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共117道.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7941865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共117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共117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共117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共117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共117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共117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共117道.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共117道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考试大纲P4) n* g R y9 e( 3 s( n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7 P/ t. B- Y2 T- K+ i% l- Z! ! V2、简述古代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P7)0 H. a! x$ ! e! + m5 Y3 H答: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2、,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3 M: p2 a( C4 B$ w9 - G4 c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n7 r$ P( X. Q答: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W3 m Z) G) q$ p4、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10)6 p5 V) V8 f; _4 R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R N8 r3 T, m$ |-

3、5、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P10)$ x) h& U/ A& z5 B; Y; I答: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K P2 x! e2 a0 6 LJ3 v: O$ J# s6、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P15)K% X9 G9 g z1 A- N1 L* R0 l$ o+ f+ n答:(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教育

4、学。1 r* W v2 E C* O: R) Z( V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P22)% x: l3 r1 z: b/ p! A, m 4 R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K+ P4 |1 C! w5 A& E% J! K1 D t( X. C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P24)9 X) PV& r; E 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v$ q/ ( v1 g# J1 Lz9、

5、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P26)& K z( U* d7 b: 4 H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f, A2 ?- J* u10、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P31)& M, - X9 6 E& n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O) x* H4 D5 J6 A7 U11、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P32) z# X( f1 2 Y+ F$

6、?: z. ?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J/ s& t+ n; ) z% d! c6 r I1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P33) u9 3 |/ m% # v8 d/ J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a, _3 N0 A2 z5 K- 6 U9 3 u13、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P38)) K# T3 n1 V4 s3 t6 g3 * ?. e, E- j

7、答:(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0 J2 % B4 g; ( _ A14、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P40)3 I0 f* P5 c$ X& R& ( H% F答: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2 b2 / ) g. jJ7 g5 N) % 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6 t1 b ?5 Q2 Z* o& F% i15、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P43)8 g

8、0 S4 W5 ?; I; _- u4 l答:(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4 _8 l: Q7 1 s; q: g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P44)# w2 F9 c, o9 + J5 k* c答: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l4 o& s+ F2 A, Q5 0 B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m% A1 k v, h6 Bq3 F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9、8 6 W4 1 g2 o5 F1 S+ X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O( G t0 R, m; l2 _% Z* z1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P46)6 f; t$ M V* n答: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2 p* X I4 H1 z4 t18、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P48)# H& | r8 + N1 B答: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V9 V0 C 5 d19、简述环境对

10、个体发展的影响。(P50)9 T, M; j5 k1 C答:(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5 ?3 c9 B* # O3 f% C( r5 I20、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P52)- I8 o+ r5 O& E! j& H U) BA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

11、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21、简述少年期的总体性阶段特征。(P56)$ r% n/ P. e! x答: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惊喜,独立精神的加强。$ g$ u) T+ R& u# K. w22、简述青年期的年龄特征。(P57)! J- U1 L# J# O7 Z& F8 M答: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青年期结束时,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自由重要的选

12、择。“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随着心理能力的成熟,他们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和较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两种世界间建起了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 % g6 _9 o- K* b23、简述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P60)2 H, Q6 o0 E7 n5 P, A/ |2 答: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8 c# T& h& F0 N& k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

13、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6 g. I X3 w3 _ z7 o+ L8 i24、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P61)( 2 j ?/ h% h答:(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H; k$ 7 x- B( M25、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P61) v, Q# W5 ; l/ A; o2 t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所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 g pu h- O. e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

14、抽象的关系。 - B& ; f2 o26、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P62)! i* ; e3 f, L& u答: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o! # R- A$ 8 o1 K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j1 m% M% m9 n& q27、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P67)5 R6 N( Z$ c; e$ 2 j/ W+ N答:教育目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

15、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 t. S E7 z4 t- |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5 R: i/ l4 9 X$ M28、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P67)& Z F1 t: |6 y W4 d+ a/ G答:(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g6 O7 Y6 N9 4 V/ C29、简述德育概念及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P68)3 a* e( u$ c7 答: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