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MicrosoftWord文档.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793977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公平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公平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公平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公平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公平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公平Microsoft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公平MicrosoftWord文档.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农村义务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对策 教育公平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领域的正义和公正,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乃至于国家的安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公平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没有教育的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使教育事业的发展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要始终成为我们奋斗的方向。十八大报告提出: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看来,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受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教育起点的公平包括接受教育权利的公平和接受教育的机会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包括开设的课

2、程,学习的年限,参与竞争的程序等方面的公平。而教育结果的公平不是指结果均等,而是在起点和过程都是公平的情况下,产生的教育结果就是公平的。社会应该为任何能力阶层的人提供竞争的舞台,这样就可以达到公平。一、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文化活动,属于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的拉大,严重加剧教育的不公平。当前,我国教育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所造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一种无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价值取向,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也长期体现“城市优先”的价值取向。现有教育资源

3、难以满足农村学生入学机会均等和教育过程及结果均等的要求。城乡之间,教育硬件资源不一样,城里小学有各种各样的体育设施,文化场所,实验场地等,农村小学基本没有。即使数量有了,质量也难以和城市相比。比如,城里小学的运动场很多是塑胶跑道,农村小学很多连运动场都没有。软件资源更是相差巨大,如师资配备。城里的教师数量足够,结构合理,配备有专门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绘画、体育等课教师。农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更谈不上合理的师资结构。2.家长权力导致的不公平在这个“拼爹”的社会,学生的竞赛成了家长的比拼。家庭经济地位,权力地位的不一样,立马在学生身上反应出来。领导的孩子绝对在同城的名校就学,甚至送往北京上海

4、等大城市,更有甚者,把孩子送往发达国家接受教育。即使在同一个学校,那些重点班的名额肯定都是留给领导的孩子。资源总是稀缺的,学生不是以成绩高低来获得名牌学校优秀班级的机会,而是凭借父母的权利进入优秀班级,这就是一种不公平。很多学生就是凭借父母的关系获得各种表现的机会,还获得优秀少先队员,市级三好学生,甚至省级三好学生称号的。3.社会阶层导致的不公平任何一种资源都是稀缺的,尤其在教育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受教育的机会面临着竞争,特别是由于市场化的冲击,在不少地方教育机会的竞争成了家庭经济实力的竞争。市场经济是一种价高者得的机制,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以花重金,让孩子到师资、教学条件好的学校择校学习;而经济

5、拮据的家庭,只能让孩子到条件一般甚至很差的学校就近入学。由此造成富裕家庭的子女有条件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他们在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成果方面比家庭贫寒的子女更占优势,这样不利于增进社会平等。二、教育不公平的原因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热血青年,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不公平尤其给农村老百姓带来更多的不公平,由此引发了很多社会矛盾。首先我谈谈产生教育不公的几点原因:1天赋的不同。虽然说人人生而平等自由,但是上天就是不公平的。每个人生下来就是不公平,诸如家庭背景的不同,天资长相的不同:既包括智力的不一样,又包括身体的强弱甚至残疾不一样。2经济的不一样。城乡经济发展步伐不一致,同一区域经济条件也不一样。邓小

6、平同志说:先富带动后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说公平是一个历史的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经济的不平等,就必然会造成受教育的不平等。3.评价机制的单一。城乡教育的结果评价指标是一样的。无论是你是来自偏远农村,还是就学于大城市的名牌学校,高考这根指挥棒是一致的。不论是以考试成绩论输赢,还是以琴棋书画评高低,农村学生完全不是城里学生的对手。4.户籍限制。在城市化加快的过程中,很多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农村青年进城务工,而子女又不能随迁。所以导致了很多留守儿童,留下了很多社会隐患。前不久发生的贵州毕节市的五名儿童闷死事件,反应了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三、促进教育公平的

7、对策现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市场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自动甄选机制,那强者会更加强,而弱者就会越来越弱。教育是一个人成功的起点,若起点都不一样,怎么能保证竞争的公平,怎么能使弱者变强?教育虽然不能保证每个人成功,但必须保证每个人拥有平等的成功机会。面对天赋的不一样,财富的不平等,怎么办呢?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教授说政府的四大职能之一就是保证社会公平正义。那么,政府应该如何做才能促进教育的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的公平呢?我觉得主要有一下几点:1.教育权利平等,宪法和法律确认并保护每一个人的受教育权利。宪法规定,人人生而平等。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每一个适龄儿童有免费入学的权利。也就是说,每个人

8、入学的机会要均等,受教育过程中机会平等,即就学条件平等,在任一层次的教育中,向任何受教育者所提供的基本的教育条件在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条件与师资质量与结构等方面都应基本相同。2.建立弱势补偿的政策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力度。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即对在教育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受教育者采取补偿性教育措施,以补偿由于其不利地位对其所造成的教育损害。目前在我国,教育弱势群体的成分比较复杂。如农村地区与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妇女和女童、少数民族、残疾人、下岗工人及其子女、打工人员及其子女、特殊家庭儿童等都可以归于教育弱势人群,其中,许多弱势人群的数量较大。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教育政策必须坚持对教

9、育弱势群体进行教育补偿。目前,我国教育生活中,虽然存在一些补偿机制,如民间的“希望工程”、政府的教育扶贫、助学金、奖学金和学生贷款制度等。但是,与庞大的弱势群体相比,目前的补偿力度还远远不足以消除教育的不公平。所以,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力度,并努力使“弱势补偿”政策制度化和法制化。要让教育对生活前景机会的影响均等。3.鼓励择校,保障有条件的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目前,在户籍制度有待解禁的前提下,办学条件不一样的条件下,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情况下,应该鼓励择校。适龄儿童入学一般是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上学的。择校不会损害名校区域的孩子的入学机会,反而增加了偏远地方的孩子进入名校的机会,实现帕累托最优。正

10、是因为择校的存在和允许,才能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弟进入好的学校学习,才能真正做到知识改变命运。4.加强对教育腐败与教育特权的监督教育腐败和特权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因素。其中“条子生”、“收费生”是通过钱权交易,换取教育资源或资格认定;有的甚至是用公款上学,谋取个人的教育私利;另外,许多学校和个人在实施“保送生”制度、“特长生、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加分等制度时,弄虚作假,大搞特权与腐败。所以教育政策活动必须改革和健全不完善的政策规定和制度,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坚决实施依法治教;建立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监督机制,通过体制内外的监督,防止和惩罚教育腐败,坚决取消教育特权,保障教育公平。摘掉任何人的特权冠帽,切实做到人人平等。 教育公平关乎千家万户,不能让任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育改变人,农村的孩子唯有通过公平的教育才能获得适应竞争社会的能力;农村的孩子只有通过教育的公平,才能缩小经济的差距;农村的孩子只有通过教育的公平,才能获得其他权利的公平和社会的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