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7970489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赏析】: 这首诗写作于天宝初年。杨山人大约是李白早年“访道”嵩山时结识的朋友。李白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一诗云:“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唯有君。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在朱紫盈门的境遇里,与之言行契合的只有这位杨山人,可见两人情意之深。如今这位道合者就要离去,诗人抚今忆昔,感慨倍增。全诗分三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嵩山的风光,抒发了诗人对嵩山以及对从前遁迹山林、寻仙访道生活的眷念之情。首联写峰峦,起句豪迈。一个“我”字颇有“万物皆备于我”的气概。“万古宅”

2、似即指嵩阳县境内的玉女峰。李白当年访道嵩山,未必就栖身于此,这里选用“玉女”的峰名,是为了与上句的“万古宅”相对应。“玉女”为天上的仙女,“万古宅”就暗含仙人居所的意思,使神异的气氛更加深厚,也更加令人憧憬。三、四句展现的境地更加漂亮奇妙。月不行留,而要“长留”,并且使它处在最恰当、最美妙的位置上。晶莹的月亮悬挂在青翠挺立的松树之上,下面是长流不断的溪水。它不只生动地显现了嵩山秀丽的风光,而且寄予着隐居者高洁的情怀。五、六句为其次层,写杨山人归山后的活动。诗人想象杨山人归去后将采摘仙草,而嵩山玉女峰一带就散布着开满紫花的菖蒲。这种菖蒲“一寸九节,服之长生”(神仙传),正可满意他求仙的欲望。这联

3、上句写人,下句写山。人之于山,犹鱼之于水,明显有“得其所哉”的寓意。“尔”字又和前面的“我”字照应,渲染出浓郁的别离气氛。末二句为第三层,诗人向好友表示“岁晚或相访”要和他一起去过求仙访道、啸傲山林的生活。结句把这种思想心情化为详细的形象:仿佛在湛蓝的天空中,一条白龙在向前曲折游动,龙身上骑坐着风度潇洒的诗人,他那仙风道骨与“青天”、“白龙”相表里,构成了漂亮和谐的意境。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从头至尾不写离愁别恨。写景的局部清幽高远,写杨山人归山后的生活,舒适安闲。结尾骑龙相访的奇妙画面,又显得豪放飘逸。通篇紧扣诗题,通过颜色鲜亮的画面,把送别之意、惜别之情表达出来。借用前人的话说,就是用景语代替

4、情语。它所写的“景”,既为外在的景物,也为内在的感情,是“情与景偕,思与境共”的统一体。例如描绘嵩山秀丽的风光,抒发了诗人对它的倾慕之情,就寓有思念杨山人和憧憬栖隐生活的思想感情在内。三者迭合在一起,惜别的情意,就显得非常浓烈。惜别而不感伤,一往情深,而又表现得超奇旷达,这样的送别诗是特别罕见的。它构思新颖,如镜花水月,亦真亦幻,不受通常的时空观念的束缚,不为常人的思想感情所左右,更不因袭仿照,落入前人的窠臼,表现了诗惊人的制造力。李白写诗还经常运用夸大的艺术手腕使描绘的对象抱负化、奇妙化,以引起读者想象与思慕的情趣。例如,“宅”为常见事物,并无新颖之处,可是在前面加上“万古”二字,就变得奇妙、空灵而耐人寻味了。又如一轮明月挂在溪边的松树上,景物当然迷人,但若仅仅如此,诗味并不许多。诗人别出心裁,在前面冠以“长留”二字,突出意志的力气,这样人和物都发生了“超凡入圣”的变化,涂上一层奇妙瑰丽的颜色,从而引人遐想,逗人情思。唐人张碧曾用“天与俱高,青且无际”(唐诗纪事)评价李白的诗,这八个字形象地表现了李白诗歌奇妙超迈而又质朴自然的特色,确乎是知音者的评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