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节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933038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节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节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节知识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节知识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节知识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节知识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节知识点整理.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教育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梳理(仅供参考,以教材为蓝本)第一单元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通过细胞膜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体液(内环境)(2)体液的组成:(3)内环境:概念:相对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练习:写出下列细胞所处的内环境。(1)组织细胞:组织液 (2)血细胞:血浆(3)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主要组成之间的关系:(如上图)2、稳态(1)概念:

2、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第二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系统(1)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从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2)基本单位神经元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

3、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种类: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的调节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结构。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

4、,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传递结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

5、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神经递质被酶分解)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产生动作电位或不产生动作电位)。(3)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传递方向:单向。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轴突细胞体或树突,不能反向)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

6、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7、人脑的高级功能 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运动中枢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

7、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 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学习: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2、激素:由内分泌腺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就是激素调节。3、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激素分泌部位激素名称化学性质作用部位主要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

8、素肾小管、集合管调节水平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生长激素蛋白质全身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幼年缺乏,患侏儒症幼年过多,巨人症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性腺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促进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含I)氨基酸衍生物全身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多:患甲亢。(婴儿时缺乏会患呆小症)缺碘:患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胸腺胸腺激素免疫器官肾上腺肾

9、上腺素促进肝糖元分解而升高血糖、促进代谢,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兴奋剂胰岛B细胞胰岛素蛋白质全身降低血糖浓度(促进去路,抑制来源)A细胞胰高血糖素多肽肝脏升高血糖浓度(促进来源,抑制去路)卵巢雌激素固醇全身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子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睾丸雄激素固醇全身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激素调节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含义:指血浆中的葡萄糖2、平衡的原因: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保持动态平衡。3、血糖的来源和去路:4、调节血糖的激素:(1)胰岛素: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作用:降低血糖浓度。作用机理: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血糖进

10、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作用:升高血糖浓度。作用机理:主要是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5、血糖平衡调节的主要过程:6、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7、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8、糖尿病血糖不平衡:过高糖尿病。(过低低血糖病)(1)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或功能衰竭,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2)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多尿:糖尿病人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在排出糖时,要带走大量的水,因而尿量增加,形成多尿。多饮:多尿造成体内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

11、高,于是口渴、多饮。多食: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分解释放能量的作用,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总感觉到饥饿而导致多食。体重减少: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使得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逐渐消瘦。(3)治疗: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不吃或少吃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轻型患者可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治疗;重症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基因治疗将成为根治糖尿病的措施。(4)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调节过程(如右图)2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3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 4、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

12、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特别提示】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仅仅起着“信使”的作用,将生物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对生理生化反应起着调节作用。5、激素间的相互关系:l 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l 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

13、相反的作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激素)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 、H+等,通过体液的运输而对人体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实例1、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2、体温的来源: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量。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4、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器官: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与皮肤中血管、汗腺的活动有关)5、体温调节过程:6、调节方式:寒冷环境下: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炎热环境下:神经调节。7、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实例2、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平衡的调节过程:2、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特别提示】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既能传到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7、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神经调节反射弧迅速准确、比较局限短暂激素调节体液运输较缓慢较广范比较长(2)联系 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职业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