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保护.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793303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保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农村建设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保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农村建设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保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农村建设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保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农村建设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保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保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保护.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农村建设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保护【摘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村中传统地域文化的流失问题已然开始被重视,文章通过对乌审召镇的案例分析,指出地域文化在新农村出现的主要问题:村落设计短少特色、村民爱护意识单薄、村民审美意识的缺失。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村落的规划与建筑设计等方面提出一些倡议。【关键词】地域文化;新农村建设;乌审召镇1新农村建设背景近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宣传与迅速开展,以乡村旅游业为主的新农村建设开展策略逐渐成为热门趋势,历史遗留建筑、特色村落、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特色农家菜等等,这些区别于城市生活的日常渐渐成为人们出行旅游的选择。乡村旅游业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开展,也使地方居民增加了

2、收入来源,是促进新农村经济开展的一种有效策略。但随着经济的开展,大量的城市生活理念不断地冲击着传统乡村文化,一些具有特色的传统村落开始慢慢消失,而它们所代表的传统地域文化也渐渐被遗忘【1】。因此如何在经济开展的同时,能够爱护原有建筑面貌,将传统地域文化资源爱护与传承下来,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2新农村建设中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一直在发挥作用的一种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内生态、民俗、传统等文明的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其区域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地域文化并不是一种局限性的文化,可以是中国文化、欧洲文化、西方文化等;也可特指某一文化,如语言文化

3、、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2】。文章所探讨的地域文化,主要是乌审召嘎查的寺庙文化特色与“牧区大寨精神在新农村景观规划中的体现。目前,我国的新农村规划还在开展过程中,一些模式理念、过程办法并未成熟,所以规划过程中地域文化的重要理念也并未遍及到广阔大众中去。为了村庄能迅速的翻新建设、更新设计,只是一味采用规范化模板,导致外乡地域特色消失不见,规范化的更新办法造成村庄乏味呆板,“千村一面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个村落在开展的过程中,假设失去了其丰盛的文化内容,那其民族文化便会失去独有魅力。虽然地域文化不能代表所有文化形式,但其多样性的特征恰好能丰盛民族文化的形式。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地域文化爱护与传承也是

4、不可短少的一局部。3地域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表现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所表现出来新农村规划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以鄂尔多斯乌审召嘎查来举例表明。乌审召嘎查处于乌审召镇南部,全嘎查以牧业为主,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嘎查内有鄂尔多斯四大佛教寺庙之一的乌审召庙,该庙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该嘎查现以独特的寺庙文化与治灾抗灾的“牧区大寨文化以及自身的民族游牧文化为建设重点,将这些天然的文化优势融入旅游业中。全嘎查主要开展以“牧区大寨精神为主的乌审召生态教育体验文化旅游产业,同时设立“牧家乐工程,“牧区大寨中心、“牧区大寨博物馆等源头文化工程。同时,还有丰盛的佛教旅游圣地乌

5、审召见图1为撑持,主要打造礼佛、开光等与佛教活动有关的产品,通过文化旅游去带动当地的旅游接待中心,以其丰盛的蒙元文化和浓郁的宗教特色吸引着各路游客观光旅游。乌审召嘎查正在向集自然环境、宗教祭祀、养生休闲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旅游地开展,在此鼓励下,该嘎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动力更足。4新农村建设现存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优秀案例经验过少,居民对村庄规划认识不多,对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导致村落建设普遍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主要表现如下。1村落设计短少特色由于城市文明的不断冲击,再加上村落建设周期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师没有充沛的时间对村落历史核心仔细研究,也不能充沛提炼村落的核心元素及延续其原

6、有风貌,往往是照搬其他村落规划形式、建筑设计等等,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村村相似的情况【3】。2村民爱护意识单薄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村庄根底管理设施已配备齐全,比方说垃圾分类设施以及宣传栏上的垃圾分类标语,但村庄空地依然随处可见遍地的垃圾,从而造成居住环境混乱的情况,可见村民对居住环境的爱护意识还有待加强。3村民短少审美意识一些村民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认识往往与落后画等号,认为村庄更新只是一味地去模仿网上自建欧式别墅洋房,村落中时常可见各种审美格调的西式洋房,认为只有“旋转大楼梯、“繁复的雕花廊柱才能凸显出自家“高大上的感觉来。4根底管理不完善许多偏远村庄依旧存在根底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如村民用

7、水平安问题、道路年久失修等,每逢节日庙会,有些地方还会把主要道路作为临时市场,造成交通梗塞、马路混乱的问题。5景区导视指路牌不明确乌审召庙是乌审召嘎查的核心旅游圣地,通往景区的路程指示不太明确,嘎查入口并没有该景区指示见图2,只在寺庙周围做了指示牌。5新农村建设中的可行性倡议5.1村落规划村落的地势环境、气候以及地理资源各不相同,因此,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必须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地制定新农村规划目标,按照地域文化的传承与爱护,可从下列几种方式对村落进行规划更新。1爱护型对村落中保留完好的古建筑及传统格局已经定型的村落格局设为核心爱护区,不可大拆大改,可针对性的对危房建筑进行修缮改造,比方在乌审召寺

8、周围的僧舍见图3,这些院落布局都是以召庙为中心,不仅从布局上体现了宗教的向心性,也从侧面反馈了召庙的中心地位。整修后能为乡村旅游留下丰盛的文化资源。2拆建型村落核心爱护区外的古老建筑在进行检测后,可以划分为保存建筑、更新装饰建筑、撤除建筑【4】,制定建筑与爱护的规划措施并严格执行,以组团的方式拆建更新建筑,保存村落的整体风貌。3新建型对于土地空余充足的地方,可进行整体村落规划或者以居住为主的新村建设,但要注意地域特色的传承,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新型建筑手法与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将文化特色融入民居设计中去,发明出宜居宜人的新农村。5.2民居更新设计农村民居的更新设计要从村民的生活需求出发

9、,不仅要合乎当地的风俗习惯与人文特色,也要注意村民的经济承受能力。设计师在进行民居更新设计时,要做到调研充沛、研究深入,通过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与地域特征,实现地域文化在民居设计上的传承。5.3旅游开发对于当地有特色景点的村落,要注意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从乡村旅游的功能体系、空间布局、效劳设施等方面去规划指导。也要注意村民和游客的平衡点,一方面从村民出发,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同时要认同自身的文化与习俗并有信心将其传承下去,另一方面要考虑城市旅游者对于乡村传统与农耕文化的生活体验感。以乌审召嘎查为例,在当地寺庙资源丰盛的前提下,可以修建寺庙文化的风情街,打造体验式民宿住宿和餐饮效劳,稳定香客市场,进

10、一步开发新的旅游市场。6结语目前,新农村建设已在全国大力开展起来,乡村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存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2008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在北京正式挂牌启动,乡村振兴下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大框架,更是一个具体的开展过程,需要村民自身的努力、专家的指导以及企业的扶持。只有对症下药,因地制宜的突出自身特点,才能将地域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传承下来。参考文献【1】王丽洁,史艳琨,聂蕊.传统地域文化在文明生态村规划建设中的传承研究.小城镇建设,2008,238(4):48-51.【2】余欣.地域文化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的应用.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8.【3】曹颂今.地域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分析.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2:46-48.【4】金韩桥,金通.基于地域文化传统的新农村建筑设计谋略研究.建筑与文化,2008(3):124-1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