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新成长评课.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7938904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师新成长评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教师新成长评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教师新成长评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教师新成长评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教师新成长评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师新成长评课.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新教师新课堂新生长评课稿张红玲各位老师们:大家好!有幸受王校长委托让我担任此次新教师新课堂新生长一年级三位老师的评课活动,由于自身能力有限说的不到之处,请三位老师多包涵。我评课的题目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预学有“趣”预学时,三位老师都善于创设一定的情境,促进学生立即进入学习状态。如陶丽老师创设猜谜语的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独立认识整时的学习中。张琴老师课前导入时利用听声音猜物品的方法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搜集了各式各样钟表在课堂中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喻老师通过复习回顾基数和序数的知识,让学生初步感悟“之

2、间”的含义,为要学习的新知作好了铺垫。接着又通过报数游戏,借助学生通过玩游戏之后的高兴劲儿带领大家去动物园看大熊猫,帮大熊猫解决排队的问题进入自主探究环节,在自主探究环节喻老师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的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小丽和小宇之间的人数,结合学生掌握的数数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设计的自学提示内容集中、任务恰当、要求明确、难易适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操作性,。有利于学生独立探究学习。学生预学很充分。二、展示思维,培养习惯,挖掘潜能互学有“方”在互学阶段,陶老师是引导学生一个一个的解决问题,在认识“一大格”的时候,学生指着数字的一点时,老师及时更正学生的想法,

3、两个数字之间叫“一大格”。及时的更正学生错误的想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作用。“钟面上有几个数字?”这样的问题对学过数数的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不难,在这里老师渗透顺时针的思想,老师让学生跟着课件上时钟走的方向一样,照着画圈圈,延伸知识的讲解对今后学习新知识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说明老师对教材钻研的很透彻。老师在介绍“有几根什么样的针时,语言通俗易懂。非常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张琴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整时时,先让学生独立认一认,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拨整时。不仅符合我县生本课堂三学小组模式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足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明显地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

4、主人。张老师在这节课上还自制了许多直观教具,充分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热播时整时。在认读整时时刻时,让学生先观察几个钟面的共同特点,进而总结出认读的方法。喻老师在这一环节开展各种活动,如画一画,圈一圈等实际操作活动,促进学生个性表达。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学习引导有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就深入到一个小组或是几个小组听取学生意见,为后面的点拨讲解寻找学生的困惑点,还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小组或学生解除疑惑,引导组内成员如何做好开展互动,为班级展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前交流,教师演示讲解,展示数一数和画一画等不同的方法来呈现“之间”的理解。三、大胆放手,有效联

5、手,形成策略评学有“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课堂,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三位老师在整节课上很多地方都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见解,再点名在全班展示,最后集体评价完善。大胆放手,有效联手,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探究问题的一般策略。陶老师和张老师的学生通过观察三个钟面上的时刻,从而小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张老师和陶老师还设计了师说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习得了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

6、动手实践能力,课堂学习氛围浓厚。陶老师在小结中将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一是向家长介绍本节课认识的新朋友“闹钟”。二是自己设计“快乐的星期天”的作息时间。这样设计,能给家长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同时也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用场。我的思考:从这次活动中,我真实感受到要想给低年级的学生上一节成功的课确实不容易,最主要的是给每个孩子一次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我认为我们的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多“动”、多“说”、多“表现”,使每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让学生多“活动”

7、。多“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发现,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们要多安排学生动手画画、剪剪、拼拼、量量、摸模、数数,让他们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二是让学生多“交流。多“交流”是指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多提供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看法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因为低年级的孩子喜欢交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交流”的训练十分重要。我们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交流的内容和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通过这种交流,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让学生多“展示”。 低年级学

8、生年龄小,特别在意来自于老师的奖励和同学们的认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他们活泼爱动,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适当地创设一些让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如上台演示、板演、当小老师、小小售货员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学习的自信心,满足学生心理上的成就感。总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实施“三学小组”确实困难重重,因为他们还不会安静独立地思考、还不会积极主动地交流、还不会大方自信地展示、还不会认真地倾听、还不会积极地回应和点评,更不会自我约束和管理,他们意识不到时间流逝的遗憾虽然有这么多“不会”,但是这三位老师都已经敢于尝试很值得我们学习。关注过程,多元评价,尊重个性学有“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