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文化概括.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7985126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花文化概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兰花文化概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兰花文化概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兰花文化概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兰花文化概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花文化概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花文化概括.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花文化归纳兰花文化归纳【篇一:兰花文化归纳】国画兰花中国的兰文化自赏兰开始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古代对兰的尊崇,表现着中国传统美学特点,历代文人墨客吟咏赞叹兰花的俯拾皆是,不单指兰优雅形态更在于它幽静芳香。兰外形简短素雅、叶形修长柔嫩,花姿优美、素净清香,拥有 “色清、气清、神清、韵清 ”气质,又曰君子兰,说明兰花是与君子是靠近的,文人独爱种兰、赏兰、咏兰、画兰、写兰,有着挥之不去的兰花情节。诗词歌赋(唐)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广群芳谱(清)刘灏兰生深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2、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广群芳谱(清)刘灏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咏 兰(元)余同麓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序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忧如铜瓶见露苗,疏花冷淡澹含娇。湘江清泪滴春潮,岂居心心同婉娈。并没有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咏 兰(现代)朱德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幽 兰(唐)崔涂幽植众宁知,芳香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兰花 (宋)杨万里雪径偷开碧浅花,冰根乱吐小红芽。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政坐国香到朝市

3、,不容霜节老云霞。江篱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今世咏兰诗古风湖州姚丹萍不与瑶草争宠 ,,但求清风常逢;愿将芳香遍播,了结满腔热中。兰花 余亚飞路旁草簇有兰花,不露英姿不显华;待到清香熏肺腑,始知卉苑隐奇葩。名人与兰孔子咏兰孔子十分喜爱兰花,因为他特别重视个人思想质量的涵养,在兰花身上寄望了深切的感情,在三国魏人王肃所采集编纂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录了孔子颂兰的一段美谈。“孔子曰: 吾死以后,则商也日趋,赐也日损。曾子曰: 何谓也? 子曰: 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得出结伦 “君子必慎其所处 ”。此后

4、“芝兰之室 ”就成为优异环境的代名词,成为一个颂兰美兰的成语。孔子家语中还节录了孔子另一段话: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 ”这是孔子答子路的一段话。当时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应聘而出于陈蔡。“陈蔡医生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 ”于是派兵包围了孔子, “孔子不得行,绝食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大方讲,弦歌不衰。 ”这时子路说: “我听闻,做好事的老天报之以福,作恶的老天报之以祸。此刻你老师积德怀义,并且言传身教很长时间,为何要困穷到这样啊? ”于是孔子就列举了历史上伯夷叔齐、王子比干、伍子胥等贤德之人最后

5、受到不幸的事,说明 “夫遇与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 ”又举了芝兰 “不以无人而不芳 ”作为生动的比喻来论证 “君子不为贫寒而改节 ”这一看法。勾践种兰勾践种兰之地 兰渚山距城二十五里之南面小山,东临古鉴湖,西背会稽山,确是种兰的好地方。从余姚河姆渡文化层挖掘出的陶器能够确立,当时已具备盆载植物之意识及技术, 4000 年此后的越国,能够确信越王勾践在渚山栽种兰花。勾践种兰不单有动机,而且有技术保障。对于勾践在渚山种兰,历史上多有记录,除宝庆续会稽志之外,如明万历年间的绍兴府志记:兰渚山,有草焉,长叶白花,花有国馨,其名曰兰,勾践所树,明人南逢吉注王十朋

6、会稽民俗赋也说:兰亭,即兰渚也。越绝书曰:勾践种兰渚山。明朝徐渭也在兰谷歌中提到勾践种兰必择地,只今兰渚乃其处绍兴地志述略记录:兰渚山,在城南二十七里,勾践树兰于此。因为勾践种兰渚山,后代把渚山命名为兰渚山,把兰渚山下的市集命为花街,并把兰渚山下的驿亭命名为兰亭。屈原佩兰郑思肖画郑思肖( 1241 1318 )宋末元初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更名思肖,因 “肖 ”字是宋代国姓赵的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元朝以郑所南(即郑思肖)画兰花最为有名,寓意也最为明确。赵宋政权消亡后听说他坐卧必向南,以示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土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

7、同样,人询之,则曰:“地为番人夺去,汝不知耶?”或答说: “领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郑所南自宋亡后,矢不与北人交接。人知其古怪,亦不认为异隐居吴下,有田数十亩,寄之城南报国寺,以田岁入寺为祠其祖祢。遇讳必大恸寺下,而先生并馆谷于寺。一室萧然,坐必南向。贵要者求其兰,尤靳不与。庸人孺子颇契其意者,则反与之。邑宰求之不得,知其有田,因胁以赋役取。先生怒曰: “头可断,兰不行画! ” 他每逢岁时伏腊,望南野哭而再拜。喜佛老教,工画兰,疎花简叶,不求甚工。画成即毁之,不妄与人,所以他存世画的兰花及其少,现只存一幅墨兰图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郑板桥画郑板桥是 “扬州八怪 ”的优异代表,特别是写

8、兰竹花卉的一代宗师。史称 “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 ”。他的书法自成一体,隶楷各半,称“六分半书 ”,具纵横参差、瘦硬奇峭之趣。他的诗反应生活,言之有物,又具形象化,平常化的特点。以这样的诗书配在写兰作品上,就使他的画更具意趣与真气。他的 “三真 ”是他心里的显露,集中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怜悯,他说: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人皆苦其身,勤其力,耕作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民,举世皆饿死矣。所以他的画兰,就是为了表达这类“民胞物与 ”的诚挚而激烈的感情。他说: “凡吾画兰、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下在安享之人也。 ”有了这样的胸襟,他的画就

9、有了“三真 ”。板桥喜爱画盆兰,也常画峤壁兰、棘刺丛兰。板桥兰画中数目最多,最耐人玩味的是兰竹石图,这诚然是古代写兰的传统,“八怪 ”花卉画的特点,也是他的创建,他的突出成就。他在兰竹画中常添石,认为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兰竹石,接踵出,大君子,离不得 ”。板桥的兰竹石画达到至高无上的境地,而其题画诗又起了点睛之笔的作用,如: “一半青山一半竹,一半绿阴一半玉。请君茶酣睡醒时,对此浑如在石屋。 ”“一片青山一片兰,兰芳竹翠耐人看。洞庭云梦三千里,吹满春风不觉寒。 ”“石上披兰更披竹,佳人相伴在深谷。试问东风哪处吹?吹入湘波一江绿。 ”鲁迅采兰鲁迅家几代人都喜爱兰花。一九三三年十一

10、月十四日,鲁迅在致山本草稿的信中讲到 “我的曾祖父以前种植过很多兰花,还专门为此盖了三间房屋 ”。一九一一年三月十八日,鲁迅和周建人、王鹤照去旅行会稽山下大禹陵。出发前,鲁迅将预先准备好两只油漆马口铁桶和一把铜要大家带上。到以大禹陵,阅读了禹庙、窆石亭,就上会稽山采兰。此后,鲁迅把此次上山的经历,写成辛亥游录,刊在一九一二年二月第一版的越社丛刊第一辑上,签字 “会稽周建人乔峰 ”。对于那次会稽山采兰之事,周建人暮年还常常提起:“老大(鲁迅)采到 一叶兰 后,喜悦极了,对我说:老三,我们真不枉此行!回到家里,我们当心地将兰花上盆种好。此后,老大应蔡元培先生之邀,赴京供职,开初他想把兰花也一同带走

11、,但终因路远迢迢而未带去。临行前,他特别关照我,要把这几盆兰花种好。不久,我也应聘去一所学校任教,平常极少回家,此后,一叶兰 终于坏死。为了不使老大痛心,我一直没有把这个信息告诉他。 ” 椒焚桂折佳丽老,独托幽岩展素心。岂惜芳馨遗远者,故土如醉有荆榛。朱德喜兰朱德一世对兰花情有独钟,不论是在战争年月,仍是在和平常期,他对兰花的宠爱有始有终。兰花不单给朱德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也令人们看到了他充满生活情味、感情细腻一面。从前在云南参军之时,朱德就已经开始喜爱兰花了。内行军作战之余,他常四周采集兰花,移植起来赏识,由此累积了一些对于兰花品种及种植方面的知识。1928 年,朱德率南昌起义队伍与毛泽东

12、带领的秋收起义队伍在井冈山成功会师。井冈山茨坪东南的山中盛产各样兰花,特别是井冈兰,人称 “兰花坪 ”。多年以后再次见到野生兰花,朱德异样喜悦,他常在空暇时去山里寻花赏花,碰到珍品,就采回去,尽心培养。朱德爱兰的故事在井冈山民众中广为流传,留下了 “当年朱军长引种兰花,香飘湘赣界限八百里 ”的美谈,甚至还被编入一首红色歌谣中吟唱:“朱军长挑来湘江水、浇得井冈兰花放。”远离了烽火纷飞的年月,朱德有条件得以认真研究兰花。每当出门视察时,只需当地产兰花,又有空暇,他老是饶有兴致地去公园或山野寻兰,碰到好的品种,就带回北京,认真种植。假如碰到花卉展览,他也必定不会错过。他的踪迹几乎遍布江浙、闽赣、两广

13、、川贵及海南岛等产兰的主要地域。听说,1961 年 2 月,他到福州鼓山阅读,经过一棵古树,仰头一望,便说树上有兰花,大家半信半疑。于是,有人爬上树观察,果真从树上采得一束兰花。在朱德既科学又仔细的照顾下,朱德家中养的几千盆名贵兰花长势优异,但是他其实不知足于此,他常常把自己精心培养的兰花赠予他人或园林部门,与大家一同分享兰花的芳香与漂亮。从1961 年开始,他派人专门将合适在亚热带地域种植的160 余盆兰花,分三次赠予给成都杜甫草堂。北京中山公园的兰花,很多是朱德所赠。据公园的一位老园艺工人回想:“朱老总常常送给我们兰花,如海南岛的海燕齐飞 ,广东的墨兰、 玉沉大贡 、银边大贡 、 金丝马尾

14、 ,四川的多花兰、夏蕙、 隆昌素 、鹤起绿漪 ,江浙的 衢州素 ,云南的 大红舌和秋兰等。 ”别的,朱德还把自己珍藏的兰花方面的书本送给园林部门,鼓舞他们认真研究,提高种植技术。兰花给朱德的生活增加了很多情味,凡是看到兰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抑或发现新的兰花品种的时候,朱德常常诗兴大发。1961 年3 月 3 日,朱德在广州越秀公园兰圃观光时,即兴赋诗游越秀公园: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同年暮秋,朱德曾赋七绝一首,来描绘自己在勤劳奋作中获取的乐趣: “幽兰奕奕待冬开,绿叶青翠映画台。初放红英珠露坠,香盈十步出庭来。 ”1962 年 1 月 1 日,朱德观光北京中山公园兰花展览,赋诗咏兰展: “春来紫气出东方,万物滋长齐发光。幽兰新展新都市,人人交口赞国香。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赏识,依旧得地自含芳。 ”其末四句此后印制在 1988 年 12 月 25 日刊行的特种邮票中国兰花小型张上。1963 年,朱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