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_老师归去来兮辞_[1].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7985151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_老师归去来兮辞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4课_老师归去来兮辞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4课_老师归去来兮辞_[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课_老师归去来兮辞_[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4课_老师归去来兮辞_[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课_老师归去来兮辞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_老师归去来兮辞_[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一编写人:刘晓宁 审核人:高二语文组 时间:2015年9月15日学习目标1.了解辞赋的特点。2.识记并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知识链接:一、解题本文是一篇辞赋。“归去”意为“回去”;“来”,助词,无实义;“兮”,语气助词;“辞”是一种文体,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本文分为“序”“辞”两部分,“辞”抒发了作者归隐田园的决心、愉快心情和乐趣,“序”说明了作者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二、作者简介 1.幼年勤学。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是当时的名士,陶渊明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

2、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这两种不同的志趣。2.文学成就。陶渊明是汉魏晋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杰出的辞赋家和散文家。其主要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陶诗今存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陶文今存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三、写作背景陶渊明少年时就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陶渊明的理想难以化为现实。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

3、不苟合取安、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到他三十九岁时,多年来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他开始转向躬耕,自给自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淡泊。此后,他又为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课前预习(学生独立完成)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怅然(chng)熟稔(rn)轻飏(yng)熹微( x)出岫(xi )西畴(chu)窈窕(yo tio)崎岖(q q)耘耔(yn z)盘桓(hun)靡途(m)敛裳(lin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2)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

4、”,横木。(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3.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古义,战乱;今义,比喻纠纷或乱子)(2)尝从人事(人事:古义,做官,治人之事;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3)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幼稚:古义,小孩;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5)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用法 (1)生生所资(第二个“生”,动词作名词,生活。)

5、(2)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颜怡。)(3)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4)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容膝的小屋。(5)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5.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1)遂见用于小邑(被动句,“见于”表被动。)(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于武昌丧”。)(3)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表被动。)(4)稚子候门(省略句,应为“候于门”。)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完成)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理清线索,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粗略辨析作者的思想;第一段,交待了厌恶官场的原因“心为形役”第二段写了归家途中的迫切,抵家时的欣喜,到家后衣

6、食住行的闲适归意。第三段表现了陶渊明鄙弃官场、固穷守节的坚定决心。也表现了陶渊明隐居乡村的生活情趣。第四段呈现了陶渊明委心乘化、知天乐命的隐士情怀 归去来兮辞并序当堂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

7、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生生所资生生:维持生活B.脱然有怀脱然:轻快的样子C.非矫厉所得矫厉:造作勉强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寻找2.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是表明陶渊明辞官原因的一组是(C)。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A. B.C.D.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答:那时战乱还未停息,心里害怕到远方服役。(2)于是怅然慷慨,深愧

8、平生之志。 答: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二学习目标: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课前预习(学生独立完成)1. 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天天。)(2)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儿童。)(3)时矫首而遐观(时,名词作状语,有时。)(4)悦亲戚之情话(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悦。)(5)乐琴书以消忧(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2.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1)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应为“求焉”。)(2)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以春及告余”。)(3)将有事于西畴(介词短语后

9、置句,应为“于西畴有事”。)(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应为“之何”。)(5)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应为“疑奚”。)3. 解释下列多义词。(1)引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导)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导引)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牵)(2)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京中有善口技者(善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3)期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期望、希望)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期限)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满)不期而遇(约定)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完成)1.作者在“序”中对自己辞官归隐的原因作了交代,那么作者归隐的原因是什么?答:作者在

10、序文中提到的辞官原因有四点: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奔程氏妹丧显然只是表层原因,结合全文看,另外三点才是陶渊明辞官的根本原因。在迫于生计步入仕途后,他发现出仕既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又违背了自己的本性,这种违背本性导致的身心交瘁远比忍冻受饿更让人难以忍受。污浊的官场生活使他感到“深愧平生之志”,而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又不想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因此只能选择归隐躬耕之路,于是借着程氏妹丧之机,便弃官归田了。正如朱自清先生在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中指出的那样:“妹丧固是实情,然亦

11、去志久决,故藉此急求自免,庶有词以对亲友及执事者耳。”2.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归田的生活乐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生活乐趣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初进家门之乐居室之乐庭园之乐户外之乐。在第2段写到初见家门之时,“载欣载奔”,一派狂喜之态。家人等候迎接作者的归来,尔后举家欢庆,其乐融融。从“引壶觞以自酌”到“审容膝之易安”几句,写饮酒自娱自乐与傲然自得之情。随后作者将笔锋从居室转到了庭园,甚至到高处、远处等目光所及之处,精心选取了园日涉、策杖流憩、出岫之云、知还之鸟、抚孤松等几个画面,再加上前面的引觞自酌、倚窗寄傲等生活场景,创造出安乐闲适的意境,表面写景,实则抒怀,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无尽

12、乐趣和作者的孤傲坚贞之志。第3段中作者听亲人说知心话,以琴书为伴,乐以忘忧,接着在农事闲暇之余乘兴出游,从出游方式到途中所见之景,作者都娓娓道来,春意盎然,诗意盎然,趣意也盎然。作者触景伤怀,万物的生机勃勃和欣欣向荣却让他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倏忽即逝,也流露出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感情基调仍是明快、愉悦和乐观的。3. 文中的“松”“菊”有什么象征意义?答:陶渊明的诗中离不开“松”“菊”这些意象,因为这是他飘逸、醇厚诗歌风格的酵母,是他淡泊、真淳而又孤傲人格的象征。“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来时,见庭院仍有傲霜独立的青松,历寒而愈秀的秋菊,顿时感到无限欣慰任世事变迁,世态炎凉,唯我不变,所求不变

13、,那就是顺应天性,放浪于自然变化之中。这一刻,他感到分裂的人格终于弥合,自我在多年的艰难寻求和痛苦徘徊之后蝉蜕而出。归去来兮辞并序当堂检测二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A.浔阳(xn) 荒芜(w)芜w 惆怅(zhn)怅chn 耘耔(z) B.熹微(x) 稚子(zh) 盈樽(zn) 眄庭柯(min) C.怡颜(y) 容膝(x) 流憩(q) 遐观(xi) D.出岫(xi) 西畴(chu) 船棹(zho) 遑遑(hun)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 A.眷然有归欤之情依恋的样子 情在骏奔 骑着快马奔跑 B.非矫厉所得 勉强克制 眄庭柯以怡颜 欢颜,高兴表现在脸上 C.当敛裳

14、宵逝 收拾衣物 悟以往之不谏 不能挽回 D.倚南窗以寄傲寄托自足自得的心情 策扶老以流憩 拐杖 3.下列各组中对“以”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C) 既自以心为形役 舟遥遥以轻飏 农人告余以春及 家叔以余贫苦 A.和不同,和相同 B.和相同,和也相同 C.和相同,和不同 D.和不同,和也不同 解析:把;而;把;因为。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C)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何不委心任去留? D.复驾言兮焉求?解析:一般疑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5.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B) 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遂见用于小邑。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解析: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