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音增值业务市场回顾与展望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7960653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语音增值业务市场回顾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语音增值业务市场回顾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语音增值业务市场回顾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语音增值业务市场回顾与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语音增值业务市场回顾与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语音增值业务市场回顾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语音增值业务市场回顾与展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语音增值业务市场回顾与展望语音增值业务,是指在传统通讯业务的 基础上实现的增值性服务,它是由运营商、平台提供商(AP)、服务提供商(SP)企业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以及计算机语音设备实现的语音交互,主要为客户提供语音信息以及基于语音传递的多种服务业务。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收听语音信息,或者参与聊天、交友等互动式服务,以及其他语音增值业务。发展历程中国语音增值业务市场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4个阶段,分别是产品萌芽的起步阶段、市场快速成长阶段、市场整合调整阶段和市场理性发展阶段。图1:中国语音增值业务市场发展阶段(资料来源:易观)第一阶段(19921999):市场起步阶段。固定电话网络发展迅速

2、,当时的行业龙头中国电推出了早期的语音增值业务声讯业务,向客户提供查分、聊天、听歌等基本服务,瞬时便在全国各地盛行。此阶段呈现的主要特点是语音增值业务市场刚刚起步,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缺乏业务监管,行业内出现了靠色情语音业务支撑的趋势,产品内容尚不够规范,各服务提供商赢利主要来自交友及成人产品。从1999年开始,信息产业部开始大力整顿声讯业务。第二阶段(20002005): 市场快速增长阶段。2000年,移动从电信剥离,并于2002年开始独立运营增值业务,积极探索新的商务模式。“移动梦网”模式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原来单一的运营商提供服务模式演变成从平台供应商、增值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

3、、基础电信运营商到最终用户的新运营模式。20042005年,语音增值业务 产品的运营在移动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市场增长迅速,移动的这种商务模式开始被中国电信等其他运营商所模仿。同时,运营商及行业主管部门开始对市场进行规范,包括申请流程、产品内容、服务提供商审核机制、用户退订机制等。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语音增值业务市场增加了用户的认知性,逐渐树立起品牌,并根据用户 需求逐渐划分细分市场。第三阶段(2006-2010):市场整合、产品创新阶段。在这一时期,语音增值业务市场开始进入由移动主导的语音增值业务产品创新阶段。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 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的语音增值业务被替代,用户通过发

4、达的互联网实现查询等信息服务。同时,市场运营机制更加完善,市场监管力度加强。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中国语音增值服务市场日渐缺乏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各增值服务商的市场宣传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卖点,导致服务提供商之间出现恶性的价格竞争,语 音增值服务市场竞争激烈,整个市场增长放缓,尤其是传统语音业务开始萎缩,亟需新的产品与商业模式来补充。此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语音增值业务应用和商业模式,并在盈利模式的创新上进行着不断的尝试,在产品和服务以及客户维系方面也在不断探索。但这些还未成型的探索与创新都处于摸索阶段,并不能成为拉动市场 的主要力量。因此,此阶段整体发展趋势放缓,处于新旧业务模式交替的阶段。第四阶段(

5、2011):语音增值业务市场进入理性发展阶段,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日渐清晰。产业链逐渐完善,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地位明确,市场整体规模保持较稳定的增长。同时,产业准入门槛提高,市场份额逐渐稳定,垄断性质的厂商开始出现,市场领先者开始显现实力,逐步实现盈利上的突破。业务分类按网络接入方式按网络接入方式分类,语音增值业务可以分为固网语音增值业务、移动语音增值业务和互联网语音增值业务三种。市场占有比例分别是:固网语音增值业务占15%,移动语音增值业务占83.4%,互联网语音增值业务占1.6%。如下图所示:图2:2009年中国语音增值业务市场结构(网络接入方式)(数据来源:易观)固网语音增值业务主要是以

6、固定电话为基础语音增值业务,从产品生命周期规律来看固网语音增值业务已经步入成熟期且市场开始逐步萎缩。与此同时各家公司都在努力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在保持现有水平稳定的基础上转而投入到新项目、新功能开发中。目前固网语音增值业务不仅包括传统语音增值业务,而且社区性的语音 增值业务等融合性的新的商业模式也在迅速增长。移动语音增值业务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和移动终端的繁荣而增长,已经成为现在中国语音增值业务的主流,业务内容主要以传统语音增值业务为主,采取人机交互的商业模式。互联网语音增值业务是为了满足用户进一步需求,创新性地开发出的与互联网成熟商业模式相结合的语音增值业务模式。同时,3G技术、网络带宽的提

7、高以及其他 相关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语音增值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与传统的人机式的语音增值业务相比,人机人式的社区性语音增值业务可以增加用户体验的立体感、互动性以及个性化设计。业务分类按业务模式结构按业务模式分类,语音增值业务可以分为传统语音增值业务与社区性语音增值业务两种。传统语音增值业务主要是以单向的信息传递为主的人机业务,用户在语音交互系统根据提示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如信息查询、音乐点播、笑话在线、新闻资讯等。这类服务的特点是由语音交互系统单方面的响应回复,信息大多是已经录制好的或是有特定的人员回复,信息的互动是以用户获取为主。在竞争和技术的双重影 响下,传统语音增值业务逐步“低值

8、商品化”。面临严峻竞争压力及诸多新技术、新业务模式的机遇面前,许多语音增值业务提供商纷纷实施战略转型,努力寻求新 的业务增长点,在保持现有水平稳定的基础上转而投入到新项目、新功能开发中。随着电信业务向个人化、移动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单一的语音增值业务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为了拓宽业务领域,开发新的业务增长点,满足用户需求,许多互联网商业模式被语音增值业务提供商所借鉴。社区性语音增值业务就是借鉴了互联网社会性网络服务(SNS)的商业模式,是一种用户沟通交流互动的人机人模式。通过社区性语音增值业务平台,用户在选择自己的需求后,能够与另一个用户或多个用户产生信息互动,如在线聊天、娱乐问答、

9、语音微博、在线交友 等。通过内容黏着、互动应用和人际关系在平台上的维护与拓展,用户不再被动地接受固定的信息,信息传递的双方都有主动权,产生了真正的沟通交流互动性,实现了“以满足社交需求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网络服务”。与传统语音增值业务相比,社区性语音增值业务可以增加用户体验的立体感、互动性以及个性化设计。目前,新业务模式仍在探索阶段,市场仍以传统语音增值业务为主。在中国语音增值业务市场中,传统语音增值业务占91.4%,其中主要份额来自移动通信网;社区性语音增值业务占8.6%,其中主要份额来自固网。如下图所示:图3:2009年中国语音增值业务结构(业务模式)(数据来源:易观)我国的社区性语音增值业务

10、企业多以省为单位的地方性业务为主,市场品牌比较分散,可以分为基于通信网的服务提供商(SP)和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提供商 (SP),主要服务提供商有朗玛、重庆音浮、河北易信通通讯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易信通”)、郑州乐天堂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乐天堂”)等。2010-2011年是语音增值业务市场的整合过渡期,随着新旧语音增值业务不断整合,语音增值业务提供商在盈利模式的创新上进行着不断的尝试,对于产品和服务以及客户维系方面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日渐清晰,市场开始复苏,整体规模将保持较稳定的增长。同时,产业链将逐渐完善,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地位确定,产业准入门槛提高,市场份额逐渐稳定,垄断性质的厂商开始

11、出现,市场领先者开始显现实力,逐步实现盈利上的突破。语音增值业务市场进入理性发展阶段,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全覆盖的融合网络发展成为趋势,产品方案呈现多元化,应用不断丰富。未来,中国语音增值业务发展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传统语音增值业务市场逐渐萎缩早在20世纪90年代,固定电话就已经推出了语音增值业务,除了传统的通话功能外,提供了168,114等业务内容,产品内容非常简单,包括气象查询、电话查询等语音服务,几乎没有竞争,曾一度达到业务收入的顶峰。但是随着固定电话的用户数逐渐下降,整个固话市场份额降低,导致固话语音增值市场逐步萎缩。更多深度内容,欢迎阅读:增值服务将成为未来在线B2B市场增长的主

12、要动力政策监管力度加大。语音增值业务的迅猛发展,吸引大批语音增值业务服务提供商和设备提供商发展增值业务。近年来,国家政策的监管力度的加大,资质审核和内容审核趋严,影响了服务提供商的业务推广,增大了营销成本,减少增值服务利润,降低了服务提供商的投资热情,一些传统的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纷纷离开固话语音增值市场,导致了语音增值市场份额的下降。用户对服务需求逐渐多样化。3G业务逐渐成熟,三网融合新兴概念的提出,带来了增值业务展现形式的多样化,用户对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形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语音增值业务的内容同质化严重,产品创新不足,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客户粘性降低,服务与需求的不

13、匹配导致传统语音增值市场逐渐萎缩。未来语音增值市场逐步规范语音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后期市场监管没有及时跟上,进入市场的企业鱼龙混杂,部分服务提供商为获取利润采取一些违规的手段推销其业务,存在违规收费和发送不良信息等违规经营行为,侵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对行业声誉造成负面影响。近年来,国家政策对语音增值业务的监管力度加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部分:服务提供商的准入资质审核和内容审核趋严。提高服务提供商的准入门槛,控制行业内服务提供商的数量,可以有效提高服务质量,避免由于各种企业鱼龙混杂带来较大的监管难度,有效规范市场;增加内容审核力度,可以保证增值业务内容的质量,有效阻止不

14、良信息的社会传播,维护行业声誉。收费限制政策推动了计费模式规范化。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部分地区推出了信息费最高额度政策,该项政策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服务提供商的投资热情,同时也带动了新的计费模式的思考。目前,很多地区仍然采用按拨打分钟计算信息费,从而带来大量的坏账亏损和用户投诉,包月计费一方面可以通过月初扣除包月费用避免月底的坏账亏损,另一方面每月固定费用可以减少用户的投诉量,保证增值业务的顺利运营。垃圾短信的治理政策有利于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各省通管局逐步展开了一系列针对手机垃圾短信的专项治理活动,对垃圾短信的控制,可以有效规范服务提供商的营销渠道,以用户利益为出发点,维护用户的

15、合法权益。目前,国家对于语音增值业务在监管方面持着一个“发展与规范并重”的基本原则的,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加强监督管理,大力营造电信增值业务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电信业务快速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相关准入、业务、资费、频率、监管、建设等政策的制定逐步完善,产业链的发展和各类产品逐步成熟,整个语音增值市场将规范化发展。三网融合为语音增值业务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2001年3月15日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的概念,2006年3月14日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再度提出“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概念的提出,引起了政策上的较大关注,伴随着三网融合的发展,在数据、视频、语音等几个方面将开创出许多新的业务领域,通过一体化的综合宽带多媒体通信网络,可以向在任何地点、采用任何终端的用户提供综合语音、数据、图像等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服务,极大地推动增值业务的飞速发展。随着三网融合概念的提出和深化,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电信市场上,互联网、固网、移动网、广电网基于IP 技术进行全方位融合,在产业链上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的语音增值业务展现形式将更加丰富;跨网络业务的发展,增值业务市场更加迅速多变,打造和谐、共赢的通信产业价值链已成为电信运营商、设备与终端制造商、软件与系统集成商、服务及内容提供商等各企业,再造其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