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793381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桥中学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推进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联系社会实际,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用探究的眼光和方法进行学习,以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积累和丰富他们的直接经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2、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健康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及良好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体验;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培养学生分享、尊重与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三部分有着共同的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但又各有不同的侧重和要求。 研究性学习重点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

3、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方法、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道德;使学生养成乐于与他人分享研究的信息和善于与他人交往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的形成。 社会实践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关心和了解社会,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能力,养成综合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沟通、乐于合作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劳

4、动观念的形成,掌握一般劳动技能。 社区服务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服务社会的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促进学生关心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形成关心他人、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促进学生高尚情操的形成;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研究性学习主要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大类。课题研究是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有调查、实验和文献研究等方式;项目设计是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科技项目设计等。 社会实践主要有军训、社会生产劳动、参观、社

5、会公益活动活等内容。社区服务是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如拥军优属、敬老服务、帮贫扶困、环保活动、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志愿活动;支援农忙、扫盲辅导等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虽然总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各自的具体目标、内容、实施时间及组织方式等都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学校在具体实施时严格按照方案规定设置课程,按照规定的学分开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课时。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传统以及当地课程资源情况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四、实施办法 (一)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小组合作研究和个人独立研究两种形式,其中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要方式。 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的实施

6、由学校统一组织,可以以行政班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二)时间安排 高中三年中,要保证有270个学时用于研究性学习。在具体实施时,根据课题的性质和课题进展情况集中或分散安排研究性学习时间。 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的时间安排原则上相对集中,高中三年中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l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高中三年中必须达到10个工作日。 (三)实施的基本步骤1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高中阶段每个学生每学年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课题或项目)的全部研究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一个课题的完成要经过开题、研究和结题三个阶段。 2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实施社会实践

7、实施前,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首先制定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方案和活动计划,然后年级组和班级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每次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结束后都应进行总结和交流。学生把在活动中的体会、收获整理成文字,并通过汇报会、座谈会、墙报等多种形式交流和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注意加强安全教育,这既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必需的,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五、教学评价与学分认定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在评价过程中采取指导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办法。 学生评价的具体操作方式有:自我阐述、交流讨论、观察记录、档案袋、评语、成果展示、调查问卷、实际操作等。教师的评价按照学校制定的有

8、关实施细则来操作。(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的配置:1、研究性学习三年共l5个学分,要求高中三年每个学生至少研究完成3个课题,完成每一个完整的课题最多可获得5个学分。学校安排每个学生一学年要完成一个课题,完成一个完整的课题可获得5个学分,三年必须研究3个课题。2、社会实践共三周,每周2个学分,三年共6个学分。学校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评价办法,由学校学分认定机构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情况认定学分。 3、社区服务三年共2个学分。服务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即得2个学分。学分由学校学分认定机构根据服务接受单位签章的服务时间证明来认定。课 程周 期等级得分负责部门学校选修课1年优秀良好合格43.5

9、3教务处兴趣活动课1年优秀合格54教务处研究性学习1个课题/期或年优秀良好合格54.54教务处劳技课1周/学年优秀合格21.5教务处社区服务和实践1周/学年优秀合格21.5政教处团委理、化、生实验2年优秀合格2.5/门2/门教务处 (三)综合实践活动学分的认定 1、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的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进行认定。2、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的程序:首先由学生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向班主任或指导教师提出书面学分认定申请,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对学生提交的申请具体进行考核评定,然后将评价结果提交学校教务部门审核认定;最后提交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做终结性认定。为防止在学分认定过程中有

10、弄虚作假的行为学校将建立综合实践学分认定的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访验证制度等。3、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的条件: 研究性学习:一是要有符合要求的课题研究主题和方案;二是要有体现研究过程的记录或佐证材料;三是要有研究的结果实物或书面报告;四是有研究性学习的学时保证。 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一是要有参与社会实践或社区服务的对方或组织者的有效证明,有实践单位或服务接受单位的则由负责人写明的活动项目内容、时间、联系方式并签章,无单位的由组织者或带队教师签署证明,学校或班级组织的要有签到本;二是要有学生提交相应的文本材料,如学生自己参加活动的感想、体会或总结等内容。 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严格依据学生用于研究性学

11、习的时间、研究过程记录、成果及指导教师等多方面评价结果审查认定学分。 六、教育教学研究 加强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研究是顺利实施综合实践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坏节。 各教研组、年级组以及各位教师都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指导。不断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规律,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广泛而丰富,校内校外都普遍存在。一般来说,任何文本的或非文本的信息只要能被及时、有效地加工、转化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有效使用,就是课程资源。学校各种教育设施、设备和场地,不同专长、兴趣爱好的教师,传统的校园文化,校外各种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和场所,地方自然

12、条件、社会环境和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民风民俗、地方传统工艺以及不同专长兴趣的居民和学生家长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可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学校将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和发挥本地的课程资源优势。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班级和指导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我校综合实践课程的顺利开展。张桥中学课程设置与管理制度(修正)为了认真贯彻市教育局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根据上级教育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对我校原来制定的课程设置制度进行如下修订。一、统一思想,提高认

13、识,明确“减负”的意义近年来,在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在部分学科或某一教学时段仍时有出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原因,有家长原因,也有学校自身原因。从深层次来讲,是教育思想和观念问题。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我校全体教师要把教育的立足点真正转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上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有差异的发展,保障每个学生公平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减负”工作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希望全体教师能引导学生正确

14、处理“减负”与提倡刻苦学习、自主学习的关系,也使教师自身在实践中能正确处理“减负”与提高教师素质、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牢固树立“减负不减质”的观念,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向高效的课堂教学要质量。二、加强宣传,突出重点,明确“减负”的责任(一)加大“减负”的宣传“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请全体教师在学习上级有关“减负”文件的同时,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给家长发公开信等形式,宣传“减负”的意义及有关要求,引导家长科学教育子女,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着想,合力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校园电视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15、二)落实“减负”的责任 全校要按照滁州市教育局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逐条对照,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减负” 责任,并重点做到以下几项规定:1、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根据统一要求,学校每学期只在期中、期末安排进行一次学科考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除此以外,教师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组织进行学科考试。教师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以考试成绩排列学生名次,不得以学科成绩为唯一标准来判定学生的好差。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自行安排一些单元检测,但在操作中,同样要严格遵守以上规定。2、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按照中学生在校活动时间不超过7小时的要求,我校对学生在校时间作了具体规定:学生早上到校时间:740;上午在校时间:7401130;下午在校时间:13001550。3、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得随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