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孟子语录》教案.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7971807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孟子语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孟子语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孟子语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孟子语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孟子语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孟子语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孟子语录》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孟子语录教案孟子语录教案【一】一、检查预习情况:提问有关孟子的资料和字词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著作有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学派大师,史称“亚圣”。二、展示目标(如上)三、学习新知:1、师范读课文。2、生自读课文。3、结合译文理解内容课文分析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一书共收入七篇文章,每篇又分“上篇”和“下篇”。 先讲解字、词所:不译。欲:想要得到。也:句末加强判断的语气词,不译。亦:也。可:能。得兼:应为“兼得”的倒装,同时得到。舍:舍弃。者也:连用时,加强判断语气。生:生命,也可以理解为“活着”。义:

2、可以理解为最高尚的思想、行为、道德(真理、信仰、正义等)。译文: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择义。 全文共四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一个设喻,用“鱼”和“熊掌”两种事物来假设比喻,让作者对二者做的一个取舍,结论是舍鱼取熊掌,突出了熊掌的重要性。这样,自然引出“生”和“义”及对二者的取舍,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舍生取义。选择了“义”,也就是选择了真理,正义信仰,有益于大众的思想和行为,表明了孟子的高尚情操。*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在内容上基本

3、接近,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道德标准之一。这种思想道德在近、当代革命过程中激发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今天,对于广大的中学生的道德建设来说,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孟子是讲道理的高手,能用通俗、形象、生动的比喻,阐述深奥的哲学道理,这样便于读者的理解。这种写法也为同学们今后写议论文提供了经验。4、学生思考:“舍生取义”这个成语的意思?学习目标: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3、掌握理解“舍生取义”的意思。学习重点:全文字、词含义,全文大意。 学习难点:对“舍生取义”的理解。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指为了真理和正义,宁可舍弃

4、生命,了不做不义的事。)5、练习背诵课文。四、小结:内容和孟子思想。五、作业:默写课文和练习册内容。孟子语录教案【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孟子和孟子的思想;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熟练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准确把握课文主旨。3、情感、态度、价值观: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学重点感知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教学难点“兼得”和“舍生取义”二词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师范读,生体会。二、介绍相关资讯:1、作家作品: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战国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2、题目赏析: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就以“鱼”和“熊掌”作比喻,巧妙的回答了人在一生中的关键时刻应该如何作出正确选择的问题。三、再读课文,积累相关词语。四、师生共同赏析课文,掌握关键词语。欲:想得到的亦:也子得兼:该词位置前后颠倒,应作“兼得”,译作“同时得到”。舍:舍弃五、师生交流,小组合作写出文章结构提示:六、生合作探究后总结文章主旨:本文是孟子的一段语录,以鱼和熊掌设喻,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七、处理课后习题。八、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