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一中文明创建典型材料(定稿).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7930543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一中文明创建典型材料(定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巴一中文明创建典型材料(定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巴一中文明创建典型材料(定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巴一中文明创建典型材料(定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巴一中文明创建典型材料(定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一中文明创建典型材料(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一中文明创建典型材料(定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造和合文化品牌 努力发展校内生产力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 宋发刚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巴东一中始建于烽火连天的1943年,1958年开设高中班,1984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之一,2007年被评定为湖北省示范高中。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92人,在校学生2566人。学校几经搬迁,2011年9月10日搬迁至现在的校址。十七年来,我们坚持教育教学和文明创建两手抓、两促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学校,着力打造校园“和合文化”创建品牌,形成了“三个统一”的教育价值观,努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学校以高考成绩为标志的教育质量综合评比连续十二年位居恩施州同类高中前茅

2、,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湖北省示范高中”等诸多荣誉称号,被北京大学授予“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已连续三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持续强力推进文明创建工作,用心打磨细胞工程早在1996年,学校在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中就提出了创建文明单位的设想,经过五年的努力,学校先后完成了县级文明单位、州级文明单位、州级最佳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2001年,学校在“二五”发展纲要中又适时提出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规划,20012004年连续两届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与此同时,着力创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并把这一目标载入学校“三五”发展规

3、划,变成全体一中人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20052010年,学校已连续三届被表彰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2010年6月,学校又把“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载入学校“四五”发展规划中十七年来,我们在创建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用心打磨每一个细胞工程:持续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持续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月活动、名师评选活动、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活动等系列文明细胞创建活动,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努力把每个细胞工程都做成精品。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由量变到质变,实现了文明创建工作的“五级跳”。二、不断丰富校园特色文化,为文明单位创建提供丰厚的土壤文明是文化

4、的最高形式,文化是文明的母体。学校创建文明单位,就必须以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为皇天后土。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打造校园“和合文化”品牌。一是以坚实的物质文化作为校园特色文化的基座和载体。校园建筑呈台阶状分布,象征着一中不断上台阶;从北大门拾级而上,人们便会油然而生一种升堂入室的庄严感;而沿途孔子、荀子等先贤们的教诲又激励着人们去寻芳探幽;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显得大气、典雅,富有生机,让师生在环境中自觉提升品质和精神;校园内的墙壁上、走廊里到处都是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和学生自创的“格言”,“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能说话”。二是以完备的制度文化作为校园特色文化的支撑和保障。学校制定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巴东一

5、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一百七十多项制度和规章,形成了较系统较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学校坚持教代会制度,让教职工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学校实施严格公平的考核机制,营造了积极进取的事业环境,使学校管理成为理性与人性的有机结合。三是通过不断创新行为文化来丰富校园特色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学校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之首,通过实施系列德育活动,着眼于情感、意志力、创造力、独立人格的培养,着力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教育,始终贯穿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主旋律,促进师生生活与生命、精神与人格的和谐发展。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学校已形成“三节两活动” (即文化艺

6、术节、体育节和科技节,校园文化建设月活动和教学质量月活动)的校本品牌课程,把微型课堂(小组或班级活动)和大课堂(年级或全校活动)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课程的人文内涵。“文化艺术节”通过举办系列文化活动,提升师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师生的爱国情操和博爱精神,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体育节”的系列活动,实现了锻炼体力、培养毅力、促进智力、发展能力的课程目标。“科技节”融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科学精神培养于一体。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月,以争先创优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人生,感恩社会,学会做人。教学质量月活动则为教师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四是以博大的精神文化作为校园特色文化的源泉和灵魂

7、。经过多年实践,学校提炼出“以师生发展为本,让教育充满智慧”的办学理念,聚合了“以人为本”理念和“智慧教育”思想,铸造了校园文化的灵魂;以“厚德、博学、慎思、笃行”作为校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接,体现了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追求;总结和升华了以“团结拼搏的团队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精神,把握了时代的脉搏;通过“以德育德,以心换心,以爱博爱”,实现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三个统一”的价值观,即教育质量和学校品牌相统一、学校“工作目标”与教育“终极价值”相统一、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凸显现代教育的终身性和未来性的特征。经过长期思考,我们把校园文化升华为“和合文化”,建立了自己

8、的精神家园。三、大力发展校内生产力,为文明单位创建提供智力支持教育是生产力,现代化事业、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也要依赖于先进的生产力。为此,我们着力发展校内生产力。一是发展教师生产力。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增强学校的核心发展力。通过完善巴东一中名师培养方案,对名师实行量化、动态管理,打破了名师终身制;通过推出一批精品课,帮助教师实现向“学生课堂”过渡,并不断追求“智慧课堂”,打造教学的思维盛宴;通过开展系列课题研究,鼓励教师提高研发能力和提高专业化水平,成为拥有善于思考、勤于研究、乐于奉献三张名片的教师。二是发展学生

9、生产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的现代化伟业需要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省级示范高中承担着培养后两个层次人才的重任。学校提出了培养“志向高远、情趣高雅、能力突出、特长明显、心智健全、体魄健壮的合格中学生”的目标,要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合格品和优质品。学校通过校本教材走进一中对学生的做人、学习、生活和思考等问题进行全方位指导;通过学生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序列纲要,对学生高中三年的德育工作进行全面规划,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情商;通过各种评选活动,在学生中表彰先进,树立榜样;通过“三节两活动”,为学生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展示能力搭建平台;通过各种培优、竞赛活动,帮助更多的学生走进“985”、“211”工程大学。近十几年来,学校有数千学生考入全国“985”、“211”工程大学,1998年以来有47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巴东一中学生也因成绩优异、素质全面而倍受高校的青睐,一些著名高校纷纷来信表示感谢和祝贺。一大批踏入社会的青年才俊也开始在各个领域崭露才华,各领风骚。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全州文明行业(单位)推进会在巴东召开,是促进我们创建工作提档升级的一个难得机遇。我们将珍惜信任,精诚团结,抓住机遇,不辱使命,为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为办人民满意的示范学校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