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946887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章第一节内容。是在七年级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绿色植物的有关知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以及植物体是怎样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植物叶表皮的气孔的实验,认识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片,特别是理解叶片与蒸腾作用直接相关的结构气孔的作用。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基本观点。另外,利用气孔的“开”与“闭”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形成辨证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植物通过根部吸水和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中

2、的水循环,通过观察图片及讨论,从理性上认识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保护森林及其他植被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和意识,深刻认识绿色植物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乐于动手实践。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数据资料和实验展示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亲自探究并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辅助教学,结合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及意义。(2)、掌握气孔的组成及开

3、闭原理。2、能力目标(1)、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的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教学难点解释气孔开闭原理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对植物的蒸腾作用及其途径和对植物生活的意义都不甚了解。因此,本节课的导入,首先展示一段资料,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并计算,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

4、的兴趣。接着,通过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结果并描述实验现象。教师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具有蒸腾作用后。再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得出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概念。教师提问:那么水分到底是从叶片中的什么结构中跑掉的呢?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的兴趣。首先,由教师演示气孔能够通气的实验,让学生明确叶片上有气孔存在,提出问题:气孔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呢?我们应该选择菠菜叶片的上表皮还是下表皮来观察气孔呢?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进入实验。利用课件解决难点“气孔开闭的原理”。利用问题:“植物

5、吸水量的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蒸腾作用对植物本身的意义。整个探究过程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体现了课标“提倡探究学习”的理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件2.测定植物蒸腾作用演示实验3.准备实验观察叶表皮的气孔的材料用具,不同之处:准备两种菠菜叶片,新鲜的叶片(一般气孔张开)和稍微有些萎蔫的叶片(一般气孔关闭)。学生准备1. 进行植物蒸腾作用探索性实验2预习课本观察叶表皮的气孔实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 展示资料:算一算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一生

6、中需吸水约200公斤,保留在整株植物体内及生理过程用水量约2公斤,玉米实际利用的水占吸收水分的百分之几?问:现在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通过阅读资料并进行计算,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植物吸收的水分中大约99的水哪里去了?水是从哪儿散失的?等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的兴趣。二、植物的蒸腾作用1、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请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结果及现象。教师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讨论:1. 塑料袋内的水珠是哪儿来的?2. 水分以什么形态散发出来的?启发思考:蒸腾作用的概念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结果并描述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7、讨论交流,得出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概念: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得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2、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气孔及其开闭原理提出问题:气体是由叶片上的什么结构出来的?演示实验,取一片开始发蔫的菠菜叶(如果叶片太大,可以撕掉一部分),将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用嘴含着叶柄的断面用力吹气提出问题:气体是由叶片上的什么结构出来的?它是怎样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呢? 指导实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 “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展示图片保卫细胞具有什么特点?

8、 放映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提示绘图的要求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看到有气泡从叶表面冒出来,还可以看到叶片的下表皮上冒出的气泡比上表皮上冒出的气泡的数目多。得出结论:一般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 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对比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对照课本 “气孔的开闭模式图”,认识气孔的结构,观察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情况。通过观察讨论、推理解决问题,得出以下结论: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开闭是由保卫细胞来调节的,而且与细胞内水分的多少有关。当保卫细胞含水多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含水较少时气孔闭合。观看图片及动画课件,参阅

9、信息库内容,归纳保卫细胞的特点及气孔开闭的原理。按课本要求画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进入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表达能力和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在锻炼了学生的绘图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气孔的构成以及保卫细胞的调节作用。3、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提出问题:植物吸水量的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为什么?“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

10、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讨论、交流、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教师补充引导教学反思1、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性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整个学习过程。2、 本节课通过计算和实验来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自探究体验来获取知识并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辅助教学,既很好的解决了重点和难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3、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让学生及时巩固并运用知识,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体验了知识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