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重新高兴来园的宝宝”.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794208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案例“重新高兴来园的宝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案例“重新高兴来园的宝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案例“重新高兴来园的宝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案例“重新高兴来园的宝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案例“重新高兴来园的宝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新高兴来园的宝宝经过一个暑假,再看到班里的孩子们觉得他们真是长大了,当初涕泪横流的脸上现在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像是早就盼望着回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谁知好景不长,就有人破坏了这快乐的氛围,让我意想不到的这次是上幼儿园从来都没有哭闹过的宝宝发威了。这天宝宝没有来园,我给她妈妈打去了电话了解情况,得知宝宝不舒服休息一天。转天,妈妈抱着哭闹不止的宝宝出现在我面前。这时我知道了昨天宝宝没有来园的真正原因是:她不想上幼儿园。无论三位老师怎样哄劝最终没能让宝宝从妈妈的怀中下来,我看出妈妈也不舍得狠下心来放下哭闹的宝宝,于是我和宝宝拉钩约定明天高高兴兴来幼儿园。望着母女离开的背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问

2、题困扰着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向快乐的、不知愁滋味的宝宝不愿意来幼儿园了呢?我回忆着这些天宝宝在幼儿园里的表现,细想起来确实有些问题当时没能引起我的重视,比如画画时她会说:“老师我不会画。”做作业时她会说:“老师我写不好。”做手工时她会请求说:“老师你帮帮我好吗?”这些问题虽然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得以解决,但中班以后写写画画、剪剪做做的活动多了,会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而导致孩子不愿来幼儿园呢?我给宝宝妈妈打去了电话,说了我的想法,得到了她妈妈的认同,同时我也了解到宝宝受着很多人的宠爱,爸妈溺爱着她,爷爷、奶奶把她捧在手心里,姥姥姥爷对她舍不得说半个不字。可见宝宝在备受关注的同时,造成她的心理

3、异常脆弱,害怕困难,受不了一丁点儿挫折。我诚恳的道歉:由于老师的疏忽,没有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宝宝妈妈则表示:责任不在老师,是家里的教育出了问题。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我和宝宝妈妈商定携起手来一起帮助宝宝渡过眼前的难关。第二天,尽管宝宝不顾和我的约定依然哭闹不止,不过这次妈妈没有妥协,硬下心来放下宝宝就走了。班里的活动很快分散了她的注意力,她渐渐地停止了哭声,慢慢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和小伙伴们有说有笑了。我知道宝宝妈妈会担心,便把孩子的情况及时打电话告诉了她妈妈,她妈妈说,整个上午坐立不安,无法安心工作,害怕影响老师工作也不敢打电话询问,这回总算放心了。自此,宝宝再遇到困难时,我们总是鼓励、引导

4、她自己克服;一次完不成的任务就让她分两次来完成,逐渐过渡到坚持一下一次完成同时指导家长不能包办代替,越俎代庖,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让她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给她亲手实践的机会,让孩子通过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经过一段时间,原本那个无忧无虑的宝宝又高高兴兴地来园了,听着孩子银铃般的问好声,老师家长同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发生问题后,我注意反思自己,用真诚的语言和行动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态度诚恳,以诚感人,取得对方的信任。多征求家长的愿望、需求、意见。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语言务求得体和有分寸。谈话委婉,注重可接受性。与家长沟通交谈时,我没有武断地直指孩子不愿意来园的原因是:家长过分

5、溺爱,导致心理脆弱,害怕困难,经不起挫折。而是把原因揽在自己身上: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当时没能引起重视,没能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为了让家长乐意接受,就尽量从人们的心理易于接受的那一个角度去述说,尽量避免那种容易引起人们反感的角度。耐心细致,做家长的听众。在与家长的谈话中,往往蕴含着点点滴滴的信息,如:家庭成员所持的不同的育儿观等等,对其家长适时地加以引导,在合适的聊天氛围中,以轻松、婉转的语气指出他们在育儿行为中的误区,和家长产生认知共鸣,同时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怀有无比关怀之心,为孩子的成长而喜,为孩子的进步而荣,为孩子的情绪波动而焦急,与家长谈话时坦诚相见,推心置腹,给人可近、可亲的感觉,让家长敞开心扉,赢得家长的尊敬和信赖,而能“亲其师,信其道”。总而言之,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家长沟通,“多报喜,巧报忧”,保持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上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误会,运用好语言沟通这门艺术,就能使一些难题迎刃而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