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重点.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7972868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免疫学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免疫学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免疫学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免疫学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学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重点.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学概论p1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1-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和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两大类.-固有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生物在长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低第一道防线。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粒细胞、NK细胞、和NK T细胞,其识别免疫原虽然不像T细胞和B细胞那样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但可

2、通过一类模式识别受体(PRR)去识别病原生物表达的称为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PAMP)的结构. 特点:先天获得,出生后即具备,无特异性,作用范围广,无记忆性,第一道防线。-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可分三个阶段:识别阶段活化增殖阶段效应阶段。特点:后天获得,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扩大性 ,限制性,多样性。类型: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抗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比较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获得形式固有性(或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获得性免疫,需接触抗原发挥作用时相早期,快速(数分钟4天)45天后发挥效应免疫原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特异

3、性抗原识别受体由于细胞发育中基因重排产生多样性免疫记忆无有,产生记忆细胞举例抑菌、杀菌物质、补体、炎症因子,吞噬细胞,NK细胞,NK T细胞T细胞(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B细胞(体液免疫-抗体)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NKT细胞、T细胞、B1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指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内器室膜上能够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PRR包括: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 MR) ,清道夫受体

4、(scavenger receptors,SR) ,Toll样受体 (Toll like receptors, TLR)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即PRR识别结合的配体,是病原体及其产物所供有的、某些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清除、杀伤病原体。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杀伤靶细胞.加工、提呈抗原。免疫调节NK细胞:具有直接杀伤靶细胞效应,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NK为大颗粒淋巴细胞,胞浆中含许多嗜天青颗粒,这些颗粒内含有溶解细胞的穿孔素(perforin)和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颗粒

5、酶(granymes)等。NK表面主要有CD2(即E受体),CD16(低亲和力IgGFc受体,FcR)以及CD56等。NK表面也有IL-2受体和干扰素受体,IL-2和IFN-能活化NK细胞和增强其细胞毒活性。NK细胞杀伤作用的机体:穿孔素/颗粒酶途径,Fas/FasL 途径,TNF-与TNFR-I作用途径 树突状细胞CD:细胞膜向外伸出许多很长的树状突起,胞浆内无溶酶体及吞噬体,故无吞噬能力,可通过胞饮摄取抗原,或利用树突捕捉和滞留抗原异物。简述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的主要特点: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主要参与的细胞黏膜上皮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6、NK细胞、NK T细胞、gdT细胞、B1细胞abT细胞、B2细胞、抗原提呈细胞主要参与的分子补体、细胞因子、抗菌蛋白、酶类物质特异性抗体作用时相即刻-96小时96小时后启动识别受体膜式识别受体,胚系基因直接编码,较少多样性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胚系基因片断发生重排,具有高度多样性识别特点直接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具有识别“非己”的能力T细胞识别APC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B细胞直接识别抗原表位具有高度特异性作用特点不经克隆扩增和分化,迅速产生免疫作用,没有免疫记忆功能经克隆扩增和分化,成为效应细胞后发挥免疫作用,具有免疫记忆功能维持时间维持时间较短维持时间较长淋巴结的功

7、能:1)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细胞约占75%,B细胞约占25%。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是淋巴再循环的重要环节-枢纽。4)过滤作用:淋巴液在淋巴窦中缓慢移动,有利于窦内Mf吞噬、清除细菌、毒素或癌细胞等抗原性异物,从而发挥过滤作用。 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1、使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为合理;2、淋巴组织可不断地从循环池中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3、带有各

8、种特异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和B细胞,包括记忆细胞,通过再循环,增加了与抗原和APC接触的机会,这些细胞接触相应抗原后,即进入淋巴组织,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从而产生初次或再次免疫应答;4、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有利于动员各种免疫细胞和效应细胞迁移至病原体、肿瘤或其他抗原性异物所在部位,从而发挥免疫效应。抗原的概念: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抗原有两种特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

9、产生免疫应答,包括诱导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和 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有特异性 结合的能力。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抗原性的物质半抗原只有抗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完全抗原半抗原载体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定义: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抗原表位的类型: 1-T细胞决定簇: 为一段线性排列的氨基酸序列,即顺序决定簇(sequential epitope)又称为线性表位(linear epitope) ,需经APC(antigen presenting cell)加工处理,并

10、与其MHC分子结合后,才能被T细胞的抗原受体(TCR)识别。- 能够与MHC并被TCR识别的肽段- 与蛋白质分子构象无关- 与肽段在蛋白质分子中的位置无关- 主要决定于肽段的氨基酸序列- 与宿主表达的MHC分子有关2-B细胞决定簇:指短肽或多糖残基在序列上不连续性排列,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构象,可直接与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BCR)结合,无需加工变性,也无须与MHC分子结合。即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 epitope)又称为非线形表位(non-linear epitope)。 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特性的比较特性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表位受体TCRBCRMHC分子必需无需表位性质主

11、要是线性多肽无然的多肽、多糖、脂多糖、有机化合物表位大小8-12个氨基酸(CD8+T细胞),12-17个氨基酸(CD4+T细胞)5-15个氨基酸、5-7个单糖或5-7个核苷酸表位类型线性表位构象表位:线性表位表位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抗原分子表面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1-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与结构的复杂性 分子构象(conformation)易接近性accessibility物理状态 2-宿主方面的因素:宿主与抗原来源的种系进化关系 宿主的遗传背景 年龄、性别与机体的健康和营养状况3-抗原进入机体方式的影响:抗原剂量进入机体的途径次数与佐剂合

12、用。抗原的种类:1-根据诱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参与分类,2-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3-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4-其他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 antigen TD-Ag):需在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Ab,由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组成。绝大多数Ag属此类。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TI-Ag):不需T细胞辅助或依赖程度较低即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少数Ag属此类。如细菌多糖、聚合鞭毛蛋白等。试比较TD-Ag和TI-Ag 的特点。TD抗原与TI抗原的比较特性 TD抗原 TI抗原对APC细胞的需要 需

13、要多数不需要活化的B细胞 B2 B1T细胞的依赖性 依赖 不依赖诱生的Ig类型 IgG、 IgM、 IgA IgM再次免疫应答 产生不产生免疫记忆形成不形成 诱生免疫耐受性难易 难 易多克隆B细胞活化剂作用 +抗原举例 BSA、OVA、SRBC、类毒素等 肺炎球菌荚膜多糖、LPS、多聚多糖等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在人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同抗原。异嗜性抗原是引起免疫病理的物质基础,异嗜性抗原有助于临床辅助诊断。异种抗原(xenogenic antigen):来自于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马血清

14、抗毒素有其两重性。 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 : 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抗原,亦称同种抗原或同种异体抗原。主要包括血型(ABO/Rh)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在人类为HLA)。 自身抗原autoantigen: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组织成分。隐蔽的自身Ag。修饰的自身Ag。独特型抗原(idiotypic antigen):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及BC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象,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 : 指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与MHC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被CD8+T细胞的TCR识别。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 : 指并非由抗原提呈细胞合成、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与MHC 类分子结合为复合物,被CD4+T细胞的TCR识别。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 病原微生物及毒性物质,- 异种动物血清,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 antigen,又称Forssman抗原),- 血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