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7954164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这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的叔叔于勒是部编版也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法国下层社会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这个单元的学习就是帮助学生认识人的多样性,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人世间最可宝贵的亲情,启发学生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二)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

2、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确立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学习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联系现实生活,感悟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掌握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呼唤人间真情。(三)重、难点重点:理解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难点:关于小说主人公、主题的探讨和分析。 二、学法分析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语文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应教给他

3、们学习的方法。学习得法,事半功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将引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诵读品味法、合作交流法】三、教法设计: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一个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因此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阅读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读文章,理清情节 ;精读文章,品析人物;研读文章,归纳主题 ;拓展延伸,自主创新。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情境导入:亲情是人

4、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轻音乐。但是,亲情也时时经受着考验,在金钱、荣誉、利益面前,我们是否依然能够守护亲情,关爱亲情呢?(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采用这样的导入方法,同时也奠定了一定的情感基调,引导学生开篇入境。) (二)初读文章,理清情节1、检查预习:作者、字词:让学生根据预习时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识记字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每节课搜集的作者资料和文学常识等知识整理到笔记本上,这样日积月累,不仅增强学生的文学底蕴,还逐步让学生掌握

5、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 2、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把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称呼的词语圈点出来:(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 学生们分组讨论发言: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教师)在上面这一过程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读书讨论,教师引导小结:希望赞美恐怖仇恨。 学生根据上面的这条感情线索,归纳出本文的情节: 盼赞见躲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的切入点。”因此,分析本文,我采用由点画线,以线及面的方式。先找出切入课文的“点”课文对于勒称呼的词

6、语,然后画线画出一条人物情感线;根据这条情感线归纳出本文的情节,再画出一条小说构思的情节线。接下来再以“线”及全篇分析小说是用哪些方法塑造人物的。 ) (三)精读文章,品析人物1、让学生仔细读课文,找出本文塑造了哪些人物?(菲利普夫妇、于勒、若瑟夫,即“我”等。)(设计意图: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性。) 2、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船上巧遇于勒”这部分内容,掌握写作手法,品味人物形象。 向学生提问:这里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塑造人物?塑造了怎样的人物?让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师生互相评点。明确: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一系列描写方法和对比的手法等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

7、。通过这些传神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惟妙惟肖的刻画了菲利普夫妇滑稽丑陋的嘴脸,从而表现了他们的爱慕虚荣、自私自利、冷酷无情、金钱至上。除此之外,文章还用了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如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变化的对比,还有通过“我”对叔叔的态度与父母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作为孩童的“我”的善良、正直、有同情心。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重点。在对文章的情节、人物的等有了清晰认识后,接下来进行对主题的研讨。 ) (四)研读文章,归纳主题 1、 小说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主人公是谁? 学生讨论,明确: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都是紧紧围绕于勒的命运展开,但是于勒只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8、作者设置他是为了组织材料,结构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不是靠他来揭示主题。菲利普夫妇的活动是围绕于勒的命运展开的。于勒的命运不同,菲利普夫妇对他的态度也不同。他们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金钱,小说正是通过菲利普夫妇的变化,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可见,菲利普夫妇是小说主题的承载者,他们才是小说的主人公。(设计意图:遵循新课标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多元探究小说主题。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揭示了什么主题?教师出示四种主题说。学生分析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金钱关系”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

9、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同情”说:小说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物-于勒被整个社会遗弃的悲惨命运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虚荣”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他们爱慕虚荣的丑态。 “势利”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渴望见到已经发大财的于勒和在船上遇到的贫困潦倒的于勒后极力躲避的心理的刻画,深刻揭示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低级庸俗的势利心态。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只要言之成理便给予肯定。 教师点拨: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其片面性。我们可以概括为: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

10、度的描述,表现了在现实社会里金钱关系对人、对人性的扭曲和破坏,对“金钱至上”的思想进行了批判。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我在此将遵循新课标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由表达,让学生各抒己见,甚至开展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性。在探讨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理解更透彻了,对主题的理解更深入了。) (五)拓展延伸、自主创新 1、联系实际,畅谈生活: 问题设计: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对菲利普夫妇的认识更全面了。他们都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那么,现实生活中有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吗?你家有于勒这样生活困顿的亲戚吗?你的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吗?你是怎么帮助他们的?

11、(这一组问题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的目的在于教学生学会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珍爱人间亲情。)2、写作训练:请充分挖掘你的想象力,续写语段:哲尔赛岛到了,菲利普一家正准备下船,这时,突然从背后传来一声:“喂,菲利普!”提示: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细腻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全面培养”所以在此环节侧重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方法设计:为了让更多学生有练习的机会,可以采用小组形式先说,再推选三四名较好的同学在全班说。)五、课外作业师:请同学们课外阅读莫泊桑的羊脂球漂亮朋友,继续感受他小说的艺术魅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