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的发病规律-玉米大斑病病原是什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794253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的发病规律-玉米大斑病病原是什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的发病规律-玉米大斑病病原是什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的发病规律-玉米大斑病病原是什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的发病规律-玉米大斑病病原是什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的发病规律-玉米大斑病病原是什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的发病规律-玉米大斑病病原是什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的发病规律-玉米大斑病病原是什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最好的资料给最好的自己!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的发病规律|玉米大斑病病原是什么时间:20XX年X月X日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的发病规律|玉米大斑病病原是什么 时间:2021-06-22 玉米纹枯病在我国一些玉米产区发病日趋严重。而农民往往忽视对该病害的防治。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而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 一、玉米纹枯病的发病规律 1、发病症状 玉米纹枯病主要

2、危害玉米叶鞘、叶片、茎秆和果穗。最初多由基部叶鞘发病,从下而上逐步扩展。典型症状为在叶片、叶鞘或苞叶上形成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边缘呈深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包围叶片和叶鞘直至干枯。茎秆受害后期组织松软解体,植株极易倒伏,而果穗受害时常造成腐烂,使果穗秃顶,粒重下降,影响玉米品质和产量。环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见白色菌丝体,病部组织内或叶鞘与茎秆间常产生褐色不规则的颗粒状菌核,菌核成熟后极易掉落至田间,越冬后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2、发病规律 玉米纹枯病以遗留在土壤中和病株上的菌丝和菌核越冬,越冬后仍能存活,成为翌年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来源,越冬菌核萌发,长出菌丝侵染叶鞘,病、健叶片和叶鞘相互搭接造成再侵

3、染。该病从玉米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危害高峰期在玉米籽粒形成至灌浆期。生长后期植株老健。病菌不易侵入。病情趋于稳定。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但目前生产上尚无对玉米纹枯病免疫的品种,高抗纹枯病的品种也较少。但选用早熟、耐病、高产的玉米良种,同样条件可降低病情。 (2)适期播种。实践证明,播期越早,玉米纹枯病发病越早,病情越严重,产量损失越大。因此,应适当晚播,尽可能避免病害的发生高峰期与雨季相遇。 (3)人工防治。清除遗留在田间的病株,并深翻土地,将带有菌核和病残株的表土层翻压在活土以下,以消灭越冬菌源,减少初侵染源;在玉米心叶期和心叶末期

4、及时剥除病叶鞘及叶片,减少再侵染源。 (4)化学防治。防治玉米纹枯病较好的化学药剂有井冈霉素、禾枯灵、甲托、多菌灵、宝穗、粉锈宁、退菌特、拌种双等。其中以井冈霉素的防治效果最好。另外,用0.4的消病健苗粉对玉米种子进行拌种处理。播后80 d防效达81.8。且具有增产的效果。在防治时期方面。井冈霉素防治该病的适期应掌握在病害进入盛发期前,受害叶鞘位不超过第8叶叶鞘时。在施药方法上,在发病初期,用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3 kghm2拌入过筛灭菌细土300 kghm2,点入玉米喇叭口内。此法防效高,且药效持续时间长。 二、玉米大斑病的发病规律 1、发病症状 玉米大斑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可能发病,但在自

5、然条件下,苗期很少发病,到玉米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抽穗以后。危害加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苞叶和叶鞘。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叶片上形成大型的梭状病斑。病斑初期为灰绿色或水浸状的小斑点,几天后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大。病斑的大小、形状、颜色及反应因品种抗病性不同而不同。植株感病后先从底部叶片表现症状,逐渐向上扩展蔓延。病斑呈青灰色梭形大斑,边缘界限不明显。病斑多时常相互连接成不规则形,长度可达5060 cm。病害流行年份可使叶片迅速青枯,植株早死,导致玉米雌穗秃尖,籽粒发黑,千粒重下降,其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 2、发病条件 (1)不良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玉米大斑病

6、多发生于温度较低、气候冷凉、湿度较大的地区。 (2)不适当的耕作栽培制度 玉米大斑病菌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株上或以菌丝潜伏在病残体组织内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来源。近年来,许多农户收获玉米后,就将秸秆弃于田中,或收获秸秆,将秸桩和病叶留于田中,致使大量的病残株遗留田(土)中。为病害的发生提拱了基础条件。 玉米连作地发病重,轮作地发病轻,间作套种的玉米比单作的发病轻。合理的间作套种能改变田间小气候,利于通风透光,降低行间湿度,有利于玉米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晚播发病重,玉米生长后期抗病力下降,又遇雨季,所以生长后期比前期病重。育苗移栽玉米,由于植株矮,生长健壮,生育期提前,因而比同期直播玉米发病

7、轻。密植玉米田间湿度大,比稀植玉米发病重。肥沃地病轻,瘠薄地病重。追肥病轻,不追肥病重。离村边或玉米秸秆垛近的和地势低洼的玉米地发病重。 3、防治对策 根据病情,先摘除植株基部黄叶、病叶,减少再次侵染菌源,增强通风透光度,然后喷施杀菌剂。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威5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威75百菌清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 d喷1次,连用23次。 (作者单位:156303黑龙江省建三江管局大兴农场)致自己的励志语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所谓的成功,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浪花,从不伴随躲在避风港的小表演,而始终追赶着拼搏向前的巨轮。天道酬勤,加油,加油,再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