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艺术欣赏.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798474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艺术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日本艺术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日本艺术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日本艺术欣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日本艺术欣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艺术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艺术欣赏.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艺术欣赏一、樱花樱花,一种很普通却又很美丽的小花,素来为日本人们追捧,许多的日本诗人赞美樱花,许多的日本作家歌颂樱花,借樱花抒情”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昨来风雨偏相厄,谁向人天诉此哀?忍见胡沙埋艳骨,休将清泪滴深杯。多情漫向他年忆,一寸春心早巳灰。” (选自苏曼殊的苏曼殊诗集珠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1991-09) 日本人对樱花的热爱是从久远的古代就开始的,然而日本人为何尤其喜爱这种并不出奇的小花呢?其实樱花和菊花同为日本的国花,菊花象征着高贵的皇室,而樱花则更多的象征着平民。“日本的樱花虽是闻名遐尔,然而其国花却是种类繁多色彩缤纷的菊花。每年正月,全国各地有不少菊花展,尤其

2、如明治神宫新宿御宛等展览,更是突出,甚至一棵大轮菊花能开出数百朵,而且是一齐绽放。”(节选自菊花与刀鲁恩本尼迪克特 孙志民译 2005年九州出版社出版)而且,樱花与日本的国民性密切相关。樱花的特征与日本人的国民性格相似,因此日本人尤其喜爱樱花,甚至有人说“樱花就是日本人”。樱花花瓣很小,一朵花不算什么,但是将一树树樱花连起来,汇成一片花的海洋,则就蔚为壮观了。樱花颜色单一,呈现粉红,樱花美在整体,樱花花期很短,只有十六天左右,但是就是这十几天的时间里,它会将他所有的美呈现给整个世界。所以说樱花与日本人极其相像,也因此日本人极其珍视樱花。日本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即使遭遇地震、海啸、核电站泄漏这样的

3、灾难,日本人仍能保持镇静,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日本地震后,福岛核电站工作停滞,大量辐射性物质产生,于是当地政府立即决定派出一组工程师下到电站机组中进行抢修,当时机组中已累积大量辐射性物质,到那里去抢修,可谓是九死无生。然而消息刚一公布,就有许多工程师自愿前往,他们中不乏一些工作经验丰富,生活富足,甚至有一些再过一两年就可退休颐养天年了,但是为了国家,他们甘心奉献,甘愿去死,正因为这种精神,日本才能在那样一个小岛创造让世界瞩目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也是因为这种民族的团结,日本才能在二战后快速恢复经济并迅速崛起。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精神,而樱花骤然开放骤然凋谢的特点则正符合这种国

4、民性。日语里有一句话叫做“花数樱花,人惟武士”,日本人对樱花与武士的认同由此可见一斑。樱花受日本人喜欢的又一重要原因是樱花符合日本人的审美观。樱花颜色单调,一般是白色或者粉红色,开放时也很淡,似有保留,更有一种朴实之美。日本有一句谚语说:“樱花七日”,也就是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是七天,往往一阵风雨过后便会满地樱花,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世事无常。所以,樱花符合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于是日本人才如此喜欢樱花。只要日本人的信仰不变,他们对樱花的喜爱就不会变。据人民日报登载,1982年3月,日本福冈市为拓宽高速公路不得不砍掉大片樱花树。当市民得知此消息时,纷纷到市政府请愿,请求市长宽限几日已让樱花开完最后

5、一次。这样一来,虽然工期延误了半个月,但是福冈市却为此沸腾,市民上到了最后一春的樱花。赏樱花活动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历史。公元7世纪,持统天皇特别喜爱樱花,多次到奈良的吉野山观赏樱花。另外据说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赏樱大会是公元9世纪檫峨天皇主持举行的。现在日本人的春天赏樱花的习惯已发展成为每年必然进行的游乐活动。每年春天日本电视台每天都要发布樱花从南到北绽放的消息。普通百姓成群结队赏樱花成为春天日本街头的独特风景,很多赏樱人在花树下载歌载舞。每到樱花开放季节,日本气象厅便以“染井吉野樱”为对象,跟踪观测各地的开花情况,预报开花日期,即所谓“樱花前线”。所谓“樱花前线”就是借用气象学用语,将开花

6、日相同的地点连结成一条类似气压前线的“樱花前线”,以预测樱花的开花日期。可以说,这已成为日本人春游赏樱活动不可缺少的信息指数。报刊和网站上,还有好事的人每天将自己搜集到的各地最新情况或照片等,按照日本对樱花开放情况的分类,刊登出来或帖在互联网上,供人们参考。“樱花前线”一般是从南向北,从海岸向内陆,从低地向山区依次推进。樱花开放状态大致分为“蓓蕾、初开、五分开、七分开、满开、开始凋落和开闭”等8个阶段。这些都是日本人“花见”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总之,日本人特有的岛国国民心理使得日本人对花的美的欣赏具有有别于其他国家国民的独特之处,日本人的集团主义、独特的生死观和崇尚武士道精神,多愁善感的诸多

7、心理特征使他们对樱花情有独钟。二、茶道很难想象,日本这样一个崇尚武士道的国家,竟然会喜欢喝茶这种安静的活动。在日本,喝茶是一种风尚,也是高层社会休闲会客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人饮茶,惬意、自然、朴拙,而日本茶道有一套固定的规则和一个复杂的程序和仪式。日本茶道的仪式都是严格经过精心提炼后形成的最周到、最简练的动作。如入茶室前要净手,进茶室要弯腰、脱鞋、以表谦逊和洁净。日本有一句格言:“茶室中人人平等。”从前,把象征阶级和地位的东西留在茶室外,武士的宝剑、佩刀、珠宝等都不能带进茶室。当然,现今茶道已不强调这些,但进茶室仍有诸多规矩,比如不能交头接耳,不能衣冠不整,因为茶会必须保持“和谐、尊重、纯净、

8、安宁”的环境。 日本茶道有许多重要流派。从昭和时代以来,不少知识分子认识茶道,罔仓天心的茶书被广泛阅读,与此同时茶道人口趋向女性化,茶道成为现代女性的一种修养,在妇女中得以普及。 现代日本茶道由数十个流派组成,其中最大的流派是以千利休为祖先的三千家,此外还有薮内流、远州流、宗偏流、江户千家流、大日本茶道学会等流派组织。要学茶的人在各自流派入门,跟有教授资格的茶人不断修行,到一定年限领得证书,认可各种门第资格。里千家是日本最有影响的茶道组织,全国有三分之二的茶人参加,在国际上有六十三个“同好会”,有专门的出版社,对日本文化、经济有很大影响。茶是唐代始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主要通过日本遣唐使、留学僧及

9、去日华僧带去。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日本天台宗开山大师最澄和尚(又称传法大师)赴天台山国清寺留学返回时,不仅带回天台宗经典,而且从中国带回茶籽,栽于近江(今日本滋贺县境内)的台麓山地区。最澄是日本植茶技术的开拓人,从此揭开了日本植茶的历史序幕。与最澄同期来华的空海和尚(又称弘法大师)在长安青龙寺学习密宗教义,回国后在高野山金刚寺创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大师,并且带回了中国制茶的石臼和制茶技术。815年,中国唐宪宗时,中本平安朝嵯峨天皇临朝,空海上了一份空海奉献表,其中说道:“茶汤坐来,乍阅振旦之书。”这是日本最早的饮茶记录。还有一位留唐归来的永忠和尚当815年嵯峨天皇巡幸韩崎之地经过崇福

10、寺来到梵释寺,兼任两寺的大僧都永忠亲自烹茶献给天皇,天皇非常喜欢,当场赐衣,这是日本正史中有关天皇饮茶的最早记载。首先创立茶道概念的是十五世纪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公元一四四二年,十九岁的村田珠光来到京都修禅。当时奈良地区盛行由一般百姓主办参加的“汗淋茶会”(一种以夏天洗澡为主题的茶会),这种茶会首创的采用了具有古朴的乡村建筑风格的茶室草庵“四鋪半草庵茶”,对后来的茶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日本茶道的一大特色。村田珠光在参禅中将禅法的领悟融入饮茶之中,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从佛偈中领悟出“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那首佛偈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村田

11、珠光以此开创了独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朴素的草庵茶风。由于将军义政的推崇,“草庵茶”迅速在京都附近普及开来。村田珠光还他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他认为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清心是“禅道”的中心。他将茶道從单純的“享受”转化为“节欲”体现了修身养性的禅道核心。据日本茶道圣典南方录记载,标准规格的四张半榻榻米茶室就是珠光确定的,而且专门用于茶道活动的壁龛和地炉也是他引进茶室的。此外,村田珠光还对点茶的台子、茶勺、花瓶等也做了改革。自此,艺术与宗教哲学被引入喝茶这一日常活动的内容之中并得到不断发展。继村田珠光之后武野绍鸥,他对村田珠光的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还把和歌理论输入了茶道,将日本文化中

12、独特的素淡、典雅的风格再现于茶道,使日本茶道进一步的民族化了。真正将日本的茶道推向平民化的却是他的高足千利休。 ?B g9%千利休被称为“茶道天才”,他于16世纪将以禅道为中心的“和美茶”发展并推广贯彻成为“平等互惠”的利休茶道。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清寂”也写作“静寂”。它是指审美观。这种美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佗”字上。“佗”日语音为wabi,原有“寂寞”、“贫穷”、“寒碜”、“苦闷”的意思。平安时期“佗人”一词,是指失意、落魄、郁闷、孤独的人。到平安末期,“佗”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静寂”、“悠闲”的意思,成为很受当时一些人欣赏的美的意识。这种美意识的

13、产生,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日本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佛教净土宗应运而生。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社会看成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创作所谓“草庵文学”,以抒发他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这种文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室町时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竞争激烈,商务活动繁忙,城市奢华喧嚣。不少人厌弃这种生活,追求“佗”的审美意识,在郊外或城市中找块僻静的处所,过起隐居的生

14、活,享受一点古朴的田园生活乐趣,寻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闲寂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这种美意识引进“茶汤”中来,使“清寂”之美得到广泛的传播。 茶道之茶称为“佗茶”(不是沱茶),“佗”有“幽寂”、“闲寂”的含义。邀来几个朋友,坐在幽寂的茶室里,边品茶边闲谈,不问世事,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修身养性,心灵净化,别有一番美的意境,故此,茶道之茶被称为“佗茶”(不是喝的沱茶)。千利休的“茶禅一味”、“茶即禅”观点,可以视为茶道的真谛所在。据记载,茶还具有药物作用,而且这一作用自古被中国僧人们看重,茶被当做读经坐禅的伴侣。“传说 达摩大师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时,一日,由于几年的疲劳,终被睡魔所袭,翌日醒来,达摩大师悔恨不及,将两眼挖出摔在地上。不久,两只眼珠变成两株植物,食其叶精神振作,勇猛精进之心倍增。达摩大师立即将其叶的用法传授给了弟子,这便是后世的茶。饮茶的习惯广泛传开。”(选自日本茶道文化概论第七章 东方出版社 第四版 1992年11月) 从这一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茶与禅的重要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