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及答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99268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及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评价?两者的关系如何?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人们在采取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行动之前,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识别、预测和评价该行动可能带来的影响,按照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相协调的原则进行决策,并在行动之前制定出消除或减轻负面影响的措施。 环境质量评价是依据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用调查、监测和分析的方法,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判断,并说明其与人体健康、生态系统的相关关系。 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分为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价。1-5我国环境标准体系是怎样划分的?试论述各级各类环境标准的关系。 我国现行的环境标准体系是从国情出发,总结多年环境标准工

2、作经验和参考国际国外环境标准体系规定的。分为“六类两级”。六类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两级是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其中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等只有国家标准。 A地方环境标准与国家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补充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地方污染排放标准与国家污染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为国家污染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补充制定地方污染排放标准;国家污染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是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需报经国务院批准。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又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2-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什么? 1.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源项); 2.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等); 3.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2-4现状调查的方法有哪些? 1.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较节省人力、物

4、力和时间;只能获取第二手资料,往往不全面,需要补充 2.现场调查法: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可弥补收集资料发的不足;工作量大,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往往受季节、仪器条件的影响。 3.遥感法:从整体上了解环境特点,特别是人们不易开展现场调查的地区的环境状况;精度不高,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调查,受资料判读和分析技术的制约3-2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方法有哪几种? 1.物料衡算法:根据物质守恒定律,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料量应等于产品所含这种物料量与这种物料流失的量的综合。 2.经验计算法: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排污系数求得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称为经验计算法。 3.实测法:通过对某个污染源现场测定,得到

5、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流量,然后计算出排放量。3-5工程分析的作用和原则是什么?试归纳简述。 作用:1.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2.弥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和源强估算的不足 3.为环保设计挺优化建设 4.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依据 原则:1.体现政策性 2.具有针对性 3.应为各专题评价提供定量而准确的基础资料 4.应从环保角度为项目选址,工程设计提出优化建议4-2水质评价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者只含有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

6、7;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地表水域规模的确定原则河流与河口 大河:150m3/s; 中河:15150m3/s; 小河:15m3/s。湖泊和水库,按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划分为:当平均水深10m时:大湖(库):25km2; 中湖(库):2.525km2; 小湖(库):2.5km2。当平均水深10m时:大湖(库):50km2; 中湖(库):550km2; 小湖(库):5km2。4-8 什么是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的迁移、转化和衰减机理有哪些?水体自净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水体自净是指水体可以在某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的污染

7、物浓度不断降低,逐渐恢复原有水质的过程。 作用机理: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作用包括推流迁移、分散稀释、吸附沉降等方面。污水排入河流的物理混合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竖向混合阶段、横向混合阶段和断面充分混合阶段。衰减变化作用则包括:有机污染物的好氧生化降解、硝化反硝化作用、硫化物反应、细菌衰减作用、重金属和有机毒物的衰减作用、厌氧分解等。 主要特征: 1.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在连续的自净过程中,总的趋势是浓度逐渐下降 2.大多数有毒污染物经过各种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转变为低毒或者无毒化合物 3.重金属类污染物,从溶解状态被吸附或转变为不溶性化合物,沉淀后进入底泥 4.复杂的有机物在好氧和缺氧的

8、条件下,均能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先降解为较简单的有机物,在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5.不稳定的污染物在自净的过程中转变为稳定的化合物,如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再氧化为硝酸盐 6.在自净过程的初期,水中溶解氧数量急剧下降,到达最低点后又缓慢上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7.在自净过程的初期,水中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大量减少,随着紫荆过程的进行,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也逐渐随之回升,最终趋于正常的生物分布。思考题1 常见逆温类型及形成过程 逆温按高度分为近地面层的逆温和自由大气的逆温两大类。 近地层的逆温发生在100米以下的逆温,包括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融雪逆温和地形逆温;自由大气的逆温发生在100米以上的逆

9、温,分为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 形成过程: 1.辐射逆温:夜间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冷却,是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 2.地形逆温:在低洼地区因辐射冷却,冷空气沿斜坡下沉流入低洼地区 3.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 4.乱流逆温:低层空气的乱流混合在乱流层底部形成的逆温 5.下沉逆温:稳定层整层空气下沉压缩,致使下沉运动的终止高度出现逆温 6.锋面逆温: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形成逆温思考题2 地方性风场特点?不同时段的状态?容易造成什么污染 1.海陆风

10、:在海陆之间形成,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改变风向。白天,风从海洋吹向大陆,称为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称为陆风,海风的影响比陆风大。吹海风时,能把海上的水汽带到陆地上,使陆上空气湿度增大,形成雾或者低云,有时产生降水 2.山谷风:在山区,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风向,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夜间,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山谷风的出现,常常有逆温层的伴随产生,污染物难以稀释扩散,如果污染物卷入环流,将空气长期滞留在山谷中,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3.城市热岛环流:城乡温度差引起的局地风。由于城市热岛环流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笼罩在城市上空,并从高

11、空流向郊区,到郊区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并将工厂排出的污染物带入城市造成二次污染,致使城市空气污染更加严重。8-2 对一般工程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1.污染源调查通过所建项目的“工程分析”,依据整个工艺过程,统计出各个环节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组别、排放物、排放规律。对于尚未确定的固体废物,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编号,进行识别。 2.防治措施的论证根据工艺过程的各个环节产生的危险废物的危害性及排放方式、排放速率、分析在生产、收集、运输、贮存等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污染的防治措施,同时对措施的可行性加以论证。 3.提出最终处置措施

12、 A.综合利用:给出综合利用的危险废物名称、数量、性质、用途、利用价值、防止污染转移及二次污染措施、综合利用单位情况、供应双方的书面协议 B.焚烧处置:给出危险物名称、组分、热值、性状及分类编号,便应说明处置措施的名称、隶属关系、地址、运距、路由、运输方式及管理。 C.安全填埋处置:给出危险物名称、组分、产生量、性态、容量、浸出液组分及浓度以及分类编号、是否需要固化处理。 D.其他处置方法:使用其他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危险废物8-3简述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 1.场址选择评价:是评价拟选场地是否符合选址标准。根据场地自然条件,采用选址标准逐项进行评。重点是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13、、工程地质条件、土壤自净能力。 2.自然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主要评价拟选场地及其周围的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等自然环境质量状况,根据检测值和各种标准,采用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评判法。 3.工程污染因素分析:分析填埋场建设过程中和建成投产可能产生的主要污染源及其污染物,以及它们产生的数量、种类、排放方式等。一般是采用计算、类比、经验统计等方法。污染源一般有渗滤液、释放气、恶臭、噪声等。 4.施工期影响评价:主要评价施工期场地内排放生活污水,各类施工机械产生的机械噪声、振动以及二次扬尘对周围地区产生的环境影响。 5.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主要是评价填埋场衬里结构的安全性以及渗滤液的排出对周围水环境

14、的影响,包括正常排放对地表水的影响以及非正常渗漏对地下水的影响。 6.空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主要评价填埋场释放气体及恶臭对环境的影响。11-2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可分为几大类? 1.原材料指标:原材料指标应能体现原材料的获取、加工、使用等各方面对环境的综合影响,可从毒性、生态影响、可再生性、能源强度以及可回收利用性五个方面建立指标。 2.产品指标:对产品的要求是清洁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从销售、使用过程、寿命优化以及产品报废等方面建立指标。 3.资源指标:生产单位产品对资料的消耗程度反映生产过程的状况。从清洁生产的角度看。资源指标反映企业的生产过程在宏观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可以由单位产品的新鲜水耗量、单位产品的能耗和单位产品的物耗来表达。 4.污染物产生指标:除资源指标外,另一类能反映生产过程状况指标是污染物产生指标。考虑到一般污染问题,污染物产生指标设三类,即废水产生指标、废气产生指标和固体废物产生指标。15-1 什么是环境风险?它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环境风险是由自发的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并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时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力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幸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 类型:1.自然灾害环境风险 2.有毒有害化学环境风险 3.生产过程与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