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795518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版)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讪笑(shn)叮嘱(zh)冰雹(po)澎湃(pi) B. 秕谷(b)炽痛(ch)宿儒(r)惬意(qi) C. 亘古(gng)蝉蜕(du)迸出(bng)归省(shng) D. 确凿(zo)畸形(q)滞留(zh)参差(c)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xx年7月5日乌鲁木齐发生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真是骇人听闻。 B. 云台山神奇秀美,真是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C. 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学习语文的蛛丝马迹。 D. 解放前,爷爷当长工,

2、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狗窝猪棚。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B. 我们看到了“超级女生”灿烂的笑容和欢乐的歌声。 C. 他的家乡是四川人。 D. 通过老师的教导,我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 。 , , ,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

3、地怀念过去 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 B. C. D. 5. 下面句子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发射“天宫一号”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改句: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这是发射“天宫一号”的主要目的。 B. 原句: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改句:这样看来,大自然的语言就是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C. 原句:难道你不知道吗?牵牛花开两种颜色,红的和蓝色。 改句:牵牛花开两种颜色,红的和蓝的。这是你应该知道的呀! D. 原句:密西西比河深沉的歌声,我听到了;密西西比河浑浊的胸膛,我

4、瞧见了。 改句:我听到了密西西比河深沉的歌声,瞧见了密西西比河浑浊的胸膛。 6. 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年老的母亲欣慰地看到使人陶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和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很久没有回家的儿子忍不住哼起了那久违的家乡小调。 A. 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B. 母亲看到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 C. 秋色和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D. 母亲看到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春泛若耶溪唐綦毋潜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

5、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注释】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作者綦(q)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 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 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 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8.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诗句“此去随所偶”与

6、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 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 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

7、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9.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B.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C.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D.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0.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相( ) 止( ) 11.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12. 请具体分析本文中庄子的语言技巧。(2分) 13. 结合文意说说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1)山际见来烟, 。(2)独坐幽篁里, 。(3)峨眉山月半轮秋, 。(4)

8、 ,何人不起故园情。(5) ,双袖龙钟泪不干。(6) ,雌兔眼迷离。(7)描写木兰军营中寒苦生活的句子是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5分)母亲的心(15分) (1)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2)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3)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4)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

9、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5)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6)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7)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

10、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8)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9)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10

11、)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11)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12)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 15. 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括号里补全段的主要情节。(3分) “我”想吃螃蟹( )( )母亲捞起螃蟹( ) 16. 阅读文章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3分) 17. 第段划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18. 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3题(15分)孩子与鸟儿(15分) 一个下午,孩子们都出去捉蜻蜒,室中寂寞如雏鸟飞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