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7929708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与析图能力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它以图象、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是信息,又以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大脑,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进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锻炼读图与析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而又重要的内容,也是最富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与析图能力,本人谈谈以下几点体会和看法。一、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学地理教学用图的主题和种类不同主题和种类的地图有着不同的用途初学地图往往对此比较模糊,解决问题时常使用不正确主题或种类的地图,例如学生在行政图上解决地形的问题,无法找到答案,失去学习和使用地图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地图的主题、种类。中学地理学习中地图的主要种类有以下几种:1、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的灵魂,

3、是最重要的教学用图。主要主题如地形图、政区图、山河与气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图、资源、能源、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图。2、地理原理图用以表达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及运动过程,如地球公转图、森林减小风速示意图等主题地图。3、剖面图用以揭示地理事物的内部构造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如地形、地质、土壤剖面图等。4、地理模式图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一般分布规律,是地理分布图、原理图的特殊形式。如世界洋流模式图、太阳系模式图等。5、地理统计图用以表示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主要形式有: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扇形图等。6、自然景观图如风蚀蘑菇、冰蚀地貌等景观图;波巴布树、纺缍树、河马、大象、袋鼠等动植

4、物图。7、人文景观图用以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宗教、文化等活动的图,如客家民居图、巴西狂欢节盛况图等。8、地理漫画它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多以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主题,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正确处理人地关系。二、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讯图与析图的一般程序和具体方法(一)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读图与析图的一般程序1、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审讯图的根本。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学生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2、明确要素

5、,引导读图 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感知所需要的信息。如:讲述“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的成因”时,先让学生观察洋流的流向及南亚地区冬夏季风的风向,进一步引导分析两要素之间的关系,季风环流的成因也就迎刃而解了。3、确定目标,引发读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如:“中国的交通业”中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名称多,记忆难,可确定起点的目的地,让学生设置几条旅游路线,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达到预期的教

6、学目的。(二)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读图与析图的典型方法1、形状观察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如黄河的干流形状象几字、意大利的轮廓象长筒靴。,这些方法能帮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有关图形,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2、重点突破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重点与关键点,并把它牢记,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析图的切入点。3、对比归纳法:某些地理图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统计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归纳出它们的

7、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使学生掌握一大类图的判读方法。4、点、线、面结合法:有些图必须从点(港口、矿产地、城市等)、线(山脉、河流、铁路线等)、面(国家、省区、自然带等)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帮助记忆和判读。5、暗射地图填注法:让学生在暗射地图上填注城市、河流、山脉、矿产、铁路等名称,是提高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的良好方法,不仅可帮助学生记忆地理分布知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单间的相互关系。6、简图绘制法:引导学生绘制有关教学用图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指导学生绘制有关简图,如世界海陆分布略图、山河分布示意图、地理成因图、等压线图、统计图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绘制

8、简图,能加深对所绘图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对掌握一些绘图的基本技能也很有实践价值。三、地理教学读图与析图能力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应贯穿在平常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棕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即一方面用图使文字具体化与形象化,另一方面用文字使图上内容规律化与系统化,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二)要培养学生养成经常读图和用图分析问题的习惯的对地图的兴趣。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习惯这是关键,而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用图的动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图的态

9、度、用图技巧和艺术都对学生形成用图习惯和培养对地图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用好图,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三)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很容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因素影响比较大,让学生各抒己见后再总结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然后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中稠密地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回顾

10、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云消雾散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能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这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使用地图努力学习。(四)正确认识学生初步利用地图的困难性,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中学生学习地理又都是从整体开始的,学习难度大,地理知识难以在脑海里形成整体印象,不易整体把握。地图就是表示一个区域内不同地理事物质不同侧面,把地图上标明的事物在大脑中复活成鲜

11、明的形象较困难,学生不易整体把握。其次,地图是对客观地理事物的描述,其描述方法与绘画不同,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模式相差很大,例如城市用圆圈表示等。再考学生在复杂的地图上无法正确判读注记,使地理事物无法迅速正确找到,或错误的读取地理事物的注记。因此,地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障碍,地图使用才能顺利,地理课才能学好。(五)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即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又要符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展。(六)教学用图在内容上要鲜明、突出,在表现形式上要清晰、醒目。课堂阅读地图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所提要求应从简单到复杂。注意运用从分解到综合的认知规律。图应简单明了,主题突出。读图时一次不宜提出

12、较多的目标。在太复杂的地图中寻找信息,干扰因素多,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观察主要目标,会增加读图与析图的难度,容易挫伤学生用图的积极性。如果讲解的问题较复杂,可用几张内容单一的地图,一一观察后再逐渐叠加综合,以判明不同地理事物间的关系。因此,精心准备地图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教学中运用好地图的基础。、(七)运用多媒体手段中的一些方法,让抽象的地理符号、图表声像俱全,形象具体,增强动态效果,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理解。总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教师必须帮助每位学生学会读图与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这是地理教师一项重要的任何,每个教师都必须做好它,当然,还需要注意其他许多方面的问题。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认识,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