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端午习俗.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795970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汕端午习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潮汕端午习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潮汕端午习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潮汕端午习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潮汕端午习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潮汕端午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汕端午习俗.docx(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潮汕端午习俗篇一:潮汕风俗汕头过端午节可引用一首诗来概括“家家插艾望消灾,欲食粽球兴满怀。更喜龙舟竞渡处,锣频鼓急桨花开。”印象中端午节有不少习俗,如忌拜祖先、赛龙舟、吃粽子、吃栀粽、插艾浴(喝)药汤,吃真珠花菜煮猪血汤,据说有除去腹中毒质的功能。小孩子吃使君子炒蛋,消疳去积驱蛔虫。老人服用谷精子瘦猪肉汤,有明目的作用,洗龙须水,喝龙须水。 记得以前在单位时每年都要参加赛龙舟活动。有一年遇到大暴雨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为传说五月初五是龙王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要洗龙须水,喝龙须水,并带来好运气。 记忆中的粽子是甜咸双拼料馅,一个下肚,不仅填饱肚子,还解了馋,齿颊留香。汕头粽子称为粽

2、球,特别之处在于选料考究。制作方法特别。粽子采用颗粒饱满且大小均匀的糯米。先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6小时,捞起放置于竹筛晾干,次日下锅用猪油炒后,加入上等鱼露,再炒至米粒晶莹透亮,油香润滑,用盆盛装待用。甜料馅部分为绿豆沙馅(或乌豆沙馅)、莲蓉沙馅和水晶馅,有冬瓜糖和糖腌的白猪肉,外面用猪网g%包裹;咸料馅部分为咸鸭蛋黄、香菇、虾米、腊肠、方鱼末、莲子、栗子和经腌制的南乳鬃头肉。然后用竹叶、咸草包裹扎成六角球形,放进锅内煮熟。煮粽子的汤料中放有十几中药材,且绝无任何添加剂,有食疗之效。粽球平均四、五两一个。食时解开竹叶盛盘,有棱有角,晶莹润滑、甘甜香咸。 粽球在忌拜祖先后要放入已大锅里煮,锅里的

3、水要满,预示来日财运亨通。 汕头端午节还有吃栀粽的习俗。栀粽(栀|浚浅鄙翘赜械模怯描僮?(俗称黄枝或枝子)捣碎后浸泡取汁去渣,将黄色液体渗入蒲姜碱液,再渗入糯米粉浆中,搅匀后倒入铺奠裸布的竹粽黄色,能助消化,增食欲,祛疫病。吃的时候用纱线牵拉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盛放于白瓷盘上,用白砂糖蘸粘着栀|砍裕鹑笏冢购斫饪剩渖恪毒慵眩钍苌峭啡说南舶?潮汕“端午节”的另一主要习俗是插艾花浴(吃)药汤。这一天,各家各户门上要插艾(或有些地方是炙艾),“艾虎形以辟邪秽”,驱瘟辟邪。另外,这一天称作“圣日”,吃药最有效。潮人早餐有吃“五果汤”的习俗。“五果汤”即莲子、玉米、白果、黄豆、怀山等煮成。异族家的婆婆端午节

4、这一天一定要用艾水洗澡,去风湿等。 “ 清明食叶,端午食药”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潮汕饮食俗语。汕头当地的民俗是,清明时节要吃食朴子树叶,端午节则要吃食驱虫良药“圣甘枳(使君子)”。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端午节是驱毒“圣日”,吃了药能立即见效,且效果显著,非这一天吃效果不大。记得小时候在端午节这天家长会用 “圣甘枳(使君子)”炒鸡蛋给小孩吃 ,轻松驱蛔虫。 汕头还有一句俗谚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棉衣,这一天是五月初五,刚过了春寒,大地始暖,过了这天之后,进入盛夏,气温自然高了,也热了。以前这一天开始大人才让小孩穿短袖和裙子,家里的毛衣,毛衣,

5、棉被才可收拾归档。篇二:潮汕民俗 潮汕民俗文化 作为潮汕人中的一员,我最熟悉的民俗文化就是潮汕民俗文化了。潮汕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与潮汕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潮汕文化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古今中外生活在潮汕大地的子民,都深受它的陶冶。每个潮人身上,不管是思想、语言、或者行动,无不表现着潮汕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潮汕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考古材料证实,潮汕地区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属于国家历史文化古城。潮汕文化作为广东三大民俗文化之一。潮汕地区的方言以潮汕话为主,亦被称为“福佬话潮汕地

6、区自古以来家庭观念都非常重,有“父母在,不远行”的说法。守土安身,男人为一家之主,女人一般在家做家务,不用出去工作。因此,潮汕地区“重男轻女”现象至今都比较重,每个家庭都希望“添男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有所改变,现在男女在家中的地位也基本平等。 最重要的节日是新年了,新春佳节大街小巷有舞龙、舞狮、“营老爷”、“营锣鼓”、“送神”等活动。“营老爷”、“营锣鼓”、“送神”这些活动属于祭祖的仪式,每一年的这些活动都由附近的不同村人轮流举办,并且新年的连续几天都会在固定的场地举办“拜老爷”仪式,在此期间会搭有戏棚,有小品、公仔戏、潮剧等戏剧和舞龙、舞狮供大家观赏。小孩们还会买烟花炮竹

7、在戏棚附近玩耍。大年初一一般在家里,不串门。年初二一家人要回母亲的娘家拜年或去其他亲戚朋友家串门。新年见面要说吉利话,小孩向长辈拜年后,长辈会给小孩红包,称“压岁钱”,意在祝小孩新年快高长大、学习进步等。拜年时要带上一对橘子和一些糖果,和亲戚朋友见面要互相“赠橘”,表示大吉大利的意思。新年家里的橱柜上、桌面上、神位等地方明显的地方都要摆上两对橘子。 元宵节,在潮汕地区有过小年的说法。元宵晚要像年三十一样吃团圆饭,另外会有花灯会、“烧龙”等节目。潮州地区有大锣鼓、饶平有布马舞、潮州有舞龙、揭阳有烧龙等。这天家里一般会做甜饼、菜粿等用于祭神和送亲戚。 中秋节,在我们潮汕人的眼中,是一个大节日,并且

8、一直遵循着自己的传统。潮汕的中秋节,不仅有传统的“拜月娘”、赏月、吃月饼,还有剥芋、烧塔、观神等民间习俗。潮汕称拜月为“拜月娘”,一般供桌上除了要有月饼外还有糕点、芋头、柚子、橘子、柿子以及其他的水果。拜月,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潮汕有首歌谣唱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团团圆。好夫婿,结良缘。今年团圆,明年团圆,年年团圆。”潮汕是个侨乡,不.人的丈夫远隔重洋,于是妇人托月寄意,更为情切。“拜月娘”主要为妇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自古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另外,正月初七是“人日”,要吃七样菜,吃七样菜的习俗由来已久,每逢这天,人们将七种蔬菜放在一起烹调,取个好意头,谓之能

9、明目,并且财运亨通。端午节在潮汕又被称为“五月节”,这天家里要裹粽子,粽子要先祭祖才能吃。吃完粽子可以去看赛龙舟。冬至日要吃汤圆,吃完汤圆长一岁。潮汕地区的成人礼七夕这天是潮汕地区的成人礼节日,当地称为“出花园”。年满15岁的孩子要“出花园”。这天家人要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七月初六晚孩子就要洗红花(石榴花)水澡,并且穿新衣。“出花园”这天,小孩子要穿舅舅送来的新衣,木屐,一般为红色。当然,现在很多繁琐礼节已经被简化,舅舅可以直接送红包给外甥(女),让孩子自己置办。并且,这天早晨,父母会让小孩子把一枝带有吉祥

10、意义的石榴花别在耳朵上。在这天会宴请亲戚朋友,吃“花园桌”。除了“穿木屐”还有“咬鸡头”的说法。“咬鸡头”即要吃一只鸡,不需要每个部位都吃,不过一般要每个部位都吃,首先要吃鸡头部分。有一个说法,出花园这天,孩子不能跑太远的地方,甚至不能过桥。这一天,孩子只管玩、吃,不用做任何家务活,最后一次由父母宠着。为图个好兆头,孩子说的话,提出的要求,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被拒绝。 潮汕宗教文化丰富。海内外潮人中不少人信仰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形成潮汕宗教文化,并以佛教为主,有“佛乐梵音”的佛文化。因此,在潮汕地区,也可以看到很多的寺庙。另外,潮汕人拜神主要在神庙里,每个村、镇都会有神庙

11、但潮汕人不称为“拜神”,而称为“拜老爷”。一般人们办大事,比如外出做生意、结婚、造屋等都要去神庙里求圣杯签。 功夫茶也是潮汕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古老的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茶道。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日常无论看电视、聊天等必定会一边沏功夫茶。潮汕人非常重人情,喜欢到亲戚朋友家串门,向来以好客著称,客人到家都以功夫茶和茶点招待。功夫茶具中一般只有三个杯子,潮汕人有“茶三酒四”之说,之所以四个人只有三个杯子是为体现潮汕人礼让精神。斟茶时,三个茶杯并围一起,形成一个“品”字,凸显潮人重品德。 潮剧是潮汕的本土文化特产,也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有“南国奇葩”

12、的美誉,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潮剧是潮汕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同时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汕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因此,它是具有明显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但是现今,潮剧多受潮汕地区的老人家喜爱,在年轻人中受喜爱程度就大大缩减了。 当然,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许多民俗也被简化了。这些也都只是潮汕民俗文化的皮毛,博大精深的潮汕文化深受广大民俗文化爱好者的喜爱。希望中国民俗文化能被更好的保留,并且继承发展,推陈出新。篇三:潮汕民俗文化 潮汕民俗文化 潮汕文化是属于汉文化的一个地域性亚文化,它在潮讪地区(以现在的汕头、潮洲、揭阳三市为中心)。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

13、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它包含着许多文化特质,这些特质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并形成了既与共存与同一地域中的畲族文化、客家文化不同,也与周边其他地域文化有异的一个体系,在这些文化特质中,语言是最具区别性特征的一种。潮汕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它的形成过程是本地原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经过多次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而逐渐融 合的过程。 潮汕民俗文化中包含了潮汕饮食文化;潮汕建筑;潮汕民间艺术;潮汕的节日、礼俗和信仰。下面就让我们从各个方面来详细了解潮汕,了解潮汕的文化。 一、 潮汕饮食文化 1、 温暖多雨的气候靠山面海的优越地理位置,使得本区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饮食方面给潮汕的先民以非常宽阔

14、的选择范围,薯芋、稻米、鱼鲜和家畜,在数千年前已经成为本地居民的主食。除了主食之外,蛇蛙龟鳖,大至野象,小如昆虫,无不成为他们口中的美食。 唐代刘恂所著的岭表录异中说: “广之潮,循州多野象。潮、循人或捕得象,争食其鼻,云肥脆尤堪作灸” 唐末潮循人捕象,主要目的大概是为了保护农作,而被猎获的大象自然成为美味佳肴。那时候,潮州人都把象鼻当作至味,捕得大象还争着烤象鼻吃呢。 清代光绪间张心泰的粤游小记说: “潮州蔗田接壤,蔗虫往往有之,形似蚕蛹而小,味极甘美。居人每灸以佐酒。” 以蔗头龟为美食的奇俗应该是在甘蔗大面积种植之后慢慢形成的,“蔗虫出土后,净洁,炊僵,晒干,抚去其足,然后以油灸之,则腹膏

15、饱满,无上佐酒物也。” 2、 食糜 “糜,煮米使糜烂也。”把米搁在锅里和菜汤肉汁一起熬烂,叫做糜,也叫做粥。元丰间潮州居民已把稻米当作主粮,岭南炎热而潮湿的气候条件,使人容易因为流汗过多而唇焦燥、食欲不振,多食能养胃气、生津液的米粥,不仅适口,也的确有良好的养生作用。潮州人自古养成三餐多食糜的习惯,并一直保留到今天。 杂菜 潮汕人把腌菜和酱菜统称为杂菜。最有特色的杂菜有潮州咸菜、贡菜和菜脯。潮州咸菜用本地特产卷心菜(潮州俗称大菜)腌制,有酸菜和咸菜两种风味,制法稍有不同,贡菜也用卷心芥菜为原料,但选料比咸菜讲究,一般用芥菜的卷心部分,潮汕人把它叫做大菜蕾,菜脯是用萝卜腌成的萝卜干。潮汕人家常好用杂菜配糜佐饭,潮州才观的厨师做菜,特别是做汤,也喜欢用咸菜菜脯作配料。 3、 潮州人长期以来利用动物资源、水产资源丰富的地域环境资源作为食品,造成本地区饮食习俗的鲜明特点。 潮州菜偏重鱼群,配以禽畜、野味常蛙、鳖。用响螺做原料的明炉烧虿和油泡螺片、生炊肉蟹和生炊膏蟹都是潮州名菜。潮州风味清淡鲜美,潮菜宴席12道菜中至少有两道汤,四时用料不同,汤的品种很多,但每道汤的用料都比较单纯,鱼虾螺片,用酸菜菜脯做配菜,肉丸鱼丸,用香菜茼莴做配菜,求其清淡鲜美。潮菜的鲜美主要靠原料的鲜活生猛,而得益于烹调的清淡。潮菜谱里,也有不少浓香特色的菜肴,最负盛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