥利 力 的影响,称为自由大气层。气象要素: 表示大气宏观物理状态的物理量称为气象要素,它是大气科学研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