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地基处理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796325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地基处理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XX地基处理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XX地基处理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XX地基处理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XX地基处理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地基处理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地基处理方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运城邦第七期填土区场地强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东莞市凤岗镇大运城邦花园内,属山前冲积地貌,场地经过堆填,呈不规则扇形。地面标高53.33米一65.64米,场地起伏很大。拟建场地与现有道路连接,周边有规划道路,交通方便,拟建筑包括45栋3层住宅楼,高约12.15米,框架结构。南部23栋住屋楼建整体一层地下室,开挖深度约5.1米,其余建筑物均建独立地下室,开挖深度3.6米。场地北侧为五期商业用地,紧邻规划的小区道路,西侧为笫六期用地,东侧为幼儿园用地,南侧为规划边坡。二、工程地质条件依建材广州地质工程勘察院,2014年6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区地层自上而下分为;第四系填土层

2、, 笫四系坡积层, 第四系冲积层, 笫四系残积。大运城邦第七期别野区均为回填土区域,3一10米。为达到地基最底层的有效加固,达到技术要求,总结多年来经验建议土层厚度为6米以上的,单点夯击能选用3000KN.m,且最好填土是碎石土,要排除地下水和地表水,强夯是最经济、最省时间的方法,强夯处理,面积约38000。强夯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20Kpa三、强夯技术参数 (一)主要施工参数, 1,按中国铁道设计科学研究院深圳研究设计院(2014,12)方案进行施工。南侧市政道路与南侧小区道路地基处理,单点夯击能3000KN.m, 点夯二遍,夯点间距3.5X3.5米,夯点布置笫二遍与策一遍梅花形布置,

3、 每点 如图所示。满夯夯击能1500KN.m二遍, 锤印搭接35cm。每点二击。其它单点夯击能2000KN.m, 点夯二遍, 夯点间距3.5X3.5米,夯点布置笫二遍与策一遍梅花形布置, 如图所示。满夯夯击能1500KN.m一遍, 锤印搭接35cm。每点二击。其它单点夯击能。 3.5m 3.5m 3.5m形:第一遍点夯,形:第二遍点夯2、间隙周期:两遍夯击间隔时间一般为7天,填土料为粗颗粒时可以缩短间隔时间。 3、机械设备:点夯采用强夯机为宇通YTQH450履带式起重机,夯锤重18-25KN钢锤,直径2.0m-2.5m。(二)、收锤标准:夯点的夯击数应按现场试夯参数的确定,满足以下条件:也可以

4、收锤。1、单点夯击击数5一8击2、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3、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1/4。3、不应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三)、强夯效果的检测 强夯完成后一、二周,采用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对强夯处理地基效果进行检测。质量检测的数量和位置;检测的数量根据有关规范确定,检测位置应选项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四)强夯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为了确定强夯振动对周围环境、建(构)筑物的影响,应在试夯时对强夯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估。采取相应措施减小振动。为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设置隔震沟,对强夯振动起衰减作用。在邻近构筑处开挖隔震沟,深度为1.5-2.0米。三、强夯施工执行标准和

5、加固要求 (一)强夯施工执行标准的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5);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07-2011); 4、强夯地基技术规程(YST209-92,YBJ25-92); 5、业主提供的强夯净化区域图。(二)强夯加固技术要求 1、加固后的复合地基:地基土承截力特征值不小于12OKPa。 2、加固后的复合地基:地基土成为强度高、压缩小、固结稳定较均匀的场地,完全消除新近填土的自重沉降及湿陷性沉降。 3、加固后的复合地基:强夯后的场地整体沉降约为30-40cm。四、强夯施工技术 (一)、

6、试夯区的施工 为了明确强夯参数:似在正式施工前,邀请建设、设计监理、质检等单位领导或工程技术人员到场。在第一、二遍施工前选定试夯区进行试验性施工,设置试验区可以初步了解土层的可夯性,即夯后能达到120KPa承载力,因为加固技术能达到的指标除和强夯参数和工艺有关外,还跟土质有关,一般来说,碎石土夯后承载力和压缩模量较大,而粘性土特别是含水量较高时,强夯效果效差。(1)、试夯区是作为大面积施工确定最佳参数。 1、确定最佳夯击能。2、确定夯击遍数,夯击击数。3、确定强夯后的周边隆起值。4、确定夯沉量与单位夯击能的系数。5、采用钻探取土及标准贯入试验方法检测强夯试验区,是否符合地基承载力要求和压实系数

7、。6、夯点间距用红色胶袋(装砂)放出第一遍夯点,误差控制在5cm。(详见强夯夯点平面布置示意图)。7、强夯机和夯锤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中心。8、测出夯锤顶标高,将数据记录在强夯施工记录表上。(详见附表1)9、提起夯锤至设计要求的高度,夯锤自由下落。10、当夯锤落下后,测出锤顶标高(在强夯施工记录上记下标尺读数),并计算出第1击的夯沉量填入表内。11、按照第1击的施工方法进行第2击,第3击的施工。12、当最后两击夯沉量不大于5cm(即达到收锤标准)停止对该试验点的夯击。13、测量员计算击该试验点的最后两击平均沉量和累计夯沉量填入记录内。将试验情况及调整后的强夯施工参数(工程联系单)的形式报监理审批后

8、方可进行正式施工。(2)、大面积强夯施工 1、根据试夯所确定的施工参数,按试夯区的施工工艺及步骤完成强夯施工。 2、按设计要求整平场地。 3、用测量仪器根据施工图将强夯各区的外围线进行定位,布设控制点。 4、放出强夯各区的边线及角点,并在距强夯区边线外围10m处立桩作标记。5、按各区的夯点布置图用白灰放出强夯区的外围边线。 强夯施工工序图开工 平整场地标高测定 强夯施工参数测量放线、定位复核点夯记录第一遍点夯夯坑填平点夯记录第二遍点夯夯坑填平标高测定满夯夯后测定6、按“强夯施工技术规程”施工(3)、强夯施工工程见强夯施工工序图。1、施工准备阶段须搜集和熟悉下述资料;工程的性质和规模:工程加固的

9、目的,强夯后要达到的目标值;工期要求;场地的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地面状态及周围环境等,这些资料是拟定试验性方案编制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的基础。2、强夯施工的依据强夯施工应严格按照合同、设计文件与图纸、由甲方(或监理单位)批准的强夯施工组织设计、以及由设计单位、甲方及监理单位签署的设计变更或被批准的施工变更报告进行施工。3、施工设备进场前(1)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在平整的场地上放出强夯场地的边界线,该边界线应比建筑物实际最外边线宽出一个由设计预定的尺寸(由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商定)(2)定位测量放线(包括每次夯点放线)须有校核者,并在施工日志上注明每次施测的部位、时间及施测与校核者的姓名,并由甲方代表

10、或监理工程师签名。(3)强夯场地要满足“三通一平”的要求,清除场内所有障碍物(包括空中的可能影响强夯机起重臂移动各种拉线、电线等),清除地下管线,或按要求将地下管线移位。(4)做好施工场地的排水。场地平整时,使场地表面形成适当的排水坡,并在周边可能进水的地段设置好排水沟。(5)场地的地面强度要能承受住起重机的负荷,必要时,应采取压实、铺填砂、石垫层或其它措施。(6)检查锤重和落距,确保单击的夯击能符合设计要求。(7)强夯前应查明夯击所产生的震动对现场周围的建筑物及其它设施的影响,若有影响,应采取可靠的防震措施,如挖防震沟、找减震孔或对建(构)筑物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等,并在强夯过程中加强对其观测

11、。4、施工设备进场后(1)对于整平的场地测出其平均标高,以作为强夯后测量场地的平均沉降量的基准数。(2)测量时,应采用距离夯击场地30m以外的坐标定位点。(3)根据夯点布置设计图,在砀地上放出夯点的锤位线,并进行放线复核,锤位线迹要清晰、准确,以便夯锤对位及量测夯击后的锤位偏差值。锤位偏差不得起过5cm,若发现偏差过量或漏夯,应及时纠正。(4)每个夯击点都要编号,记录员要对号进行记录,不得错号,不能漏夯和重夯。5、夯击作业(1)每一锤在正式提升前,都要准确对好锤位。(2)每一锤都要提升到设计要求的高度;(3)锤落下后,如夯坑底有倾斜,要纠正才能进行下次夯击;(4)每个夯坑的每一击,都要记录下沉

12、量;(5)当施工场地及夯坑由于降雨或地下水位上升等原因积水时,要及时采取排水措施,待水排干后,才能填坑。(6)夯击过程中,如遇到基土含水量过高,形成“橡皮土”或夯坑周边隆高过大等异常现象时,应停止作业,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7)收锤控制标准(8)每个夯击点的夯击次数不小于设计数;(9)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或沉降差要小于设计的要求值;(10)每夯击完一遍,要用新土或周围土将夯击填平,并测出本遍场地的平均标高,求出沉降量;(11)夯坑回填时,须用推土机等略加压实,并稍高于附近地面,以防止坑内填土吸水过多;(12)回填土时,须注意块石料与细粒料的合理搭配,避免块石架空现象;(13)相邻两遍的间隔

13、时间,要符合根据孔隙水压水力消散要求的设计天数;(14)最后一遍满夯完成后,应准确测定场地的平均标高(按既定的网格定点测量),再求出场地的最终平均沉降量,该沉降量中要注明由场外运进的土石方量与其在击实后的平均厚度。 6、雨季施工措施 1、随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储备一定数量的防水排水器材,如雨布、塑料薄膜、水泵、雨衣、雨鞋、雨伞等。3、在雨季来临前,由项目经理组织检查,以便对施工现场及临建设施的超高、供水、供电的保护及时采取措施。4、做好机械、设备的防雨、防雷措施。5、在大风、大雨、台风来临前将所有超高的门架及其他设备放倒或降低高度。6、紧急情况下,暂停一切作业,快速疏通人员、设备至安全场所。7、在现场周围做好排水沟,防止场地外的地表水汇流到施工场地内。8、在强夯场地挖四条相互连接的主排水沟将强夯区域内的降水排入下水道。根据实际情况,在场地内还可增挖一些分支排水沟,以排除场地内的的局部积水。 9、施工场地应可能平整,避免低洼积水。 10、随时掌握当地天气预报,夯坑回填后要及时压实,防止雨水下渗。 11、当天打完的夯坑应及时回填推平,如遇骤雨,场地低洼处或夯坑内积水,应即用污水泵排出,如有淤泥还应用挖掘机挖除并运出场外,以防场地或夯坑长时间浸泡。 12、降雨后,如场地表面含水量偏高,不应立即施工,尽量避免机具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