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反思王平霞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7955665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长反思王平霞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成长反思王平霞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成长反思王平霞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成长反思王平霞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成长反思王平霞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长反思王平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长反思王平霞(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幼儿园2015-2016年第一学期教师个人成长反思 王平霞我是来自一线的幼儿教师,每天都生活在即时的教育情景中,在搜索着情景中有意义的教育片段,这些片段的选取取决于主体的选择,在这过程中,已是主体自我的心理独白与对话,如:在每一次的教学反思中,我的自我对话是:为什么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在同伴的引领下发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材料不一是否影响他们?互动交流对和谐的活动有什么作用?在教育情景中,个体的自我对话、自我思考产生了学习观察幼儿的行为,学习分析即将发生的行为动机,剖析自己的教学手段是否对幼儿产生作用,并在不断自我的对话中理清幼儿学习的关键来自于相互的交流,共同的获得,最后让孩子在切磋中解决

2、了问题,这样的过程完全来自于教师的自我对话到解读孩子的行为,通过对话到解读反思了自己的教育策略,是促进自我专业成长。 幼儿是在自身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发展的。整合教学从主题选择、内容规划到活动设计,都注重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机整合集体、小组、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并学习,在乐趣中得到发展。在整合教学活动中,教师多注重以社会中诸多现实问题为题材来组织幼儿探索思考。比如在实施秋天这一主题活动时,教师会组织幼儿到户外去观察秋季的变化,捡树叶,让幼儿了解秋天来到,树叶的变化、气温的变化以及大自然的变化。在学习感官总动员这一主题活动时,我们改变了在教室里听这一呆板的教学方式,

3、而是通过让幼儿亲自到户外听、观察,辨别各种声音及声音的好听与不好听,高与低,噪音与乐音,幼儿兴趣很高,从而使活动目标顺利完成。通过这些不同的活动形式,使我们认识到瑞吉欧方案教学改变了我们以上课为主的传统观念,而是以活动为主,游戏、参观、制作等各种开放性活动作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来培养幼儿的全面基础素质发展。 在幼儿进行创造性游戏时,我既没有放任不管,也没有过多的干预幼儿游戏,而是对此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帮助他们组织游戏,顺从他们的愿望,与他们一起游戏,采用四多政策:即多鼓励,多支持,多表扬,多肯定。让幼儿有充分自主、自由的机会。不轻易给幼儿的作品下结论,结论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认识结论的这

4、一过程,况且幼儿自身对做的过程很感兴趣。如果当时孩子把圆球给我看说是“大肉球”时,我斥责他:“天啊,你捏的什么啊?”那么其他的孩子可能也不会想出要把“面条”变成“乾坤圈”了,这样就会大大挫伤幼儿想象的积极性,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源泉。所以,要想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就要做到不断地鼓励孩子,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树立自信心。不是有这样一句名言吗?谩骂可以使一个天才变为白痴,鼓励可以使一个白痴变成天才。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可以环绕世界。”幼儿的想象力虽然受到年龄和已有经验的限制,但是他们好奇、好问、好动,常用自己独特的,异于成人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乃至整个世界,他们的想

5、象力具有很多共性,可想象的各种形象具有丰富、明显、灵活、易变、易游动的特征。 游戏在发展幼儿想象力也很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要细心、观察了解幼儿的特点、需求,提供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支持启发引导幼儿,营造积极的环境气氛,在组织幼儿参各种活动中为幼儿的发展幼儿想象力进行适时教育,在活动中寻找机会激发他们动脑筋,想点子,从而创造性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瑞吉欧的发起人马拉古兹写过一首诗其实有一百。他说:“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但被偷去九十九种”在这首诗中,儿童被视为一个

6、自己能认识、思考、发现、发明、幻想和表达世界栩栩如生的孩子,一个富有巨大潜能的孩子。这种“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正是瑞吉欧教育成功之处。教师研究幼儿,就必须承认“其实有一百”,就必须聆听童声,走入孩子的心灵。尊重幼儿,了解幼儿,并不是一句空话,应当体现在行动上。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许是孩子内心强烈的渴望;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或许是孩子无数次努力的结果;一次错误的背后,或许隐藏着孩子好奇、探究的科学精神。只有尊重孩子,才会主动接近孩子,才能破译孩子的密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为他们提供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只要仔细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几天在园内开展了“一课三研

7、”“同课异构”等活动。老师们的精心准备的道具、生动形象的动画、循序渐进的活动设计、有趣的游戏情境都让我对本次活动的成功充满了期待和希望。然而活动展开始却是另一番景象,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预期的活动却没有收到相应的教学效果,活动的效益大打折扣呢?在活动之后我和听课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对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进行反思,逐步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教师事先没有对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力做恰当的认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寻求适合的教育指导策略。并根据作品内容需要及时丰富幼儿原有经验(包括生活经验),寻求活动目标与幼儿经验间的结合点,以致无法实现两者有效的对接,影响了学习的有效性。 二、教师

8、在活动中忽视了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一味依赖于幼儿的自由发挥,看似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性,实则忽略了幼儿所遇到的困难和需要,使得幼儿的“创造性表达”变成了狭隘思维空间里的“无效发挥”“胡乱发挥”,变成了幼儿间单调动作的模仿与重复。此时,如果教师采取适当的指导策略,如“想想花园里什么?”激发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从而迁移到本次活动中,同时教师用自身夸张、大胆的肢体语言对孩子稍做提示,审时度势地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适宜的引导,为幼儿提供一个攀登自我表现舞台的“脚手架”,那样的话,情况应该会有所改观。总之,精彩热闹的形式可以使一个活动锦上添花,但这并非是决定活动有效与否的关键因素。评价一个活动的有效性应注重幼儿经验的拓展、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热闹中多一份平实,快乐中多一分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