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导学案(精品)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797506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愤导学案(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书愤导学案(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书愤导学案(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书愤导学案(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书愤导学案(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愤导学案(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愤导学案(精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泗县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 编号: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课时使用时间长恨歌新授22012、10学习目标1、 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 掌握借景抒情、运用典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3、 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学习重点、难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理解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一、 自主学习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陆游,字 ,号 。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诗人。诗作今存 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 诗稿、 文集。主要诗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

2、作、沈园二首、示儿等。背景介绍: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书:书写;愤:悲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

3、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二、解释加点的词:中原北望气如山气:楼船夜雪瓜洲渡渡: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思考与探究】1、诗题解读2、诗人“书”了哪些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 。)3、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平?或忧愤了什么?AB C 4、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5、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6、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比较阅读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

4、,比较陆游书愤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有哪些异同。(提示)1、社会背景:2、作者经历: 3、主要意象: 4、个人情感: 5、表达技巧: 6、作品风格:【延伸拓展】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两首诗表现的重点和风格上的差异。完成下面的练习:1、对这两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为同期诗作,但其风格与表现形式却迥乎不同。前者,情调严肃而激越,正面凸现一个“愤”字;后者,情调诙谐,在貌似轻松中流泄内心的忧愤。 B、书愤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大捷,诗人将自己的激情直接蕴藉其中,使全诗悲愤的基调透射出一抹靓丽色彩。 C、

5、临安春雨初霁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素衣莫起征尘叹”,既是自砺绝不会坏风气的污染,又是对家人的安慰。 D、陆游的书愤与杜甫的蜀相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即诗人均联想到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借以自勉;同时又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炼在一起,分别锤炼出尾联那样的警句。2、对陆游的这两首律诗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 )A、书诗首联抒写诗人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为全诗的诗眼和灵魂。不仅总挈了全诗,也刻画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空怀爱国热忱,却不知世事艰辛;遥望金兵侵占的中原,愤恨之情郁积如山。 B书诗颈联与首联形成对照首联写过去,本联写现在,首联写暮年。“空自许”与“世事艰”相对应;“已

6、先斑”与“气如山”相对应。二联不仅仅处处对照,而且诗脉贯通,概括出诗人的整体形象。 C、“世味”,“薄似纱”,诗句表层写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其隐含信息,则是揭示世味薄必然直道穷的现实南宋小朝廷得过且过,官场风气一天坏似一天,诗人慨叹:在如此的环境中为官,会有什么作为? D、临诗颈联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到了京城,不屑去结交权贵以求攀升,却独自待在客馆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对生活细节的这种描写,既是个人心迹的剖白,又是对污秽的官场生活的否定。教学设计泗县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答案 编号: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课时使用时间长恨歌新授22012、10学习目标4、 品味诗歌语言,

7、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5、 掌握借景抒情、运用典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6、 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学习重点、难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理解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二、 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主要诗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等。背景介绍: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

8、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书:书写;愤:悲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二、解释加点的词:中原北望气如山气

9、:豪壮的气势楼船夜雪瓜洲渡渡:渡口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兄弟,引申不相上下【思考与探究】1、诗题解读明确:书:即书写,愤:心中不平、不满意。两个字合起来,即:写写我心中的不平。2、诗人“书”了哪些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3、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平?或忧愤了什么?A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B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C忧愤自己:年

10、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4、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第二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分大散关”由六个名词叠加,省略了相关的动词,体现了诗歌的精炼性和含蓄性。而且名词叠加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抵御敌寇、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这种名词叠加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影响较大,例如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就是连续地运用名词叠加,营造浓郁的抒情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塞上长

11、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诸葛坚持北伐,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结句揭示全诗“愤”的由来,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6、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主张抗战,英勇杀敌,忧国忧民,遭受打击,虽壮志未酬,仍忠心不已。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 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

12、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二、比较阅读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书愤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有哪些异同。答:1、社会背景:离乱时代2、作者经历:晚年之作胸怀大志不得重用(创作时间、生活境遇)3、主要意象:诸葛亮:杜甫忠心、功绩(慨叹)陆游矢志不渝(羡慕)4、个人情感:杜甫不得重用的痛苦(旷古悲凉)(壮志难酬)陆游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业)(陆游以诸葛自况,渴望建功立业)补注:作此诗时,陆游已是61岁的老人。此时他已罢官6年,只挂着一个空职蛰居故乡。直到作此诗,才因任权知军州事(暂时主持地方军队和民政事物)而被起用。因此,

13、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总结:表达技巧:杜甫情景交融 陆游用典明志作品风格:杜甫沉郁(深沉蕴藉)陆游(悲愤)悲壮因此基调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蕴藉着豪壮的感情。【延伸拓展】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两首诗表现的重点和风格上的差异。完成下面的练习:1、对这两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为同期诗作,但其风格与表现形式却迥乎不同。前者,情调严肃而激越,正面凸现一个“愤”字;后者,情调诙谐,在貌似轻松中流泄内心的忧愤。 B、书愤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大捷,诗人将自己的激情直接蕴藉其中,使全诗悲愤的基调透射出一抹靓丽色彩。 C、临安春雨初霁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素衣莫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